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大龄剩女问题?唐朝剩女的逆袭之路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26
手机版

  近年来,大龄青年在婚恋交友上的难题似乎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有生活节奏、生活压力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因为人们的婚恋观、价值观在不断变化。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大龄青年只会越来越多。其实,“大龄青年”并非现代问题,在唐朝也有。那么,唐朝的“大龄剩女”有哪些特点?唐人又是如何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剩女年龄标准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在唐朝尚未有“大龄剩女”的提法,为了便于对比分析,姑且把长期未婚嫁的女子统称为大龄剩女。

  十三岁至十五岁的女子,在现代还是小学六年级到初三的学生,而在唐朝则已到了法定结婚的年龄了。对于大部分人唐朝女子而言,十五岁是她们新的人生起点,未嫁的要考虑嫁人,已嫁的则要承担新家庭的责任了。唐太宗时期的法定结婚年龄为女子十五,男子二十;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明确女子十三岁,男子十五岁,可婚嫁,法定结婚年龄越来越小。从以上诏令可以看出,唐朝不同时期对法定结婚年龄的要求有差异,女子法定婚龄约为十五岁左右。在出土的唐朝墓志中也有此类记载,女子初次出嫁的年龄有十一岁、十三岁,大多数维持在十五岁左右,个别有二十七岁的。估计二十七岁的女子在唐朝属于“剩女”行列了。唐诗中常见唐朝女子婚配时间的说法。李白《长干行》中说:“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明确提到唐朝女子十四岁嫁人的场景;而另外一名女子“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到了十五岁还没有嫁人,心里悲切伤心。可见,女子过了十五岁就应嫁人已是唐人的普遍认知。至于唐朝女子在哪个年龄段还未嫁才算大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这种对女子婚龄有普遍认知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公主或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嫁不出去呢?

  皇帝也愁嫁女

  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很多人看来,娶了公主,成为驸马与一步登天是同义词。事实上,皇帝的女儿也愁嫁。比如,唐文宗想把真源、临真二位公主嫁给山东旧士族崔、卢两家,不料遭到崔、卢两家的拒绝。唐文宗生气地对宰相说:“都说民间谈婚论嫁,不计较官位品秩而崇尚世家门第,我李家做了两百年天子,难道还不如崔、卢家吗?”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拒绝皇家嫁女的事情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门阀旧士族与以皇帝为首的新贵族势力之间矛盾重重。旧士族与新贵族之间的矛盾是唐朝中前期的主要政治矛盾之一,旧士族的社会影响力远远大于皇室。时人讲究门阀和门第,认为只有旧士族才是真正的门阀,社会观点中不认为皇室是门第中最高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历任皇帝无法容忍这样的事情。时人认为,门阀旧士族有: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于是,唐太宗命人编纂《士族志》,重新按照朝廷官品高低定门第高低。但靠行政命令仍不能消除这种社会影响,旧士族以婚姻为纽带组建圈子,利用其社会威望拒绝其他圈子人员参与,这种情况直到旧士族瓦解才渐渐消失。

  

  旧士族不愿意与皇室攀上关系,不愿意娶公主,这是政治对抗的一种延伸。那么,新贵族或者其他高门大户呢?事实上,他们也不愿意。从数据上看,已婚的一百三十多位唐朝公主中,她们的驸马有一番作为的仅有两人。唐朝男子对驸马这个“工作岗位”敬而远之,主要是因为唐朝公主们的名声不佳:有的患有严重的“公主病”;有的私生活很奔放;有的野心大,希望成为下一任皇帝。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符合这些家族婚姻的利益诉求。

  要是娶了一个“公主病”的公主,等于供了一个祖宗,关键还得罪不起,稍有不慎,整个家族就会因为这桩婚姻给搭进去了。要是娶一个作风奔放的,在礼法至上的封建家庭中受不了这种刺激。比如,永嘉公主嫁给了窦奉节,与杨豫之私通;合浦公主嫁给了房遗爱,与辩机和尚私通;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崇训,与武延秀私通。又如,有野心的公主李裹儿希望像武则天一样成为皇帝,操纵傀儡掌控朝政,最终被李隆基杀死了。

  政治对抗导致旧士族的精英不愿意娶公主,公主名声不佳导致青年才俊不愿娶公主。不过,我们也不用操心,皇帝虽然愁嫁公主,但是总能嫁出去,毕竟有权有钱。但是,平民百姓的女子要出嫁就不那么容易了。

  百姓剩女难嫁

  唐朝婚姻不仅重视门第,更重视财物,明媒正娶的妻子必须要有丰厚的嫁妆,因为其丰厚程度决定了她在夫家的地位。实际上,平民百姓陪嫁之风源于唐朝贵族。这种社会风气引起了宰相高俭的注意,他上书唐太宗,希望禁止奢靡的陪嫁习俗,建议禁止夫家收取女方陪嫁。实际上,这个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因此许多百姓家女子的婚姻就被耽误了,出现了贫女难嫁的社会现象。

  白居易在《议婚》一诗中提到:“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女子们长得不相上下,但是贫富差距有点大:富裕家的女子“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根本不用担心,分分钟就嫁出去了,也不用母亲和兄长费心开口;而贫家的女子“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二十多岁还没有嫁出去。于是,白居易发出了“富家女易嫁,贫家女难嫁”的感慨。还有一则唐昭宗光化年间的故事:一个叫刘道济的人在国清寺借宿,那段时间他每晚都能梦到一名美丽女子到他的窗前,愿意与他结为夫妻。后来才知道,住的地方原来有一个女子“有美才,贫而未聘”,生前非常漂亮,却因家贫而无人娶,只能用托梦的方式把自己嫁出去。这故事有点诡异,但是反映出唐朝贫女难嫁的社会现状。

  唐代贫家女子出嫁时,主流的陪嫁物是田地和房产。女子的出生对贫困之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厚嫁之风的盛行给普通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唐国史补》记载,唐朝太尉韦皋在西川做官时,曾资助女子的嫁妆一万钱。

  贫困家庭中的女子,成为富贵人家、贵族之家妻妾的概率不大,而同为寒门的青年男子参加科举考试,也会选择富贵人家投资,通过联姻提升仕途地位。上攀无望,同阶无人,贫家女因无丰厚嫁妆,也没有社会地位,只能枯守成“剩女”。剩女现象成为唐朝中晚期的社会问题。上文白居易在《议婚》中一针见血提到的问题,杜甫在《负薪行》中也有提及,描述了四五十岁的未嫁女,头发白了一半,却梳着处女的发髻,饱受风霜,常年辛劳。

上一篇:对美国生活感情深!郎平离开中国原因浮出水面,网友:待遇不一样
下一篇:江苏省市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6242人!省属事业单位2月25日起接受网上报名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