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讲效率:关注表现忽略感受,这才是教育中最大的坑
01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让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
面对孩子的问题,你采取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我见到一些父母,他们最常见的反应是着急,一心想着早点解决问题,就好像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需要立刻解决掉一样。
但教育孩子和工作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把对待工作的方式带回家,用来对待孩子。
因为工作是讲效率的,是解决问题的。而教育一旦讲效率,就会完蛋的。
教育是一项需要慢慢渗透的工程,感受需要时间,陪伴需要时间,沟通理解需要时间,影响需要时间,学习成长更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是过程。
教育本身就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给予孩子最重要的养分是:爱与感受。
爱可以给孩子安全感、自信与价值感,这是孩子人格得以良好发展的基础。
而感受,是孩子自我感与存在感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孩子能够发现并认识自我,最终成就自我的基础。
一个感受长期被否定与忽略的孩子,内在的自我是空的,他很难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与人生意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感情空洞、淡漠或麻木,很难拥有感受爱与幸福的能力,他通常会活得比较痛苦和疲惫。
所以想要孩子将来幸福并成就自己,爱与感受必不可少,而这些都需要时间。
02
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们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与养料。
不要单纯地去寻求解决孩子问题的捷径。那等于人为切断了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丢弃了让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
单纯地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教育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其实是在不断地出现问题与处理问题中实现的。问题,既是孩子学习与成长的媒介,也是孩子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企图绕过问题,回避问题,甚至“消灭”问题,其实是在消灭孩子学习成长的正常环境与机会。
许多家长习惯于忽略孩子的感受,把重点放在关注孩子的可见行为表现,和纠正孩子的问题行为上,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比如,要求孩子不哭闹,要孩子听话,或逼迫孩子学习等。结果是,家长操了很多心,孩子依然“问题不断”。
家长因此内心就会很愤怒,很委屈,很挫败,进而对孩子产生不满。导致孩子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值得爱,甚至是累赘。
还有一些孩子的感受被父母忽略后,为了迎合大人,赢得大人的认可,他们常常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表现为判若两人,这就产生了许多“小假人”,让家长无法看清自己的孩子。
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也就丢失了做真实自己的能力,甚至丢失了真实的自己。
真正智慧的父母不但不害怕问题,甚至欢迎问题。他们不急于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是把问题变成孩子一次次学习成长的机会与养料。
03
忽略感受,才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坑。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感受一直被父母忽略,长大后就会觉得感受不重要,感受可有可无,甚至觉得感受降低了他解决问题的效率。这样,他也会去忽略自己和别人的感受,去切断与他人感受的连接。
这才是阻碍一个人高效和优质生活的元凶。
如果童年时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好,长大后就会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常常遇到障碍,处处受挫,人生就会有比较多的坎坷,也不那么容易感受到幸福。
如果一个人童年时有个会共情的父母,能看见并接纳他的感受,他就学会了如何去爱,学会了如何看见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这样的他长大后,亲子关系、婚姻关系都会处理得很好。他的人生一定会很容易得到幸福。
这需要父母自己首先有内心平静的力量与看见孩子感受的能力,然后才能给出孩子所需要的理解与共情。
如果家长自己本身是焦虑的,看到孩子的问题时,难免会陷入自己的情绪困扰中,就会无形中忽略孩子的感受,给孩子施加压力。
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因为学习或其它问题被叫家长的时候,有些家长自己先崩溃了,于是情绪失控,开始抱怨和指责孩子,把焦虑和压力转嫁给孩子。
这样不仅无法妥善处理问题,还让孩子觉得“连父母都不和我站在一边”,从而更加沮丧和绝望。亲子关系也因此遭受到破坏。
一个人从小无论经历什么时,如能在关系中得到善待,获得父母正向的情感支持,孩子就有机会在各种“不确定”涌来时,有勇气去面对。因为身后有父母的理解与支持,给了他们内心力量。
04
好的父母,会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情商教练。
在张怡筠博士的儿童情商教育理念中,有一个黄金原则: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个原则,既适合父母,也适合孩子。
举个例子,9岁的小强在家里玩足球,一脚把球踢到了茶几上,导致茶杯被踢翻到地上。爸爸大声呵斥:“不准在家里踢球!”并把球收走了。小强生气地大哭起来。
这时家人纷纷过来,每个人的反应各不相同:
爸爸:“这有什么好哭的?你是男生,别动不动就哭!”;
奶奶:“好好好,别哭了,我去把球拿回来,你小心一点玩”;
爷爷:“你们都别去理他,越安慰哭得越凶,一会儿他自己就好了”;
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属于老虎型,压制孩子的情绪。这会让孩子觉得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有问题的,甚至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但情绪是无法用压制的方式来处理的,孩子的情绪如果长期积压,一旦爆发可能就会造成难以收拾的失控场面。
奶奶属于绵羊型,在孩子的情绪面前束手无策,习惯于无原则妥协。这会让孩子养成用情绪来要胁他人以达到自己目的的方式。
而爷爷属于鸵鸟型,忽略孩子的情绪感受;对孩子的情绪不理不睬,久而久之,这样孩子很可能会失去感受自己情绪的能力。长大后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或否定等心理困扰。
因此,这三种都不是最有利孩子成长的处理方式,没有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情绪的方式,没有给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成长机会,甚至有些做法还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
最后,妈妈走到小强跟前,平静而温和地看着他,说:“我知道,不能在家玩球,你很难过。可是,在家玩球可能会打坏东西,还可能会让自己或家人受伤,对不对?”
小强停止了哭泣,点点头。妈妈继续说: “我们来想想,可以玩些什么别的好不好?”
小强立即转换了心情,开始和妈妈一起想点子,商量着什么可以在家玩,什么不可以玩。妈妈及时肯定了他,还为他的想法认真地做了记录。
05
还记得我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牧羊犬型情商教练吗?
在这个环节中,妈妈扮演的就是一个牧羊犬教练的角色。她熟练运用了“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黄金原则 ,并利用这件事找到机会,帮助孩子一起学习自我管理与自我成长。
她先是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在家踢球,最后引导孩子想出了既能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又能够很好地在家玩的点子。
再回到那个因为被请家长而产生焦虑的问题上。
当父母因为自己被请家长有情绪时,要先觉察自已的情绪。你的情绪、你对孩子的焦虑从哪里来?是不是因为孩子的表现引发了你的无力感的挫败感?
如果是,就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感受,可以先学习接纳自己的无力与挫败。毕竟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经验,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接纳自己,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并获得内心力量。
同时,也只有父母自己先会觉察自已的情绪感受,并拥有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才会真正看见和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并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孩子就会从这个关系开始,把这样的关系方式延伸到与他人的关系上,从而做出利他利己、合作共赢的行为。
他对世界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美好感受,他的生命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与幸福度。
上一篇:并肩而行 筑强教育民生——大荔县教育局召开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暨通讯员培训会
下一篇:教育整顿?|英模教育进行时:学习身边榜样,感受英模力量!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
- 德州市社保中心组织开展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活动
- 郁亮关于房地产的最新判断
- 新sat写作多长时间
- 中超最新积分榜:山东泰山稳居第2,距离榜首只差5分!三镇升6
- 拒绝教师“躺平”,湖北一地出招
- 九江市人社局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逢八秩晋五·续摇篮华章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学术讨论暨摇篮课程成果分享活动
-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交流座谈
- “重礼兴乐”涵育师生家国情怀
- 上汽大众途观L(Tiguan L)和探岳怎么选?看完这篇就有答案
- 我省严禁艺考考点院校参与应试培训活动
- 深度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 十年大手笔!江苏高校同绘丝路画卷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 大量编内!福建多家好单位招人!
- 首届川渝“巴蜀杯”中学生排球联赛开赛
- 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五进入”活动
- 湖南娄底: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明年起,江苏开设6类艺术类省统考
- 我真的很棒——合肥市荣幼教育集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 快看:首列车亮相,郑州这两条地铁新进展来了!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淄博打开农民增收“新密码”
- sat阅读填空题的答题方法
- 主题教育|枣庄市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高效推进
- 昆明市工会驿站普惠日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