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认识到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3-13
手机版

  对于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高时间精力投入比低时间精力投入的焦虑水平低,而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则恰好相反。

  有研究表明,不同文化水平家长参与效果有显著差异,高学历水平家长的参与效果更好。因此,这可能是由于高学历水平父母的时间精力投入质量较高所导致的差异,说明高质量的时间精力投入能够有效缓解父母的幼小衔接教育焦虑。

  因此本研究倡导,无论家庭背景如何,家长都应积极参与幼小衔接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参与水平。

  “虽然不平等的社会结构确实存在,但并不能决定所有事情。个体在扮演社会结构地位、上演各种人生结局时是有相对独立性的,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并不能决定他们采用何种儿童教养惯性。”

  

  对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尽管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难以改变,但父母可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参与幼儿教育的质量来促进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弥补弱势家庭背景的消极影响。

  根据教育场所的不同,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可划分为两个方面:在家参与、在园参与。父母可从这两个方面尝试提高自身参与质量,科学助力幼校衔接。

  在家参与方面的建议如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有效开展幼儿教育的前提。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情感关系既能为子女提供情感支持,也能起焦虑防御作用,显著降低父母的过度焦虑。因此,家长有必要提升亲子互动质量,建立尊重、、平等的亲子关系。

  尊重与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以儿童的眼光理解他们,而非成人的眼光要求他们。例如幼儿好玩好动是他们在积极探索与认识外部世界的学习方式,而不是他们在故意搞破坏。学习与掌握亲子沟通方法。

  

  近日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的八个教育方法非常值得广大家长躬身践行,具体包括亲自养育、共同参与、相机而教、潜移默化、严慈相济、尊重差异、平等交流、相互促进等。创造亲子互动机会。

  父母需注意,尽管工作繁忙,也要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精力与孩子活动,保证亲子互动机会。例如给孩子讲故事、做亲子游戏、去户外活动等。

  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入学准备能力。父母应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渗透式培养幼儿在身心健康、生活自理、社会交往、学习品质四个方面的入学准备能力。

  在身心准备上,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和孩子一起做体育运动,允许其操作一些工具和材料以锻炼小肌肉动作,以及关注和引导幼儿的情绪状态,教给孩子调控情绪的方法等;在生活准备上,培养幼儿规律作息和基本卫生习惯,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个人的事情,尝试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在社会准备上,给幼儿安排一些难度适宜的活动任务,鼓励其独立坚持完成,以及有意识地拓展幼儿的交际范围,鼓励其大胆交往等。

  在学习准备上,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培养其好奇与兴趣、坚持与专注、想象与创造、主动与探索的学习品质,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支持幼儿的阅读与写画并鼓励其大胆说一说,在生活中有意识渗透数学语言,帮助幼儿获得生活中的数学经验等。

  在园参与方面的建议如下:生态学理论指出,社会因素是影响个体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焦虑的社会支持理论认为,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个体的焦虑。家长可通过以下途径寻求家庭教育支持,以缓解自身教育焦虑。

  积极与孩子的老师交流。幼儿园教师是专业工作者,比家长掌握更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且拥有丰富的教育智慧。

  

  因此,幼儿园教师是家长寻求专业教育支持的最有力对象。除了倾听教师反馈幼儿在园表现之外,家长可以主动交流孩子的在家表现,提出自己的教育困惑,请教老师的分析与教育建议。

  家长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交流,能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从而针对性地开展协同教育,与幼儿园老师一起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积极参与幼儿园或社区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有研究表明,80.7%的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许多困惑。《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恰逢其时,为家长解决家庭教育困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该法规定,“学校幼儿园要配合家庭教育,建立家长学校,为父母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社会力量可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等”。

  

  因此,家长应把握自身权利与义务,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例如父母大讲堂等,这是父母获得育儿专业知识与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密切关注社区等其它社会公益组织提供的家庭教育服务,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的力量,解决自身的教育困惑。

  通过感知社会力量为家庭教育提供的支持,可有效增强父母的心理韧性,减缓教育焦虑。响应“双减”,树立科学理念:2021年7月,国家大力推行“双减”政策,全面落实作业减负与校外培训减负,要求学校开展丰富的课后服务与作业指导,并加强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监管与治理,确保学生在校内“学饱”“学好”,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然而,“双减”尚未“减清”家长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实行“双减”半年以来,市面上有名声的学科培训机构被减了,而幼升小家长群里,仍有部分家长努力搜寻违规的幼小衔接培训班,尽管个别家长认为“有必要上幼小衔接班吗,国家不是不给这样吗?

  

  这些课程不是小学都会教的吗?”但有家长还是担心“听亲戚的反馈说小学进度好快,不打基础会跟不上”认为“幼小衔接不用上得太厉害,提前学太多也不行,平时周末上一下,到了暑假再冲十几天会好一点”。

  除了“向外借力”,家长也不轻易落下“向内发力”,表现为在家利用APP、线上课程、练习册等提前教授孩子拼音、写字、英语,例如“买了一套五四快读,每天一课,现在认到第五册了”“英语自然拼读我也是自己教”。

  可见,部分家长将幼小衔接教育异化为超前教育,重点关注孩子语数英学科上的幼小衔接,家长“一边讨厌鸡娃一边又很焦虑”,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而“双减”政策的目的正是为教育正本清源,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坚持五育并举,关注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被应试教育为主的培训机构牵着家长和学生走,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缓解家长教育焦虑。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缓解教育焦虑,家长首先要解放自己,才能配合学校解放孩子。主动响应“双减”政策,理性思考“双减”背后倡导的教育观,反思自身的成才观,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认识到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注重家风教育,学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本教材,承担起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职责;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不盲目“鸡娃”,走出教育焦虑的莫比乌斯环,从对幼儿单向度的爱转变为双向度的家长与幼儿共同学习发展。

  受研究条件限制,本研究选择了在大班上学期开展调查。而研究者在发放问卷的多个幼升小家长群中观察发现,上学期家长群很安静,下学期的家长群却变得非常活跃,内容围绕幼小衔接的准备和升学择校手续。

  有的家长讨论在家如何进行幼小衔接,有的讨论“双减”之下哪里还有幼小衔接班、哪家幼小衔接班上得不错、哪些幼小衔接产品好用等。

  

  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班上学期和下学期的幼小衔接焦虑情况有所差异,下学期家长更加关注幼小衔接。

  因此,本研究仅反映的是大班上学期的家长幼小衔接教育焦虑情况,不能代表大班阶段家长的焦虑情况。

  希望未来研究能全面考察大班不同时期家长幼小衔接教育焦虑情况的差异和特点。在研究讨论与建议上,受个人理论水平限制,本研究对家庭因素与父母幼小衔接教育焦虑关系的理论探讨尚不够深入与全面,且只讨论了家庭层面的建议,未从国家政策层面、小学层面、幼儿园层面等多主体提出建议。

  希望未来研究能从更丰富的理论视角对幼小衔接教育焦虑进行深度的理论探讨,基于对不同主体的实证调查,发现幼小衔接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主体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推动幼小衔接领域循证决策与实践的发展。

  举报/反馈

上一篇:学日语零基础app免费下载 零基础学日语软件有哪些
下一篇:人教pep版四年级英语重点单词句子汇总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