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芳:重庆招办一句诚实无比的别管他们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21
手机版

  作者:宋桂芳

  如果不出所料,在“为谁说话”事件尘埃落定之后,“别管他们”将会迅即蹦上网络流行语的潮头浪尖。事起重庆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既然何川洋相继被名校拒录,其父母也丢官去职,公众自然想看看还有没有东郭先生混迹加分行列,这既是知情与监督的需要,也是对何川洋一家公平公正的考量。诡

  异的是,尽管人民日报刊发评论 《高考公正需要信息公开》,新华社评论也称“如何处理造假考生,想绕是绕不过去的”,民意更是强烈质疑——— 然而,当事部门却是岿然不动。7月7日《成都商报》消息说,面对“有很多媒体要求公布违规学生名单”的质疑,重庆市招办综合处处长李萍回答:“别管他们!”

  李处长这句话回答得干脆利落,也很实诚:一是从语气上看,用的不是“你”,而是“他们”,显然比“你是替谁说话”更知根知底,颇有点掏心窝子的感觉;二是针对31名“假民族考生”事件,重庆市联合调查组对考生名单一直捂得很紧,任凭公众千呼万唤,都当做不用搭理的“他们”。

  面对全社会关注的公共事件,普及信息公开或危机处理的常识显然多余,职能部门当然不是吃白饭的,何况还有更得力的“联合调查组”在。按照正常逻辑,舆情喧嚣到此地步,起码当事部门会出来表个态,然后再与民意博弈或权衡。然而,在31名“假民族考生”名单上,我们越发感受到一种显然的挫败感,汹涌的民意遭遇了“不管不问”的化骨绵掌。某种意义上说,这倒不是最可怕的,我们可以宽容某些部门在与民沟通的技术与艺术上一直缺课,甚至可以理解权力内部出现个别寻租与渎职情形——— 吊诡的是,面对是非明确的问题,长期放任当事部门与民意肉搏,权力监管者在哪里?对此事件该担负“领导责任”的职能部门在哪里?

  涉事部门可以潇洒地来一句 “别管他们”,可是,事关教育公平与公民权利,总该有人来管管。既然规则的实践者被民意质疑并诟病,那么规则制定者与监管者就当及时发声,不能让招考环节真的成了“我的地盘我做主”。旷日持久的对峙,讳莫如深的名单,发酵联想的民意——— 结果不仅损毁了高招的公信,更可能累及无辜的加分者。

  回头看看此事,真让人感慨万千,联想起不少“胜利”的先例,你会发现,舆论监督的得力与否,其实并不在于民意反弹的程度,而恰恰取决于“上面”知悉后的反应,“领导重视”了,事情自然好办,真相也就不再遥远。而“领导”恰好后知后觉,或者知而不觉,涉事部门往往很少会主动买民意的账。“他们”,不过是嚷嚷而已——— 这是权力外部监督困境的真实写照。

上一篇:她这算承认和刘恺威恋情了吗?
下一篇:官宣!广东省本科录取率39.18%!2018年各省高考录取情况汇总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