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筷公勺到分餐就食有多远?疫情下的餐桌革命面面观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3-01
手机版

  3月16日,一则落款为市餐饮行业协会、主题为《吃饭好风尚,健康好习惯》的倡议书发布在市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上。该倡议书中除了倡议全市各餐饮行业单位严格遵守发布的疫情防控指导要求外,还提出了要持之以恒地推行“公勺公筷制”,循序渐进地实现“分餐制”两个概念。无独有偶,3月24日,市文明办微信公众号也连发两文,倡导市民使用公勺公筷。

  在“非典”过去17年后,这两个已“消失”多年的文明就餐方式再次回归公众视野。

  3月3日、3月16日,金华市和我市防指先后发布餐饮服务业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截至3月18日,全市餐饮行业的复工企业已有4732家,复工率达74%。

  连日来,记者随机走访了城区部分餐饮单位复工情况,还体验了部分餐饮单位的堂食服务。

  记者暗访:

  餐饮大店执行较好,小型餐馆还需改进

  艺海北路卢宅景区段、甘溪西街是我市餐饮店较为集聚的路段,已开门迎客的餐厅纷纷贴出“本店已消毒”的红纸告示,工作人员戴着口罩站在门口招徕过往行人。“工作人员还没到齐,食客也较平常少了。”每问一家餐饮店,负责人的回复几乎如出一辙。

  在甘溪西街的一家小炒店,记者戴着口罩,出示绿色健康码,登记个人信息后,戴着口罩的店员用75%浓度的酒精给记者的双手消毒。就餐期间,记者看到独自进店消费的食客基本能做到分散落座,但结伴而来的食客似乎忘了间隔落座的要求,几乎都是紧挨着落座。店里提供统一消毒过的筷子和勺子,也有部分一次性筷子。但结伴而来的食客,面对共同进食的菜品时,几乎没有人主动要公筷公勺。

  据了解,小型餐饮单位尤其是面食店等,所提供的都是类似分餐制食品,使用公筷家庭片公勺现象不多。但仍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对于免费提供的榨菜等开胃小菜,结伴而来的食客往往会用自己的筷子挟取。因此,从杜绝交叉感染的角度来说,到这些小店进食也应该自觉使用公勺公筷。

  

  在东阳宾馆等几家大中型餐饮单位看到,这些餐饮单位已完全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且不少餐饮单位的大堂醒目位置还放置着“倡导公勺公筷”宣传栏,在包厢内落座的食客也大都自觉地或者在服务员的引导下,使用公勺公筷取菜。

  总体来看,大部分大中小型餐饮单位基本能执行《市餐饮服务业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中所提到的各项具体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小餐饮单位对于《实施方案》中提到的“提供公勺公筷,文明就餐”这一要求,不如大中型餐饮单位来得理想,这一现象在结伴聚餐时尤为明显。

  俗话说“病从口入”。当前仍处在疫情防控期间,食客在结伴聚餐时使用公勺公筷,可有效避开唾液这一疾病传播途径,这也是市文明办、市餐饮行业协会此次倡议逐步推行“公勺公筷制”,最终实现“分餐制”的客观原因。

  餐饮单位:

  公勺公筷已成主流 ,分餐服务仍是小众

  疫情期间,能否将“分餐”这场餐饮行业的餐桌革命推行到位?

  “堂食恢复已有小半个月了,目前平均每天接待7桌左右的食客。尽管来就餐的人数仍不如从前,但我发现,大家对使用公勺公筷的重视度明显提高了。”耕耘餐饮行业30余年的郭选席是东阳宾馆的掌门人,作为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他认为,这次疫情是老百姓文明就餐意识转变的一道分水岭。尽管疫情发生前,东阳大多数大中型餐饮单位基本能做到主动向食客提供公勺公筷,但以往用公勺公筷的客人较少,这次疫情暴发并恢复堂食后,来就餐食客的文明就餐意识明显提升了。他觉得,主动提供公勺公筷会成为餐饮行业的一项基本服务。像东阳宾馆的包厢内,每桌基本都配备了两副公勺公筷,有的汤、煲等菜品则自带公勺公筷。

  

  “提供公勺公筷对酒店来说也无非就是多洗双筷子的事情,但在餐饮行业普及‘分餐制’,我个人觉得推行的难度较大。”郭选席说,就拿大中型餐饮单位来分析,推行“分餐制”意味着人工成本增加,一个十人桌的包厢,以往仅需一名服务员即可,倘若推行“分餐制”,一名服务员要及时将后厨制作好的菜品拆分成10人份,这起码得安排3名服务员才能勉强应付。

  另外,“分餐”也意味着后厨每做一份菜,都要额外使用10个盘子,10人桌按10份菜来算,起码要使用100个盘子,这也增加了后厨洗消的工作量。这些问题最终将形成额外的人工成本,无形中提高了饭店的消费水平。“羊毛出在羊身上,像上海、杭州一些实行分餐制的酒店,基本人均消费在600元以上,其实就是将各种额外成本都附加在内了。”郭选席笑着说,“其实中国老百姓还是习惯‘合餐’的,一桌人聚餐,倘若各吃盘中餐,总觉得不像传统中国宴席,况且分餐制还容易引起一个问题,原先“合餐”时,食客可以按自己喜好选择菜肴,倘若推行“分餐”后,很容易出现“爱吃的吃不够,不爱吃的吃不完”的用餐状况。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卢家湾大酒店负责人卢有刚,他认为普及“公勺公筷制”也好,推行“分餐制”也罢,两者都是文明就餐方式,都值得我们去提倡,但从可行性来看,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实施。

  卢有刚说,像他旗下的几家酒店基本做到了主动提供公勺公筷,但倘若要实现“分餐制”,除非有客户主动要求,他们才会以自助餐或者“一对一”包厢服务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分餐”服务,这也意味着“分餐”所产生的成本将由相应的客户来买单,这也是“分餐”服务往往集中在高端性餐饮单位的原因。

  市民看法:

  公筷公勺势在必行,分餐制度因人而异

  60后吕芝芳来自湖溪镇。她坦言,她们这一代人从小吃的就是“大锅饭”,小时候兄弟姊妹多,往往一锅饭全家人“抢”着吃,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围坐一圈享受美食,那种热闹的聚餐氛围深深烙刻在她的脑海中,

  “以前不讲究卫生,能吃饱就很好了。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文明就餐这一意识也重视了起来,但我觉得,在家、在外聚餐,能使用公勺公筷就好了,没必要‘分餐’。”吕芝芳说,她和家人在家就餐时,凡是带汤的菜品她都会放一个公勺,家里孩子有时候不懂事,直接拿公勺对着嘴舀汤喝,她会及时制止。但是炒菜,她不会刻意要求家人使用公筷;在外就餐时,去酒店还好说,但有时去朋友家吃饭,主人家没准备,如果刻意地去讨要,总觉得有些生分。“这次疫情也算给大家上了一次卫生课,老话讲‘病从口入’,总是有道理的。”

  “没想到一起吃个饭都会被感染病毒,在疫情面前,人的生命真的是太脆弱了……”家住吴宁街道的70后市民徐海涛坦言,这次疫情让她的就餐意识有了大的转变,尤其是那些集聚性传播案例,让她觉得在个人健康面前,所谓的面子不值一提,使用公勺公筷应成为每家每户的文明就餐习惯。即使是家人也要像“饭前便后要洗手”那样,把使用公勺公筷成为习惯。对于餐饮单位推行“分餐”服务,她很支持,但她也认为并不是所有餐饮单位都适合“一刀切”推行分餐,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变通。

  记者 杜思远

  本文编辑:许琳琳

上一篇:短评|普惠托育服务靠谱!2023年内蒙古将新增 2万个婴幼儿托位
下一篇:夯实教学视导 助力教育发展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