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贵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2023年2月8日在贵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委托,现将贵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和超预期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支持政策,积极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扎实推进"强省会"行动,带头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认真执行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工作报告》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认真落实市人大审议意见,经济社会发展在负重顶压、攻坚克难中打开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绩。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拓展。
一是科学精准抓疫情防控。在国家和省指导下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处置零星疫情和"8·31"疫情,用25天实现社会面清零,35天实现中高风险区清零,定点救治医院床位达1150张,单人单管核酸检测能力达21.2万人次/天,全人群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全省领先。坚决执行"二十条""新十条"优化防控措施,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保健康、防重症"上,确保顺利渡过流行期。
二是积极抢抓政策红利。在全省率先制定印发《贵阳贵安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重大政策资金化、项目化落实,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337.48亿元,较上年增加75.5亿元;争取新增专项债券额度95.35亿元,占比全省第一;争取省"四化"基金及生态环保基金、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88.54亿元、排名全省第一;获得两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支持28.46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三是高质量发展态势巩固。建立完善推动"强省会"高质量发展的领导体系、指标体系、责任体系,统筹推进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科技创新、居民增收、市场主体培育等工作,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得分保持全省领先。持续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一季度经济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上半年经济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1、0.1个百分点,三季度顶住冲击,四季度稳步恢复,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21.17亿元、增长2.0%,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经济首位度较上年提升0.38个百分点,"强省会"迈入新阶段。
(二)全力推进三次产业提质增效,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支撑增强。
一是工业支撑更加凸显。工业七大重点产业和"风口"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度近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在筑央企持续壮大,在筑制造业央企集团增至18家,规模以上央企制造业总产值达951.59亿元。产业集群发展提速推进,七大重点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4.3%。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6.5%。工业项目支撑基础夯实,建成投产工业项目137个,开工实施技改项目210个,工业投资增速达50%。工业企业做大做强,销售收入首次破亿元企业较去年增长近两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户、上市工业企业2户,工业市场主体突破2万户。要素保障提档升级,全年收储工业用地2.39万亩,标准厂房开工、建成分别超过1000万平方米、700万平方米,存量标准厂房使用率达85%,市工业发展资金池和基金支持企业资金32.03亿元。
二是现代服务业领跑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深入实施,规模以上服务业九大行业营业收入全年增速稳居全省第一。"引金入筑"专项行动深入推进,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成功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物流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完成编制,新增A级物流企业13家,A级物流企业数量占全省比重近70%。出台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政策措施,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053.04万平方米。深入实施旅游业"两大提升""四大行动",省旅游集散中心建成投用,马蜂窝国内总部落地贵阳,开阳县禾丰乡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成功入选携程"十大热门亲子露营城市",青岩·寻坊开街运营。贵阳至曼谷国际客运航班复航。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894.43万人次、增长6.4%,旅游人均花费提升至1205.4元。
三是现代农业基础夯实。围绕"稳粮、保供、优种、活市、联工",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8.83万亩,粮食产量达40.05万吨,生猪出栏115万头、家禽出栏2454.26万羽、蔬菜产量312.7万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预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新型经营主体经营面提高至40%。全年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44.87亿元、增长4.5%。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628户2197人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稳定消除风险,返贫致贫现象"零发生",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68万元、增长15.9%。
(三)全力激发三大需求增长潜力,投资、消费和出口稳定恢复。
一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投资项目质效管理,扎实做好投资项目审批和财政资金监管。深入推进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完善"三库三机制"管理,推动投资存量、增量、储备量"三量"齐升,全年谋划储备项目2947个、总投资规模突破3万亿元。推动工业、交通、水利、信息传输、生态、公共设施、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1.8%。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连续12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24.5%;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预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83个,贵阳弗迪年产15Gwh汽车动力电池项目、贵阳综合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项目(二期)等25个重大项目建成,555个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37亿元、投资总量排全省第一。
二是大力提振消费。振兴商贸业攻坚行动计划深入推进,西南国际商贸城优化升级,江华荔星、悦然时光等5个中高端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云岩星悦茂、花溪十字街等4个特色街区开街,建设"15分钟商业便民试点生活圈"15个,建成社区品牌连锁便利店230个。游购融合、夜间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天河潭、青云市集二期、太平路后备箱市集等3条夜间经济街区升级改造,青岩古镇景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功举办新春年货节、爽爽贵阳·百城百媒"寻味贵阳"上线仪式暨直播活动、多彩贵州·助商惠民、购房契税消费券发放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2.11亿元。
三是发展外向型经济。贵阳国际陆港开港运营,成为全国首个"综保型国际陆港"。国际货运班列有序运行,中欧班列实现图定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专列"贵阳都拉营—广西钦州港"顺利开行,建成西部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外贸、外资、跨境电商倍增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12%,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90%,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93.3亿元、增长15.2%。贵阳综保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四)全力优化布局推进城市建设,"强省会"空间载体进一步拓展。
一是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完成《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一核三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正在加快构建。完成"三区三线"划定,确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205.6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73.75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879.7平方公里。文昌阁—阳明祠片区、翠微巷片区、省府路片区详细城市设计及实施方案完成优化。贵安新区直管区和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规划区整体委托贵阳市管理的实施方案出台。
二是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路网设施水平整体提升,贵阳成为全国重要高铁枢纽。市域快速铁路投入运营,率先成为全国拥有环形市域快速铁路的省会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开始运营筹备,轨道交通S1线(一期)、有轨电车T2线、贵阳外环乌当(羊昌)至长顺段加快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70条特色文化示范街改造,完成供水、排水、燃气管网等建设改造1603公里。花溪水库至南郊、中曹水厂输水工程顺利通水,新增供水能力2668万立方米/年。新建5G基站7302个,建成国家"千兆城市"。
三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提升。推进交通拥堵治堵巩固提升,开通各类定制公交线路114条,"一点一策"治理交通堵点37个,打通红岩北路、花冠路东段等"断头路"22条,百城拥堵指数退出全国前15位。推进垃圾分类攻坚战,建成生活垃圾干湿分类"五个环节"体系,贵阳市(白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投运,17座大中型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建成,乌当区厨余垃圾处置项目进入调试运行阶段,"六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持久战,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88.8万平方米,完成35座免费公厕主体工程建设,消除城市易涝积水点72处。
(五)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和市场主体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一是数字经济保持领先。贵阳大数据科创城集聚企业409家,华为云成为全省首家百亿级大数据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达87.6%。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开工建设,投运及在建重点数据中心达18个。贵阳大数据完成优化重组,交易额突破3.61亿元。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54。成功举办2022线上数博会。获评国家信息消费优秀示范城市。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州)。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4%。
二是科创能力全面提升。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全年新增各类人才10万人以上。强化产学研合作,推动贵州科学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四城"联动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8%。膜用新材料领域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科技创新"六大工程"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加快建设,建成中国(贵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三是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1+1+6"重点改革扎实推进、成效显现。国企改革走深走实,AAA信用等级企业达2家,市属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达57户。产业用地市场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工业园区完成社会事务剥离。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211.71万农民变股东,完成998宗农村宅基地及农房使用权挂牌。卫生领域改革深化,新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3个。数据确权改革加快推进。成功创建全国法治建设示范市。
四是"贵人服务"品牌擦亮。印发《贵阳贵安做优"贵人服务"品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5年)》,持续推进"一表办、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一站办",全程网办率提升至82.26%。率先在全省建成招投标、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贵商易"平台升级为全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助企纾困一揽子支持政策惠及市场主体超过40万户。"招商易"平台上线试运行。预计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631亿元。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9.85%。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
(六)全力培植生态环境竞争优势,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
一是绿色经济加快发展。研究制定绿色经济发展工作领导体系、政策体系、目标体系。花溪区获评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成甜蜜小镇、扰绕村等低碳社区试点示范。成功交易贵阳贵安首批森林碳票。成功创建5家大型绿色商场。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和能耗增量指标排全省第一。持续推进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86.6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100%。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
二是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推进。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全部办结。突出生态环境重点领域监督执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五场战役",实施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全方位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2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地下水水质整体良好,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三是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推进更高标准"千园城市"建设,建成"口袋公园"5个,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4.1平方米。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12.2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成功举办"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贵州生态日""全国低碳日"和我市首届生物多样性成果展等活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和农村"五治"取得新成效。
一是稳就业成效明显。深入实施"筑人才·强省会"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何必去远方,美景就在身旁"引发广大学子共鸣,高校毕业生留筑人数超过11万人。强化有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积极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2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实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11。
二是社会事业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事业扎实推进,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所、新增学位3万个。827所学校体育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市疾控中心新址建成投用,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全覆盖,"六区一市"标准提高到725元/人·月,"三县"标准提高到705元/人·月。新增养老服务中心(站)258个。积极申报建设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每千人口拥有三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53个。
三是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和农村"五治"。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新建"15分钟生活圈"67个,新增公共停车位2.78万个,改造农贸市场54个,新开工棚户区改造6万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万户、背街小巷改造500条。完成宜居农房改造1万户,建成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5个,完成乡镇污水治理提升工程16个,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8处,建设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村级收集点881个、乡镇收集站67个,农村垃圾外运减量56.9%,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基本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完成农村改厕7.9万户,滥办酒席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八)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
一是安全生产从严向好。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安全生产集中攻坚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紧盯立案起数、处罚金额、追责人数"三大指标",从严从实打击治理煤矿、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自建房等14个重点行业领域非法违法行为,立案11697起,罚款2.85亿元,追责7416人。狠抓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组交办2675条一般隐患、227条重大隐患整改完毕。全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4.7%、27.12%。
二是债务金融风险化解有力。滚动梳理排查债务风险点,稳妥处置刚性债务兑付风险。率先在全省启动非法集资案件行政执法工作,完成"汇信行"重大存案处置。积极防范化解权益类交易场所风险、私募基金风险,存量高风险金融机构实现清零。争取保交楼专项借款37.94亿元稳控化解"问题楼盘",扎实推进重点房企金融风险防范。
三是城市安全运行。粮食和能源安全基础夯实,粮食产量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贵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得核准,"智慧燃气"系统上线运行,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向贵阳供水,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两拖欠"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平安贵阳建设扎实推进。
总的来看,一年来,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在超预期因素冲击下,经济结构提速优化,发展承载能力拓展,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扎实有效,民生福祉稳步提高。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与我市存在个性问题叠加,"强省会"还有不少提升空间。一是经济首位度还不够高,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的领先优势不够突出。二是产业结构还不够优,烟草、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增速走低,新引进产业项目从项目增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仍需时日。三是市场主体还不够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四是资金保障还比较紧,财政运行压力加大,债务率对发展的制约明显。五是民生短板还依然多,医疗、教育、养老、托幼等社会事业距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
对照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到预期,其余指标总体上虽然高于全省平均,但较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一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加大,投资、消费、出口需求受到制约,全市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市场主体经营困难,重点群体就业难度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放缓,居民消费意愿走低、消费能力受限,造成两项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未达预期。二是疫情影响超出预期,特别是"8·31"疫情直接冲击全市经济,9月单月工业、建筑业、批零住餐业等国民经济支撑行业严重下滑,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新冠感染"流行期"对全市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也造成较大影响。三是房地产业和土地市场走弱影响面广,基金收入明显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行,关联的科学技术服务业以及水泥、建材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距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四是干旱、价格、资金等制约影响较为突出,农业遭受自1961年最大程度干旱,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农资价格均高于往年同期,工业进出厂价格持续倒挂,建筑业项目停工较多,地方债务率偏高影响融资、制约投资,对农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收入等增长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五是主观上对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不够超前、精准,工作执行层面有的地方和部门没有层层压实责任,应对复杂多变局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以上问题,我们将深入整改,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带头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坚持规划为先、产业为要、民生为本,紧盯"一个高于,五个走前列、作表率"奋斗目标,落实"四主四市"工作思路,推进"八个强"重点任务,持续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新征程"强省会"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19%左右、47%、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9%以上;稳定粮食产量40万吨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国家和省调控目标范围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与省持平。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2023年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力推动"强省会"行动,加强和完善经济运行管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握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在更周全的"稳"和更高质量的"进"良性互动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稳增长。发挥好"强省会"领导小组和十个指挥部作用,落实"强省会"重大项目建设、重要经济权限下放、重要政策兑现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年度"强省会"高质量发展18项主要目标和22项重点任务责任。用足用好国发〔2022〕2号文件政策机遇,抓实政策清单化、项目化、具体化落实,推动"四区一高地"建设。推进"强省会"支持政策62项年度具体细化措施落实。增强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工作统筹能力,加强年度计划指标与"十四五"规划指标衔接协调,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统筹抓好"十四五"规划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动态监测管理。强化经济运行的结构化、模块化、专题化分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突出抓好稳就业。聚焦增加就业岗位、搭建就业平台、落实就业政策、提高就业实效,全面推行"1131"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4万人以上。支持制造业、旅游业、餐饮业、大数据产业等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保就业支持力度,加强零工市场建设,支持大龄和困难群体多渠道灵活就业。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多措并举增加居民"四项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08以内。突出抓好稳物价。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筑牢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基础。加强生猪产能和猪肉储备调节,有效应对"猪周期"波动影响。提升省外调入果蔬专业化、规模化组织程度,完善省内重要农副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直供渠道,降低综合流通成本。加强八大类商品价格监测预测预警,加大价格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国家和省调控目标范围内。优化政策供给落实。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压茬推进稳经济一揽子及接续政策落地,切实兑现各项惠企助民政策。建好用好"贵商易""招商易"两个平台,深化"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机制,年内实现政策兑现事项"应上全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继续优化"五个一办"服务,完善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抓住国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机遇推动企业上市,努力培育壮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力量载体。全年净增"四上"企业840户,市场主体总量达106万户以上。
(二)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夯实稳增长基础支撑。深挖"三驾马车"潜力,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围绕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刺激内部消费市场、开拓省外市场。拓展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领域的有效供给,提升标准化、特色化和差异性服务水平。增强核心商圈集聚辐射能级,引进中高端消费品牌100个以上,创建绿色商场3个。组织商圈定期举办主题消费活动,加大消费券、购房契税返券发放力度,开展新能源汽车、刚性和改善性住房、家电家装等大额消费和零售餐饮专项消费促进活动。推动传统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服务"新型消费。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启动新一轮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做强"流光溢彩夜贵阳"品牌,推进"夜购筑城好物"工程,启动甲秀楼、文昌阁等夜间经济地标商圈建设,培育夜间经济示范街(区)3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推动旅游消费"井喷"。提升国家旅游枢纽城市功能,推进与周边市州旅游资源联动发展,完善全省旅游人流承接、联运、转运等服务配套。聚焦"六爽"实施"爽爽贵阳"城市IP品牌升级计划,组织开展"5个100"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大力推进促进旅游业复苏专项行动,加快国际客运航班复航和国际航线开发,争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尽快落地;瞄准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大力发展本地游、周边游,游客人均花费增长10%,过夜游客数、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均增长15%。聚焦"年轻化、新玩法"推出一批新旅游产品,打造一批"随意性"旅游资源地,规划建设区域旅游风景道。推动天河潭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启动招果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公园建设。推进民宿产业发展"百千万"工程,新推出民宿村寨18个、民宿房间4000间。推进天河潭等景区培育升级,盘活提升闲置低效旅游项目10个以上。市场化办好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建立争资争项责任考核机制,深化"三库三机制"运行模式,充实"强省会"重大项目储备库,瞄准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省预算内资金、"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等投向,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申报,确保争资争项占全省比重保持领先。建立"资金找项目、项目找资金"机制,常态化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保障重大项目融资。强化投资引导,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推进81个重点在谈项目尽快落地,确保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坚持"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切实提高投资质量效益,制定出台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规范指引,编制投资三年滚动计划,优化投资项目概算管理,加快盘活低效无效存量资产,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抢抓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数字经济等"风口产业"机遇,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完善园区路网气电讯和环保设施配套,力争工业投资突破750亿元;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物流和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强度,建成贵阳至南宁高铁,完成贵广铁路提质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贵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贵州现代物流牛郎关智慧物流园区(二期)、网营物联(贵州)智慧供应链运营总部等物流项目建设,力争基础设施投资突破580亿元;强化"四房"联动发展,用好政策工具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发挥"爽爽贵阳、避暑天堂"优势,深入研究旅游地产开发,加快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进一步加大城市更新、城镇"四改"投入,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5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000亿元。强化重大项目精准调度、精准管理、精准服务,搭建前期手续办理联合审批机制,做实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和外业督导帮扶,实施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696个,年度完成投资1770亿元。
(三)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紧扣工业企业、工业产业、工业园区,强化工业要素保障,提升产业规模层次,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产业为要,树立"强省会"首先强产业、强产业重点强工业、强工业聚焦强制造业导向,以工业大突破夯实"强省会"产业基础。做强工业企业。以企业项目建设为关键,强化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推动磷化集团、比亚迪、宁德时代等8个百亿级项目加快建设,确保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40万吨/年湿法净化磷酸、磷化集团1万吨六氟磷酸锂等项目建成投产。大力争取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部分领域购置设备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健全工业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龙头企业向百亿级目标冲刺,力争工业市场主体达2.3万户、1-2家工业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做大工业产业。围绕七大工业重点产业,持续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开工建设中航重机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建成振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二期)等项目,在筑央企制造业实现产值1100亿元以上。聚焦"芯、件、板、机、器"重点领域,建成中国振华集成电路产业中心(一期)、钜成未来5G通讯技术(贵州)产业园(一期)等项目,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产值460亿元。围绕航空航天及专用设备,建成航天智能制造基础件产业集群(一期)、贵州厚诚高精密件生产配套等项目,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10亿元;围绕汽车整装及零部件,建成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一期)项目、贵州奇瑞(贵州)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推动产业向磷系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等精细磷化工领域延伸,建成开阳1万吨六氟磷酸锂、息烽40万吨净化磷酸等项目,磷化工产业实现产值350亿元。加快向铝精深加工产业延伸,建成贵铝3万吨超薄及动力电池铝箔、贵阳一欣年产1.5亿套结构件等项目,力争铝及铝加工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聚焦"两药一械",推动息烽化学原料药产业园、乌当区国药西部医疗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建成新天药业中药配方颗粒等项目,健康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加快饮品、休闲食品、调味品及预制菜品牌和配套项目建设,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实现产值250亿元。做优工业园区。聚焦园区优化提升,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估修编,推进产业配套基础设施补短板专项行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环保设施等配套,加快息烽县4000吨/日综合污水处理厂、开阳县现代化工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等建设,推进园区事故应急池、公共固废渣场等工程。加快专业园区运营商签约,推进联动U谷·贵阳科技创新园等项目建设,推行产业园区公司化管理模式,提高园区经营管理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支持建设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引进一批研发服务外包、检测检验等专业机构,构建园区产业生态圈。制定发布园区事园区办操作指南,实现48项企业全生命周期基础事项园区闭环办理。持续强化"地、房、人、电、钱"保障,全年收储工业用地1.5万亩,开工建设标准厂房1000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厂房700万平方米,新增制造业人才2.2万人,建成比亚迪二期110千伏、安达磷酸铁锂110千伏外线、经开区110千伏梨花变项目,推进中伟新材料、宁德时代等9户企业天然气直供试点,市工业发展基金投入项目资金10亿元以上。
(四)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推动城市经济、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乡融合再上新台阶。把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追求,推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规划为先。推进《贵阳"外环高速公路"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实施,围绕全面增强省会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引领构建"一群三带"城镇空间格局。完善"一核三中心多组团"规划体系,编制交通、文旅产业、商贸服务业等领域专项规划。完成阿哈湖总体规划、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按照功能定位编制"观白中心""贵清中心""花溪中心"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打造城市活力中心、动力中心、魅力中心。编制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建成区35%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青岩小镇、观山湖基金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建设,改造各类地下管网420公里。推进阿哈湖饮用水源置换,打造13公里环湖绿道。推进甲秀楼—翠微园和阳明祠—文昌阁历史文化片区、城垣文化步道、贯城河滨河步道等工程,延续城市文脉。优化城市交通承载,开通运营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轨道交通S1线(一期)完成土建工程总量90%以上,加快有轨电车T2线、乌长高速、沪昆扩容高速等项目建设,建设美丽农村路80公里。完善城市治理。启动建设城市运营中心,集成"智慧警务""智慧交通""智慧燃气""智慧水务"等打造综合性数据管理平台,推进构建"1+1+1+N"数智贵阳生活体系,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张网管理"。持续巩固交通治堵成效,完善交通治堵长效机制,力争解决全部非工程性堵点问题。持续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建成投用大中型生活垃圾转运站36座,建设大中型垃圾分拣中心4座,提升改造垃圾转运站15座。推进清镇市、开阳县和贵阳市东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0%以上。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持久战,开展短板弱项综合整治,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发展城市经济。大力发展物流经济,出台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支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五大工程,构建四级体系,推进贵阳"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和贵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运营,促进降本增效提质,新增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15家,培育A级物流企业8家,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4%左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商贸经济,打造西部地区总部经济聚集地,新增总部企业20家;组织开展商务楼宇标准化评定,新增商务楼宇10栋;积极培育商贸新业态,丰富市场供给,批发业、零售业营业额增长12%、15%。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开阳—息烽组团打造磷化工、新能源产业基地,推动修文组团与白云区同城化发展,支持清镇市建设"一百两千三区",力争"一市三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
(五)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助力加快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强化市场意识、效率意识、效益意识,紧扣"稳粮、保供、优种、活市、联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脱贫人口增收、"3+1"保障巩固提升"三大专项行动",打造市、县、乡协作帮扶典范。以县为单位制定完善防止规模性返贫风险防范预案,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有劳动力搬迁家庭每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加大高标准农田、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以工代赈力度,47项财政惠民惠农补贴精准发放到户到人。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建高标准农田9.5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30万亩、产量40万吨以上;实施"4个10万+100万"产业项目保供,完成蔬菜产量33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120万头、家禽出栏3000万羽、水产品5500吨;培育1-2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育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10个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5%;新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个;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8个特色食品产业园集聚,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10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产一企、一家一特、一人一技"五个一工程",打造10个农业特色专业乡镇,创建150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培育产值500万以上特色农业品牌5个、农村实用人才1.35万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达50%。推进耕地、林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四块地"改革,林下经济利用地面积达140万亩,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6宗。
(六)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核心区。落实数字经济"一二三四"工作思路,聚焦抓创新型城市、抓创新型产业、抓创新型企业、抓科技平台、抓科技投入、抓科技人才,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贵州科学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四城"联动发展,实施产业、人才、教育、科技四大联动工程,建设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深化"政校院企"合作,支持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6个,发布"揭榜挂帅"项目5个以上。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培育知识产权优势试点和示范企业30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百亿元。打造"全省人才蓄水池"。细化人才岗位、突出人才重点、强化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工作机制,继续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新增人才数量10万人。完成"人才卡"、户籍、住房、津补贴、公共服务政策修订,"人才月"前发布实施。落实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安置、个人就医等服务保障,筹建人才保障房1.6万套。建立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供需对接机制,推行增加知识价值的分配制度。激活改革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先导和突破作用,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突出抓好"1+1+6"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贵阳公共交通集团改革发展、市旅文公司产业化发展,构建市矿能集团供销体系。深入推进土地要素市场改革,"标准化"出让产业用地5宗,有序开展混合用地改革试点,建立土地转让预告登记制度。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支持息烽县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供应试点。AAAA级以上重点旅游景区开展旅游资产证券化试点实现"零突破",推动青岩古镇景区达到合规REITs项目条件。推进用能管理改革,制定用能预算管理办法。健全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做强数字经济竞争优势。推进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获批国家软件名园,入驻大数据关联企业数量达800户以上,培育十亿级行业骨干企业3家。开展数据资产化试点,推动贵阳大数据打造国家级。推动"东数西算",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贵州)主枢纽中心和算力调度平台建设,构建跨区域算力资源协同调度和交易结算机制。重点加大金融机构数据中心招商力度,力争引进数据中心项目20个,上电服务器规模突破50万台。完善数字网络设施,开展"双千兆"行业(虚拟)专网建设,新建5G基站5000个以上,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4.5万Gbps。推进数字应用场景建设,建立"一市长一示范"场景统筹机制,推出数字应用场景200个。高标准办好2023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七)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实现绿色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示范区。落实绿色经济"一二三四"工作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制定出台以绿色经济为引领推动贵阳贵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面实施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文明"四大绿色行动"。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创建绿色工业园区,推进开阳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0%。新增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机农产品10个,创建绿色景区8个、绿色物流园区5个。加快建设"无废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5%。推动"电动贵阳"建设,新建充电设施1400个,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占城市公交车比重达到99%以上。将建筑节能改造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40%。深入实施"光盘行动"、节水节能、低碳办公等低碳节约活动。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021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战、乡村环境整治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开展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营造林1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推进大气污染源精准化管控,强化污染天气应急管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5%以上。持续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县级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累计达到60%,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2.86%,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有序推进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信息化管理,城市声功能区夜间监测总点次达标率达85%。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示范区创建,制定发布示范区创建规划。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出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充实绿色项目库,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探索推进碳封存、碳捕获,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率先在全省探索生态产品证券化路径,探索生态(碳汇)产品交易试点。持续推进清镇市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创新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八)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打造"贵人服务"品牌,营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先行区。把握好"两贵""两招",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提升对外开放能级。以"一港两区三外"为主线,巩固提升龙洞堡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推动"一局四中心"项目建成投用。加快贵阳综保区、贵安综保区联动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导向型产业,推动外贸、外资、外经提档升级。加快贵阳国际陆港二期建设,推动中远海运等项目落地运营,建成拼多多西南仓配中心、贵州跨境选品中心。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一批跨境电商创新孵化中心、海外独立站、保税中心仓+云仓等,再建2-3个海外仓,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0%以上。大力实施"内转外""外入内"工程,扩大机械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零部件、特色农产品等出口,以"一带一路"、RCEP等国家为重点,开展"走出去""引进来"双向经贸交流活动。加快遴选汽车经销商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积极申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推进新一轮产业大招商。强化领导招商、优化招商格局、夯实招商基础、突出招商重点、做实招商举措,建立领导干部带头招商考核机制。建好用好工业招商"两图两库两池",发挥园区、部门、国企、驻外联络处(办事处)、商(协)会五大招商主体作用,深入推进"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全年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6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达55%以上。建强苏贵产业园、深贵产业园,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华中等重点区域,开展驻外招商、以链招商、央企招商、园区招商、基金招商、以地招商、以房招商,举办互联网巨头招商活动,力争全年引进优强企业420家以上、专业化运营项目10个以上,2022年以前建成的标准厂房使用率达90%以上,在建标准厂房意向入驻率力争达50%左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贵人事·安心办"政务服务品牌,推行政务服务"五个一办"和"园区事园区办",全程网办率达85%以上。推动国家公布的13项及更多个人和企业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落地,实现"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全覆盖,逐步推进8个省级开发区政务服务"园区事园区办"。健全完善容缺承诺审批制度,推进"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改革,类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44个工作日,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缩减至33个工作日,企业纳税缴费平均时间不超过80小时,纳税次数不超过4次。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全力做强做优"贵商易"平台"贵阳贵安专区",完善找政策、找、找资金、找市场、找服务、找人才、找厂房"七找"服务功能,确保2023年知晓率达到80%以上、注册率达到80%以上、使用率达到30%以上、政策适配率达到100%、政策资金兑现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0%以上。推动"招商易"平台全面上线运行,扎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开展招商引资承诺兑现不到位、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整治,扎实推进"两拖欠"治理。
(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市民群众。坚持民生为本,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全力惠民、富民、安民、便民。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和农村"五治"。新建"15分钟生活圈"41个,实现市域范围"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新建公共停车位2万个,新建、改建农贸市场11个,新增惠民生鲜超市19个,建设社区惠民食堂20个;新开工棚户区改造4.1万户、建成3万户,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4万户,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56条。改造建设宜居农房1万户,完成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4个,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2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3%,改善提升村寨生活垃圾收集收运点400个,农村垃圾外运减量80%,新建农村公厕17座、农村公益性公墓15个,全面实现"一约一会"常态长效运转。补齐教育服务短板。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完成120所"强校工程"项目校评估。新增幼儿园、中小学学位2.5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保持在95%以上。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变革,落实"县管校聘",补充教研员数量达到编制总量的65%。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抓好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升本复评,推动贵阳学院创建贵州数字科技大学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医疗提质扩能。争取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新建县域医疗次中心4个、智慧卫生急救站50个。推动市二医病房大楼封顶、脑科综合大楼主体完工,建成儿童重症监护室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个。持续开展看病排长队和重复排队专项整治。强化"一老一小"和弱势群体保障。落实《贵阳贵安"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新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0其他剧个,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2%以上,每千人口拥有三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6个。推进"全民参保"行动,实现"应保尽保"。加强社会兜底保障,实现市域范围内低保标准统一。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巡演,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5000场次以上。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打造基层公共文化站省级示范点15个,建成壹刻宝文化驿站示范点67个,建设城市主题书房6个。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阳段)项目建设,开展文脉保护传承。打造"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全民健身工程200个。
(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从严管控各类风险,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和完善应急管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贵阳。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巩固提升全国法治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抓好国务院督导帮扶组交办问题隐患和省督查组交办问题隐患整改"回头看",确保问题隐患整改到位。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从严从细做好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经营性自建房、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守牢债务和金融风险底线。强化债务风险日常监控,坚决遏制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妥善处置高负债房地产企业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推进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稳妥推进权益类交易场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存量风险化解,严厉高压打击非法集资,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提升战略物资保障能力。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扩大市级储备粮规模,建成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50个。推进戈家寨、三岔河、三口河等骨干水源建设,完成中曹水厂扩建,新增供水能力5万吨/天。建成贵阳市天然气储备及应急调峰设施项目,新增天然气储气能力折合气态3000万方。新建加油、加气站27座。推动创建国家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和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深入细致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维稳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做到重大政治敏感事件、暴恐案事件、群体性事件、重大恶性刑事治安案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五个零发生"。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上一篇:央美毕业生回老家做美甲:大半年找不到合适工作,美甲也是一种宣传艺术的途径
下一篇:她,连续 5 年担任双 11 大队长,这位阿里 P10 有点“特别”!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
- 德州市社保中心组织开展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活动
- 郁亮关于房地产的最新判断
- 新sat写作多长时间
- 中超最新积分榜:山东泰山稳居第2,距离榜首只差5分!三镇升6
- 拒绝教师“躺平”,湖北一地出招
- 九江市人社局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逢八秩晋五·续摇篮华章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学术讨论暨摇篮课程成果分享活动
-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交流座谈
- “重礼兴乐”涵育师生家国情怀
- 上汽大众途观L(Tiguan L)和探岳怎么选?看完这篇就有答案
- 我省严禁艺考考点院校参与应试培训活动
- 深度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 十年大手笔!江苏高校同绘丝路画卷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 大量编内!福建多家好单位招人!
- 首届川渝“巴蜀杯”中学生排球联赛开赛
- 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五进入”活动
- 湖南娄底: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明年起,江苏开设6类艺术类省统考
- 我真的很棒——合肥市荣幼教育集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 快看:首列车亮相,郑州这两条地铁新进展来了!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淄博打开农民增收“新密码”
- sat阅读填空题的答题方法
- 主题教育|枣庄市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高效推进
- 昆明市工会驿站普惠日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