小县城的学生为什么再也考不上清华、北大?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20
手机版

  马上就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每年的这个时候关于高校的录取率都会有很多的讨论。而清华、北大作为国内最知名的两所高校,每年这两校录取的7000人几乎是全国各地的精英。然而,最近曝光的一件清华、北大招生事件却让大家对高考公平有了更多的担忧。根据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官网介绍,其国际部36名外籍学生里有16人考入北京大学、15人考入清华大学、3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另有一人弃考,三所名校录取率达到了100%。后面的图片更是让大家大跌眼镜,这些同样长着黄皮肤的同学真的是外籍吗?

  在全国各省份为一个清北名额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人家却能轻轻松松上清北,最差也是人大。难怪很多人就说了,十年寒窗苦读不如一纸国籍。与国内高考不同的是,这些新华侨由于拥有外国国籍只需要参加华侨生联考。华侨生联考专属试卷难度比高考小很多,满分也是750分。而2017年清华、北大对于华侨生的录取分数线是400分,而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录取分数线多少呢?2017年清华、北大在全国多数省份的录取平均分是688分,差距是如此的明显。

  可能上面这些人钻了制度的漏洞,国内高校在华侨录取方面确实存在要求不高的问题。他们毕竟还是少数,30多个人和7000个录取名额相比确实算不了什么。真正拉开差距的是高校的自主招生,2017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录取人数占据其录取总数的20%左右。国内高校自主招生看重的是学生的奥赛成绩,这说到底还是资源的竞争。比拼资源的时候,小县城甚至农村地区的学生们来说这具有天然的劣势。当前中学教育的趋势就是优质教育资源向大城市集中,甚至向少数几所中学集中。以前大家比拼的高考裸分,城市和农村地区孩子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当前凭借高考裸分能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越来越少,而小县城里普通高中的孩子们还有多少机会呢?

  曾经有机构对考取清华、北大的同学家庭背景做了一个调查,父母为公务员、教师、科研工作者的比例占据了70%以上,这些职业都代表了当前社会里中上层的阶层。家庭背景对孩子升学的影响逐渐显现了出来,就像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所说的那样,能考取北大、清华这类高校的学生无一不是大城市、中产阶级、重点中学的学生。这些话虽然听起来让人不喜,却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虽然当前有很多批评衡水中学的声音,说衡水中学军事化管理是泯灭学生人性的,但为何还有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衡中呢?辛苦三年为自己奔一个前程,这是迫于无奈却非常现实的选择。最后,祝愿各位同学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高考里取得理想的成绩!

  举报/反馈

上一篇:寒冷的冬天,这六件小事,温暖而美好
下一篇:天霸大幅度领先,总积分已超过180,4AM三比零拿下PERO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