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必考题型,文言文阅读,文言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关系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21
手机版

  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一样,必须通过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去积累语言,掌握文言的字、词和句式,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比较起来它们在词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别。

  寓言故事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①方出②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③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④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⑤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释义:①方:刚刚。②曝:晒。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④禽:同“擒”,捕捉,抓住。⑤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苏代把( )国和( )国比成了故事中的鹬和蚌,把( )国比成了渔者。

  (3)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文章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做人要学会忍让,否则两败俱伤只能让第三方得利。

  鹬蚌相争(中英对照)/中国成语故事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16.8购买解答:(1)考查了句子的翻译。“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意思是鹬和蚌都不肯相让,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2)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的历史背景是当赵国将要攻打燕国时,著名说客苏代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挺身而出,去劝谏赵惠王,苏代用“鹬蚌相争,渔瓮得利”的故事,委婉地道出赵国攻打燕国可能给燕赵两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希望赵惠王审时度势,纵观战国风云,权衡利弊得失,三思而行。故苏代把燕 国和赵国比成了故事中的鹬和蚌,把秦国比成了渔者。

  (3)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可知,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劝赵国不要攻打燕国。

  故答案为:

  (1)鹬和蚌都不肯相让,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2)燕 赵 秦

  (3)劝赵国不要攻打燕国。

  举报/反馈

上一篇:南方医科大学成立国内首家护理与助产循证中心
下一篇:家长对老师说,孩子不听话你随便收拾,这种话一线教师要相信吗?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