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少年打游戏、懒惰,背后的心理根源很多孩子都可能经历过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26
手机版

  本文字数约:10528 字

  阅读时间约:13 分钟

  本文章节:

  01、他打游戏不顺利就烦躁、发火,背后有心理创伤

  02、他喜欢依赖别人,竟源于开心的经历

  03、他懒怠、爱拖延的坏习惯,到底是怎么来的?

  昨天,我们开始分享抑郁症高中生俊辰的康复经历。

  俊辰小学时非常优秀,是学校里的名人,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可是,他在初中时,因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骤增,又有争强好胜、不能接受落后的心理,他逐渐出现了心理问题苗头。

  他中考考得不理想,上高中时,他出现了腹泻、呕吐的症状,学习状态持续下降。

  后来,他选择了转学到澳洲的高中,但在国外又遭遇了很多困难,形成了叠加性心理创伤。而且,他的消化道症状还是没有根本性的改善,并增加了胸闷、失眠、头晕等症状,在国外急诊科就医时出现过抽搐、大小便失禁,非常严重。

  俊辰难以支撑下去了,他选择了休学回国,很快就被诊断成了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可药物治疗了大半年后,他的状态还是好不起来,天天在家看手机、打游戏,无法看书,更加没法复学,非常迷茫。

  后来,他随父母前来找我面诊,并决定接受我们的深度心理干预。昨天的案例文章中,我们分享了俊辰前3次深度催眠和认知强化干预的经过。

  俊辰父母看到了儿子的明显好转,心里充满了期待。可就在这时,俊辰竟提出了要取消心理干预,到底怎么回事?

  01、他打游戏不顺利就烦躁、发火,背后有心理创伤

  俊辰接受深度心理干预时,他的妈妈有一段时间回老家办事了,但她一直与我保留微信联系,及时沟通俊辰的病情,我也给予详细的指导。

  她说,经过前面几次心理干预后,她和丈夫都看到了儿子的改善,尤其是俊辰爸爸,他对我们的信任度大大提升,非常感谢我和Lucy。

  她和丈夫还回忆了儿子的成长过程,总结了一些他们认为对儿子影响较大的事件并告诉了我,认为这可能对后续的心理干预有帮助。

  比如俊辰初中时,有同学带着他看黄色影片,被俊辰爸爸发现了,他觉得很难堪。

  又比如高中时,俊辰已经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了,跟同学、老师发生过不少矛盾,成绩也不理想,情绪波动较大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很多时候患者、父母在外显记忆层面能想起的负性事件,不一定真的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相反,很多他们早已忘记的、或者认为不足挂齿的事,在深度催眠下发现其实对患者的影响很大。

  那俊辰父母上面说的那些事件,到底有没有导致俊辰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后面我们再揭开谜底。

  不过,俊辰父母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不管孩子有没有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为人父母者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时积极主动地回顾孩子成长中比较重大的事件,并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时间很快又过去了一周,我们准备再次给俊辰安排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结果收到了他父母发来的消息:俊辰想临时取消这次心理干预。

  我们觉得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

  俊辰妈妈连连表示歉意,说俊辰打游戏连续输了几把,心情郁闷。当时妈妈在老家,爸爸离开酒店去买东西了,他发微信跟父母说:“好烦!”

  俊辰爸妈一下子紧张起来了。妈妈马上打给俊辰,“儿子,你需要我做什么吗?”

  俊辰回道,“需要钱!”

  俊辰妈妈立刻给儿子转了一些钱。

  俊辰爸爸也立马回复微信,“做做深呼吸吧,需要我做什么吗?”

  但俊辰没有回复。爸爸心里非常忐忑,赶紧回酒店看他,发现他皱着眉头还在打游戏,爸爸也不敢说话。

  过了一会儿,俊辰生气地把手机往床上一扔,生气地说,“真倒霉!花呗的钱都花光了,还是输,真是走了霉运了!”

  俊辰爸爸想关心儿子,赶紧接话,“是哪个家伙让我儿子倒霉了?”俊辰说,“跟别人没关系,是我自己倒霉!”

  俊辰爸爸有点不知所措,就讲起了他同事打牌输钱的事,想借此安慰儿子。没想到俊辰没好气地说,“怎么哪都有你!我的情况跟你同事的不一样!”

  俊辰爸爸很委屈地说,“我只是担心你情绪波动,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哎呀我不想听!”俊辰不搭理爸爸,躺在床上刷短视频。

  这时候,俊辰爸爸收到信息,得知我们那两天会安排心理干预,便马上转告了儿子,没想到俊辰却来了句,“我不去了!”

  这句话让俊辰爸爸更慌了,这是俊辰第一次提出不想接受心理干预。俊辰爸爸不知道该怎么办,便说,“要不我陪你出去外面走走?”

  俊辰更加不耐烦了,“没见外面下雨了吗?就知道去外面走走!”

  俊辰爸爸一看,确实在下雨,便不说话了。俊辰继续说,“你跟他们说,取消这周的心理干预!”

  俊辰爸爸没辙了,只好求救妻子。俊辰妈妈让丈夫别强行跟儿子沟通,先让儿子安静一会儿。

  她着急地问我:

  “何主任,这怎么办?我们是尊重他的选择,先取消这周的心理干预,还是引导他更加要接受您和Lucy的干预,打游戏才不会那么容易情绪波动,才能打得更顺畅?游戏的问题一直是他的心结!”

  俊辰父母虽然很想让儿子继续接受我们的心理干预,但也不敢逼迫他,心里很纠结。

  我了解了事情经过后,告诉俊辰妈妈,如果俊辰本周确实想暂停一下,这完全可以理解,不宜强迫和过度劝导,否则可能会影响效果,然后他更加丧失信心,这就得不偿失了。

  根据我们对俊辰的了解和深入的沟通发现,其实他对我们的深度心理干预是有信心的,内心也是渴望康复的,只是他情绪出现波动了,才一时之间有些灾难化思维,他需要时间缓一缓。

  从积极的角度看,当他相对冷静下来了,我们再跟他探讨这次事件,能更加促进他的自我觉察和反省,也会更容易在深度催眠下找到相关的创伤事件,这对心理干预来说是好事。

  而且,俊辰妈妈说对了,打游戏一有不顺利就情绪波动,这确实是他的“心结”,这也意味着这背后有叠加性心理创伤,容易被激活。这个问题需要在深度催眠下进行处理。

  我还指出俊辰爸爸的沟通方式要改进,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对儿子的感受、心理活动规律还是理解得不够深入。

  最后,我们尊重俊辰的意愿,这次深度催眠临时取消了。而且,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当时广州的疫情反弹,我们不得不暂停开诊,俊辰的心理干预被迫终止了。虽然他和爸爸都有点失望,但也表达了理解,两人先回家等待消息。

  在这段时间里,俊辰妈妈仍然持续跟我沟通儿子的情况。

  俊辰回家后,主要还是忙着打游戏的事。这里要解释一下,可能很多读者以为俊辰天天打游戏,是不是太沉迷了,甚至会不会是网络成瘾?

  其实并不完全是。俊辰确实回避社交、无法学习,而且除了玩手机和网络游戏之外,对其他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但他也不是单纯地沉迷游戏或消磨时间。他一方面是为某电子竞技的赛事做准备,另一方面,他也想通过打游戏来获取一些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大学生玩游戏,不一定是很多家长认为的不务正业、荒废时日,而是希望在这个庞大的产业中、在这个已经正式成为体育竞技的项目中里面实现一定的成绩和价值。只要他们能够平衡好生活、学习,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而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他们在病情还没真正康复时,通过打游戏暂时逃离痛苦,缓和、稳定情绪,甚至有可能在这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外界认可和成就感,保持网上的社交行为,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希望家长们理性看待。

  俊辰的父母对这一点就相对比较开明,他们不会强行阻止儿子打游戏。儿子想参加赛事,他们也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

  除此之外,俊辰的情绪也相对稳定了一些,遇事爱急躁的问题有所改善。

  比如有一天爸爸开车带他出去办事,不小心开到马路牙子上,车子碰坏了,他没有像往前一样指责爸爸,也没有发脾气,而是平和地陪着爸爸处理了事故,然后爸爸去修车,他自己打车回家。

  当然,俊辰妈妈发来的也不全是好消息。俊辰只进行了3次深度催眠和相关的认知强化干预,都还没到整个深度心理干预方案的一半,他还是存在不少症状。

  他有时候仍然容易发火、烦躁、指责家人,不愿意外出,作息晚睡晚起。他每天仍要服用抗抑郁药,总觉得身体累,不想动。有时候他晚上睡不着,还要服用安眠药。

  他打游戏不顺利的时候,还是很容易情绪波动,甚至有时候焦虑得坐不住、冒汗。他不时向妈妈要钱充值游戏,妈妈不敢强硬拒绝孩子的要求,但她也不敢完全由着儿子大手大脚,只好小心翼翼地商量,尽量每次少给一些。

  看着儿子这个样子,俊辰妈妈很焦虑。“何主任,我们看着孩子最近两个月很少出门活动,发胖了很多,又想到了他小时候的样子,难受得想哭都哭不出来了!”

  他妈妈还担心,如果心理干预中止太久的话,效果会不会不好?儿子的意愿会不会变卦?可当时广州疫情还没缓解,我们实在没办法恢复心理干预的门诊。

  我安慰了一下俊辰妈妈。其实,俊辰的这些问题确实需要解决,他也确实有些习惯了躲在舒适圈里,不太想积极面对问题。不过,毕竟他还没有真正走向康复,有这样的心态也能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必经阶段。

  而且,这些都不是非常重大的、原则性的问题,他们不用过于焦虑。而且根据妈妈的信息,俊辰还是非常愿意到广州来继续接受心理干预的。等到疫情缓解后,我们会继续对他进行深度心理干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俊辰妈妈听了,心里踏实了一些,也没那么着急了。

  

  我与俊辰妈妈的聊天记录截图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事——俊辰擅自减药了,他把本来吃的每天一片心悦达(氢溴酸伏硫西汀片)停掉了。他妈妈得知后有点着急,发微信问我这样会不会有风险?要不要还是半片半片地减?

  我回复俊辰妈妈,本来按照我们的心理干预方案,我们将会在俊辰主要的心理创伤修复得差不多了、症状大有缓解的时候,再快速减药、撤药的。现在他突然撤药了,当然有一定的风险。

  不过,其实俊辰原来服用的抗抑郁药量已经很少了,药理作用较微弱,就算不吃,也未必会出现明显的停药反应。他们先可以密切观察,如果没有明显的变化,那可以不吃。

  可如果出现了情绪波动,父母要引导俊辰加强觉察能力,要意识到这可能是正常的停药反应,不需过度焦虑,避免出现灾难化思维并进入恶性循环,更要尽量避免病情恶化。

  总之,俊辰暂停心理干预时的状态时好时坏,好坏参半。好的时候会主动做家务,照顾姥姥姥爷,可情绪差的时候,也会发火、说重话,作息仍颠三倒四,仍无法学习,每天主要就是打游戏和看手机。

  02、他喜欢依赖别人,竟源于开心的经历

  终于,暂停了半年后,2021年12月,俊辰再次跟妈妈到达广州,继续接受我们的深度心理干预。

  俊辰很期待这次回来,对我们的信任度很高,再加上他妈妈已经详细反馈了儿子这半年来的情况,我也转述给催眠治疗师Lucy了。所以,我们安排他直接与Lucy见面,两人先总结仍有待解决的问题。

  俊辰说,他自己都能感到自己很懒,没有动力,对家人的依赖心理很重,也不愿意出门,嗜睡,有社交恐惧症。

  而且,他对未来感到很迷茫、厌学,遇到事情容易心慌、紧张、出汗。有时虽然知道自己确实做错了,可还是无法接受别人直白的批评。

  Lucy与俊辰沟通得非常顺利,并感受到俊辰的心态有了明显的转变,配合度、信任度大大提升,求治及康复的欲望也非常强烈。

  她决定趁热打铁,立刻对俊辰进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这次主要处理的问题是:俊辰总是喜欢依靠别人,并认为自己没有强者的心态,内心不自信。

  在深度催眠下,Lucy找到了4个病理性记忆事件,并进行了修复。

  第一个病理性记忆事件发生在俊辰5、6岁,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学校规定,孩子们中午一定要午睡。但俊辰并不喜欢午睡,一到午睡时间,他就感到无聊、烦躁,还提心吊胆,担心被老师发现了会被批评。

  有一天,临近午睡的时候,俊辰爸爸突然来幼儿园了,并帮他请了假,带他去公园玩。俊辰好开心啊,有一种解脱的愉悦感!

  这个事件中暴露了俊辰的一个心理弱点——遇到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总是不愿意去做。

  而且,午睡前他本来很烦闷,结果“幸福”来得很突然,爸爸要带他去公园玩,他也玩得非常开心。这前后的情绪反差极大,所以感受特别深刻,形成了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俊辰当时觉得爸爸就是他的依靠,这件事也是导致他后续总是依赖别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Lucy引导俊辰意识到,他现在已经成年了,面对自己不喜欢做、但应该做的事情时,要学会克服内心的障碍,理性地分析做这件事情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提升与好处,从而摆正心态去做好它。这能使自己变得更加自律、优秀。

  而且,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如果想实现目标,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就感的话,总是无法避免地要去做一些不喜欢做的事,这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俊辰不能一味逃避,也不能总是依靠别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个病理性记忆事件也是发生在那个时候。当时,俊辰的爸妈给他报了一个拼音班,但俊辰上课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就听不懂,什么都没学会。而其他的小朋友都学会了,俊辰倍受打击。

  第二天,俊辰不愿意再去上拼音课了,还大哭大闹,试图逼父母退掉这门课。在深度催眠下,俊辰发现当时自己的内心是软弱,一味想逃避,想依靠,不想面对学习上的难题。

  Lucy将这个心理创伤修复后,引导俊辰意识到他第一次上拼音课,觉得不会是很正常的。我们掌握的很多技能、知识,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持续地付出努力,才更有可能超过别人,“跑”得更快!

  所以,下次遇到自己不会的事情时,不要盲目抗拒,更不需要依靠别人来逃避要面对的问题,而要有意识地自己想办法解决,改变现状与环境,让自己进步。

  第三个病理性记忆事件发生在俊辰16岁时。他当时出国留学了,住在澳洲的舅舅家。

  有一次,舅舅告诉俊辰,俊辰高中时成绩不好,又想出国留学,舅舅费了好大的劲才帮他申请到了澳洲比较好的学校,甚至动用了不少资源,还找了留学中介疏通关系。

  舅舅还告诉他,他初中时能读上海的名校,不完全是因为他小学成绩优秀,而是他的妈妈也找了一些关系,请那所名校的校长亲自面试他。校长面试后很喜欢他,才同意录取。

  俊辰很生气、很郁闷,他觉得舅舅说这些是为了打击自己。他也很惊讶,因为他一直以为自己读上海名校是全凭实力,没想到原来是妈妈暗中帮了自己。再加上到澳洲留学也是舅舅帮的忙,他一下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他心里有强烈的挫败感,认为自己原来只是个关系户,甚至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学习产生倦怠。但他的依赖心理更重了,觉得家人和亲戚原来能帮他摆平很多难题。

  幸好,俊辰留学时的数学成绩不错,数学老师经常鼓励他、肯定他。每次数学老师鼓励他的时候,他就很开心,非常乐意学习。可如果哪天数学老师不鼓励他的话,他就不去学习,对这名老师也形成了依赖心理。

  Lucy将这个心理创伤修复后,告诉俊辰要建立一个新的、积极的认知。他在小学阶段表现优秀,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虽然妈妈找了一些关系,但如果他的成绩不够好,能力不够强,名校校长也不会愿意见他,更不会愿意录取他。

  所以,他不能盲目质疑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绩,盲目地自我否定。至于澳洲的学校是舅舅帮忙找的,他应该感到幸运和感恩,并正视自己的不足,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的努力,争取实现父母和舅舅、舅妈对他的期待。到那时候,他的能力完全配得上这所学校,不是所谓的关系户。

  另外,Lucy还引导俊辰要有意识地主动、自发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比如上课、写作业、学习,不能等着别人鼓励才去做,这并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第四个病理性记忆事件发生在俊辰上初三的时候。

  俊辰当时个子不高,身高比同龄人稍微矮一点。他在班里观察同学们的身高,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超过了1米7,甚至还有1米8的,比自己高出了大半个头。

  在12岁之前,俊辰并不觉得自己矮,但他现在发现,他与同龄人的身高差距越来越大了。班里还有女生曾直接说他矮,让他非常难过。

  而且,俊辰非常喜欢打篮球、技术也不错,但因为身高不足,在打篮球的时候缺乏了一些优势,他认为这是自己经常打输的主要原因。

  以上种种因素使俊辰非常不满意自己的身高,并且感到自卑。

  Lucy修复了这个心理创伤后,引导俊辰建立积极的认知:在人生中,更重要的是品德、学识、能力及智慧,而不是颜值、身高。这世上有很多伟人、名人都是矮个子的,比如邓小平、袁隆平、拿破仑等等。俊辰应该将精力都放在自我提升上,而不是过多地关注自己的身高。

  Lucy还告诉俊辰,她有一位同学在成年以后,还再长高了10厘米。俊辰当时刚刚成年,如果他多吃一些有利于增高的食物,注意调整营养结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还是有可能继续长高的。即使不再长高了,也无需因此感到沮丧。

  第二天,俊辰前来接受我的强化认知干预。俊辰说这次催眠的效果很好,他的情绪有了明显的改善。

  俊辰还问我,“像这次深度催眠找到的创伤事件,其实我记得的还有很多,我偶尔还会想起来。那些算不算创伤事件?需不需要都修复一下?”

  我告诉俊辰,大部分患者都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其中有很多是较小的创伤,他刚才说的那些甚至可以说是很小的创伤,要将这些心理创伤一一修复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

  只要他主要的心理创伤得到了修复,情绪大幅度恢复稳定,并建立了积极、理性的认知后,那些小创伤能够自我疗愈,他不必担心。

  我还跟他一一分析深度催眠下找到的4 个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向他解释了为什么幼儿园那件事,明明是让他开心的、快乐的,却形成了病理性记忆。

  还有他爱依赖别人、盲目地与别人比较的问题。我建议他尽量不要跟别人对比,而要跟自己对比。每当看到自己的进步时,要学会自我肯定;如果发现自己退步了,则要总结原因,及时解决并追上来。

  如果有时真的忍不住跟别人比一比,那也应该“比一世”,而不是“比一时”。他要具备时间思维,即便是一时落后,也不代表一辈子都会比别人差。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说不定会实现“弯道超车”,在某些方面超越那些曾比自己优秀的人。

  还有,根据我之前和俊辰妈妈交流时获得的信息,舅舅那次跟他说他高中成绩不好,初中、留学的学校都有大人在背后帮忙,这不是为了打击他的自信,而是想鞭策他好好学习,初衷是好的。

  因为他刚到国外时,舅舅发现他在学习上处于“划水”的状态,似乎想混文凭。所以舅舅语重心长地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正视自己的短板,多花些心思在学习上。

  俊辰也想起来了,那次舅舅跟他谈话后,他的确努力了一段时间,成绩提升了很多。从这个角度出发,他应该感谢舅舅对自己的关心。

  我引导俊辰要意识到,他之所以以为舅舅是在打击他,是因为他遭受过去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出现了敏感、多疑的偏执型人格改变,容易从负面解读别人的话。

  不过,俊辰说那次谈话后,他的成绩确实提升了,却变得有点自负,认为自己能学习好更多的科目,一下子给自己报了4门选修课。结果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兼顾不了,他非常焦虑,之后就出现了严重的躯体症状。

  很明显,成绩上升后,俊辰的心态有点“飘”了,有点自负,对自己的能力有着过高的估计,做出了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的选择,自然难以做好。这又导致他深受打击,诱发了重度抑郁发作。

  俊辰点点头,说他现在已经意识到了。

  而且,俊辰说他的康复目标是希望能恢复到小学那时的状态。但我告诉俊辰,他在小学时成绩优秀,经常受到夸奖,他非常愉悦、享受,这形成了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令他出现了自负心理。

  我知道这种感觉非常好,但他不能追求这种状态。那不是理性、良好和健康的,很容易诱发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最终演变为典型的双相障碍。

  在交流中,我还发现俊辰在情感方面遭受过一些心理创伤。我引导他要了解一些女性的心理特征,学会正确地与女生相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俊辰要把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等到足够优秀的时候,自然会更具魅力,获得异性的好感。

  随后,我将这次深度催眠的发现告诉了俊辰的爸爸,当时他的妈妈仍在老家,没法过来。虽然第一个病理性记忆事件与俊辰爸爸有关,但我让他不必内疚,这是无意间造成的过失。

  我还将俊辰有可能演变为典型双相障碍的风险告诉了他,他要学会正确地给予孩子认可,而不是过度夸奖。孩子获得一些进步和成绩时,虽然值得庆贺,但也要及时告诉孩子不能轻视前路的困难,更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要尽量引导孩子塑造出宠辱不惊的心态,降低出现轻躁狂/躁狂发作的风险。

  很快,我收到了俊辰妈妈的微信消息。她说丈夫已经把情况告诉她了,“辰辰这两三个月来进步挺大的,跟我和他爸的关系也有改善,可以比较好地沟通了。我们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天天提心吊胆!”对孩子的好转,俊辰妈妈很高兴。

  不过,俊辰妈妈说孩子有可能仍是因为药物副作用的缘故(俊辰暂停治疗时,一度擅自把每天1片的抗抑郁药停了,后来恢复到1天半片),还是容易累和头晕,睡眠质量不佳,嗜睡,容易头晕。

  俊辰妈妈有可能是想尽快给孩子停药。但我回复她,俊辰的用药方案还是暂时保持不变,等到后续继续进行深度催眠,他的病情有了更大的好转后再减药。

  03、他懒怠、爱拖延的坏习惯,到底是怎么来的?

  2022年元旦后,我们本想再次给俊辰安排深度催眠,但他前一天到广州周边玩了,那天一大早才赶回来,有点疲惫,中途还跟父亲发生了一点小矛盾,情绪有些低落、烦躁。

  催眠治疗师Lucy跟他谈了一会,认为当天他太累了,情绪也不好,不适合接受深度催眠,很有可能还没进入深度催眠状态就睡着了。就算没睡着,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俊辰最好休息几天,心身比较平静的时候再次过来。

  这里也顺带再次解释一下,“催眠”这个词很容易让人以为催眠就是让人睡着,但其实完全不是。催眠是让人进入一种注意力非常集中、超过批判性思维的状态,而且一定不能睡着,否则根本没法听到催眠师说什么,治疗也就无效了。

  如果大家遇到的所谓“催眠治疗”是让人睡着的,等你醒来时,“催眠师”就说问题都处理好了,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慎防被骗。

  4天后,俊辰感觉好多了,前来接受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这次处理的问题是:他总爱拖延,有时候显得特别懒怠。

  俊辰说,他经常喜欢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待着,类似于“葛优躺”,不愿意动,而且做事情常常拖延,等到最后一刻才不得不完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Lucy认为,拖延与懒怠虽然是2个问题,但有一定的相关性,再加上,当天俊辰的精神状态较好,应该能够接受较长时间的深度催眠。他们决定一并把这2个问题处理了。

  针对俊辰的“懒怠”,Lucy在深度催眠下找到了3个病理性记忆事件。

  第一个事件在俊辰3、4岁的时候。有一次,俊辰去姥姥家玩,姥姥家的客房家具较多,有一张成人床,旁边是一张婴儿床以及一张梳妆台。

  俊辰在客房里乱跑乱窜,结果不小心把头撞破了,流了很多血。家人很着急,急得连忙把他送到医院。在车上,俊辰一直喊着“疼死了、疼死了”。家人已经尽可能把车开快一些了,但遇到一个亮红灯的路口时,车不得不停下来。

  在这等待的一两分钟中,俊辰内心非常慌张、恐惧,觉得自己快不行了。这件事让他受惊吓了,下定决心绝不在家里乱跑,尽量老实一点。这是俊辰后来在家不太爱动,显得懒散的原因之一。

  Lucy引导俊辰意识到,他当时才3、4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活泼、好动是天性,在玩的过程中不小心受伤,也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俊辰确实需要吸取教训,比如玩耍、运动的时候不要过度兴奋了,要提前留意安全隐患,不在危险的地方进行。还有将来他有孩子了,尤其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大人就要提前做好保护措施,比如将桌椅板凳的边角包好,防止孩子磕碰而受伤。

  但他不能因此得出“我以后要尽量老实、少动”的错误认知,这会严重降低他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反而对自我提升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个事件发生在俊辰上小学1、2年级的时候。俊辰爸妈的房间里有一张书桌,书桌旁边有一张桌台,俊辰经常在桌台上玩玻璃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打扰,觉得内心很舒服。

  由于经历了3、4岁磕破头的事件后,俊辰非常享受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觉得非常有安全感,不会再受伤。

  Lucy修复了这个病理性记忆,引导俊辰不能过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要及时走出来,做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

  比如就算在小学一二年级,他在学习之余,也可以学习做家务,收拾房间、叠衣服等等,这能锻炼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总是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会越来越懒,最终一事无成。

  现在俊辰长大了,更加不能总是待在心理的舒适区里,一定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多行动、多尝试,才能够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感受到真正的充实,收获成就感。

  第三个事件不是具体的某一件事,而是俊辰从小学三年级保持到高中的一个习惯。

  俊辰经过上面两件事之后,已经逐渐养成了喜欢宅在家里的习惯。而且,他发现发呆放空的时候,躺着是最舒服的。他会选一个舒服的姿势,躺着一动不动,直到觉得有点累了,又换另一种姿势躺着。

  在别人看来,这确实显得太懒了。

  Lucy修复了这个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让他对宅在家、无所事事地躺着这种行为不再感到过分轻松、愉悦。

  而且她引导俊辰,有时间的时候要多出去运动运动,增强体质,还能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放假的时候还可以出去旅游,放松身心身,了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拓宽认知边界,增长见识。

  那俊辰的“拖延症”到底是怎么来的呢?Lucy也找到了2个病理性记忆事件。

  第一个事件在俊辰小学一年级的寒假时。马上就要开学了,俊辰在拼命赶英语作业。原来在刚放假的时候,俊辰想着先玩一玩,等到后面再写也没问题,便一直拖延。

  结果一拖就拖到了临近开学。他积攒的作业实在太多了,他心理压力很大,很着急,担心最后完不成会被老师批评,也写得很累。

  Lucy修复了这个心理创伤,引导俊辰要深刻地认识到“习惯性拖延”的危害。不但可能导致任务完不成,还会让他非常焦虑、疲惫。俊辰现在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当年的小学生,他应该、也有能力变得更积极主动、更自律,面对该做的事情时要及时行动,提早完成反而能令自己更轻松、更有成就感。

  第二个事件也发生在俊辰小学低年级。当时他没有形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每次放学回家总是先玩、玩好了就休息一下,最后再写作业。

  深度催眠下的俊辰回忆起当时的内心活动,他其实非常讨厌写作业,枯燥、无味。但玩就不同了,好开心、好快乐。所以他想逃避,先把开心的事情做了,最后无处可逃了再做不得不做的事。

  这其实是个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对俊辰来说,写作业时有多痛苦,玩耍就有多美好了。他太喜欢这种“美好”,一放学就忍不住想玩,一想到玩就忍不住要马上实施,难以克制。

  这就像一种成瘾行为,玩耍给他带来的兴奋感太强了,他就是难以自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俊辰那时候就有一定的学习障碍了,一想到写作业就心烦、抗拒,这很可能与他父母、姥姥和姥爷的错误教育方式有关。

  Lucy修复了这个病理性记忆,并利用心理干预技术引导俊辰如何正确、理性、积极地面对那些枯燥乏味的、但又不得不做的事。

  这次深度催眠后,俊辰感到非常轻松,内心踏实、积极了很多。当时临近春节了,俊辰要回老家过年,我们机构也即将进入了春节假期,他的心理干预暂停了大约1个月。

  临行前,我们跟俊辰总结了他还有哪些重要的心理问题需要处理。其中最主要的是厌学、无法学习,在澳洲留学时遭遇的大量心理创伤事件等,我们还计划在下一阶段把他服用的精神科药物撤掉,继续强化家庭治疗。

  俊辰的病症背后还有哪些叠加性心理创伤?在这过程中,他父母又无意中犯了哪些教育错误?后续的文章继续分享。

  

上一篇:女儿拿以前的旧奖状邀功,我用3个方法,就掐灭了她的蠢蠢欲动
下一篇:2023中考作文押题预测:《精彩瞬间》(范文4篇+写作指导,可打印)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