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牛了!他42岁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学好数学不赞成刷题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28
手机版

  年仅42岁的孙斌勇教授刚刚当选为中科院院士,领域是基础数学。他是所有当选的两院院士最年轻的,也是中科院院士数学领域的两位代表之一。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大神,请他谈谈数学学习心得。

  孙斌勇,1976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1999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 2004年12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05年1月至9月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做博士后。2005年11月起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工作。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6年6月2日,获得首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孙斌勇独立完成的《典型群表示论》,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自2005年11月回国进入中科院数学院工作以来,孙斌勇致力于L-函数、典型群及它们之间联系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

  他和合作者系统发展了不变广义函数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以下为“对话舟山”的专访:

  想学得清楚,不稀里糊涂地学习

  记者:你是怎么学习的,怎么学好数学?朋友圈里有很多关于你的传奇,说你从小就是学霸,算24点非常厉害。

  孙斌勇:这个传说能信一半就可以了。我从小数学还可以,但其它成绩也均衡。

  我在普陀中学读了一年,被抽调到清华附中高中理科试验班。那时候,从各省抽调了26个人。但我高中没好好读,因为考进去的时候,就说我们不用参加高考,所以有点偷懒了。

  记者:不用参加高考,你为什么选了浙大,没选清华?

  孙斌勇:想家了,没读高三就回到浙江读书。其余的人都选了清华、北大。

  其实我现在回过头想想,我的学习生涯很多毕业证书都没有。初三去了普陀中学,读一年后去了清华附中,高三没毕业去了浙大,硕士没毕业去了香港科技大学。

  记者: 这个经历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神奇了,那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儿八经把数学作为人生的事业来做?

  孙斌勇:起先根本没想过,从大学开始是专业学数学了,也是从那时开始慢慢积累,后来逐步定型,越来越喜欢。

  有些定理在自己手上得以证实,并在不断深入中发现其它好的定理,发现数学之美,那感觉是美妙的。

  记者: 那你就没发现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孙斌勇:我小时候看书特别仔细,我想这是唯一的。

  记者: 细到什么程度?

  孙斌勇:每一句话都能理解它什么意思。数学里,每一个定理,比如不等式,我都能自己证明。

  记者: 也就是说书里的一些公式、定义,你不是机械地接受,还要搞清楚它是怎么来的,自己证明?

  孙斌勇:对,我从小就这样了。比如说圆的周长,我得搞清楚圆的周长公式怎么来的,其实这就是π的定义。如果算圆的面积,那不是定义了,是需要证明的。我都要自己搞清楚了,哪个是定义,哪个是定理。

  记者: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老师教什么接受什么,谁会想着书上的公式再去求证一遍?

  孙斌勇:我就是想搞明白,想学得清楚,不稀里糊涂地学习。

  很多人越学越糊涂,尤其是数学。

  学好数学不赞成刷题,也不建议做难题

  记者:那我想请教了,如何学好数学?

  孙斌勇:我的经验就是把书看得很细,习题适当做一点,但我做得不多。

  记者:我印象里学数学还是题海战术,再整理错题,所以孩子们都学得很辛苦。

  孙斌勇:当然这也是方法,像我说的这种对高二、高三的孩子,估计已经来不及了。如果从小像我说的这样学的话,整个系统都弄明白了,做几套题目就好了,不见得要花很多时间,做很多题目。

  记者:你说的系统就是它怎么来的,怎么运行的,像庖丁解牛一样,一层一层捋清楚,举一反三。

  孙斌勇:对,就是这样。把最基本的抓住,学数学还是轻松的,我读书从来没觉得苦。

  记者 :你觉得自己什么样的特点对学好数学比较有帮助?

  孙斌勇:我做事比较细,比较慢。

  记者:学数学,老师不都要求计算要快吗?

  孙斌勇:我从来不要求快的,能笔写的不口算。我和女儿也这么说,稳是最重要的。

  比如发射火箭要1000个步骤,你每步花2倍时间,保证正确率,只是多花了2倍时间,但哪一步算错的话,毁的是整个工程。

  我们一个几十页的证明,也是靠一步一步来的。

  我不赞成刷题,也不赞成做太难的题。做难题,费时间,花脑子,对于知识点的增长用处也不大。有些题目挖空心思,你解出来了,就证明你聪明了,不一定啊,做难题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尺。

  我强调的是学习要增长知识,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运用,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创造知识。

  教科书是所有教授知识的书里最好的

  记者:很多读者看到你这样说,都会认为是你有天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你这样。

  孙斌勇:不是我比别人聪明,包括我教我女儿也是这样。

  有些内容,我觉得很简单,但她就是接受不了,但我一定要把她教会。

  记者:有例子吗?

  孙斌勇:乘法分配律,a(b+c)=ab+ac。用文字叙述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得数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这个我最起码教了她200多遍,教会了,过2天又忘记了。

  记者:为什么,是孩子不能理解吗?

  孙斌勇:我讲的时候她是理解的,但过几天就忘记了。我也是画图、实物再三加深她印象。200遍不会,我就教300遍,这个时候就看谁有耐心了。

  记者:名师出高徒,所以我听说你女儿也非常优秀,11岁,下学期就要读6年级了。

  孙斌勇:也不是盲目给她跳级,让她有别于其他同学。我和妻子也是综合考虑了孩子的现状,现在她学的都会了,而且她性格也可以,各科成绩都比较均衡,所以让她跳级。

  记者:你有没有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她?

  孙斌勇:我就让她自己看书,不懂的时候来问我。

  记者:看什么类型的书?

  孙斌勇:各种各样的教科书。小学的、中学的,各个学科的,国内的,国外的,都可以。

  记者:我很好奇为什么是教科书?现在给孩子不是有很多书单吗?

  孙斌勇:教科书是所有教授知识的书里讲得最全面、正确率最高,编得最好的书。

  我小时候也是看教科书的,那时候没条件看其他的书,就从高年级借来他们的教科书,自己先看。

  越是高精尖技术越要用到数学

  对话舟山:我们小时候,老一辈总会在耳旁念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你对这句话有什么见解?

  孙斌勇:没那么神奇,但那时候在很多人的脑中会埋下学好数理化很重要的意识。

  等你自己学过以后,其实文理科都很重要,也不能从中区分谁厉害,或者智商高。

  对话舟山:所以问题来了,现在很多人又会觉得掌握四则运算就可以了,高深的数学在生活中运用地并不多。

  孙斌勇:这看哪个层面。从人群占比来看,真正需要用到数学的人很少。从社会民生来说,基本运算是够用了,有些行业可以说基本用不上数学。但是一些尖端行业,越要做到高深,越要用到数学。比如说神舟系列飞船上天,一定要用到高端数学。但越是用得少的越是关键,越是关键的少部分人懂就可以了。

  记者:那么从你的角度看,为什么要学好数学?

  孙斌勇:其实学数学不是说要让你学得有多好,它教会你的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思考方式,理性思维能力。很多人没学会这个理性思维,越学越糊涂。

  回归到原点,还是你想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我要做一个明白人,我教学生也是一样,要学好概念,弄清楚每个定义。

  记者:你这么多年数学学下来,你觉得数学和现代科学的关联度在哪里?

  孙斌勇:越是高端的越要用到数学,比如现在的华为,要自主研发的电信设备,人工智能,都要用到高等数学。

  记者: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

  孙斌勇:这个地球,这个国家,需要不同的人群,做数学工作的只是分担了一部分社会分工。

  我们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里,研究数学的只有二三百人,承担的是中国顶尖的数学研究,为高精尖技术服务的数学研究。

  能为国家奉献我的数学才华是我的幸运。

  来源:对话舟山、上海发布等

  举报/反馈

上一篇:第二批广西示范性托育机构拟确定名单公示
下一篇:“建议为第三孩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免费教育”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