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彻底不生了?总和生育率世界倒数第一,人口连续3年减少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28
手机版

  “韩国有可能成为全球首个消失的国家”。

  十多年前,英国牛津大学人口学家大卫·科尔曼发出预警,但从未引起重视。

  时间最终给出了证明,而且比想象的更加严峻。

  01

  日本曾以“国难当头”来形容人口形势,但比日本更严重的国家出现了。

  日前,韩国公布2022年人口数据,总和生育率下降到0.78,创有记录以来新低,在主要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

  

  自此,韩国人口连续第三年下滑,成为继日本之后亚洲第二个人口连续多年下降的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生育率已经连续第五年低于1。按照悲观预期,韩国总和生育率恐将在2025年降至0.61。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总和生育率达到2.1以上,才能保证世代更替水平。

  也就是说,考虑到夭折等风险因素,一对夫妇要平均生育2个以上的孩子,才能保证总人口水平不至于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低于正常水平,而韩国又是最低的一个,且处于下滑通道中。

  这一点,连韩国自身也意识到了。

  据韩国统计厅推算,如今人口 “消失危险地区”已多达108个,接近全国市郡区的一半。

  预计到2070年,总人口或将从5100多万人减少到3766万。

  据韩国教育部门最新数据,因低生育率导致学龄人口减少,截至2020年,韩国遭废弃空置的中小学校累计达到1400多所。

  第一个“消失”的国家,或许不是危言耸听。

  02

  为了鼓励生育,韩国可谓煞费苦心。

  过去16年,为了刺激生育,韩国一共砸下280万亿韩元(约合1.5万亿人民币)的资金。

  然而,重赏之下,仍无勇夫。

  早期,韩国也曾是控制生育的拥趸,先后以“不分男女,两个以内”、“一个好女儿胜过十个儿子”作为口号,倡导独生子女政策。

  然而,1990年代以来,面对急速下滑的出生率,韩国不得180度大转弯,开始鼓励生育。

  如今,在韩国,每生育一个孩子,可一次性享受到200万韩元(约合1.1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金以及医疗和其他福利,而生育医疗保险额度也提高到了100万韩元。

  0-1岁婴儿的家庭,每月可享受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800元)的育儿补助,这一数字到2025年有望提高到50万韩元(约合2650元)。

  与此同时,韩国还推出了 “3+3”育儿假制度,新生儿父母可申请3个月育儿假,每人每月最高可获300万韩元(约合1.6万元)的津贴。

  对于生育三孩的低收入家庭,将资助第3名子女的全额学费,而考上大学的多子女家庭,每位大学生每月可享受450万至520万韩元不等的资助。

  更有甚之,一些地方的社区推出了“生孩子免租金”政策,业主生一个孩子可减免公寓月租金的50%,生两个孩子就可以完全免除月租,最长租期可达10年。

  ……

  然而,这一切,仍旧无济于事。

  03

  韩国人,为何不愿意生了?

  位于首尔的《朝鲜日报》曾分析称,就业、房子和教育是韩国年轻人的三大压力来源,也是让他们远离约会、婚姻与生育的“幕后推手”。

  总之,一个字:卷。

  在网上,有人总结了典型韩国人的一生:

  从幼儿园开始,一路上着各种补习班,通过地域竞争模式最终进入名校,毕业后去争夺各大财团提供的为数不多的高收入岗位,承受着连年上涨的房价,面对不足的养老金,直到65岁仍旧“退而难休”,不得不继续工作补贴家用。

  从小开始上补习班,在考试中厮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谓韩国人的常态。

  看过电视剧《请回答1988》的人,应该对剧中的补习班印象深刻。虽然韩国多次出台禁令,但时至今日,补习仍旧是绝大多数韩国年轻人的宿命。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只有5000多万人口的国家,补习班数量却高达10万个之多,而参与补习的学生更是数以700万计。

  位于首尔江南区的大峙洞,有一条国际“闻名”的补习班一条街,聚集了不下1000家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每年创造20万亿韩元(约合10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补习经济。

  即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终进入有“SKY"之称的韩国版“清华北大”(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又要开始为为数不多的高收入岗位,开始新一轮厮杀。

  韩国虽然晋级发达国家,但大企业尤其是财团主导经济的特色十分鲜明。

  根据2022年世界500强榜单,韩国共有16家企业入围,首尔一地就占了13家。

  

  这些企业绝大多数从属于十大财团,总营收规模占了全国GDP的半壁江山,其中以三星为代表的前四大财团更是占了全国的1/3左右。

  财团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更严重的是,这些财团往往横跨多个领域,从金融、贸易、能源到制造,可谓无所不包,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重要产业。

上一篇:海南省人才落户购房条件和申请规定2022
下一篇:大国“工匠精神”,渐行渐远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