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长施一公:“清华大学这一届大批”学成不归“,毕业的有2250位,其中167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3-20
手机版

  大批“学成不归”的留学生,清华、北大首当其冲,是哪里出了问题

  北大、清华,作为国内顶尖的重点大学,备受国家和各界人士的重视,更是芊芊学子的理想大学。

  近几年,国家一直致力于教育改革,首要目的就是为了综合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希望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还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随着国家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应地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教育,却也带着一些陈旧的思想,将留学视为“含金量”的保底。

  

  留学也随着国家的发展在普及,以往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有机会留学,现在只要想,很多普通家庭也能送孩子留学,因此,留学生也被重新定义了。

  却也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高材生,学成后就留在国外,完全没有回国发展的意思,其中还包括很多公派出国的留学生,清华、北大更是首当其冲。

  

  大批“学成不归”的留学生,清华、北大首当其冲

  我国制定了很多针对优秀人才的出国政策,初衷就是为了这些人才,能到国外学习一些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并对这些留学生给予很大的政策扶持。

  其中,就包括最常见的公派留学生,也就是由各个高校负责选拔、留档等,然后由国家出资,承担这些公派留学生在国外的学费、住宿费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并不会强制要求公派留学生,在出国之前签订保障协议,也就是说国家承担学费,但是留学生学成后必须归国,反而将选择权交给了公派留学生。

  这也是国家给予这些留学生最大的安全感,却也是因为国家的这份担当,逐渐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批留学生学成不归,其中,清华、北大首当其冲。

  

  如此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可能连清华、北大也想不通吧!这些清华、北大培养出来的高材生,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后被公派出国。

  大批留学生完成学业后,直接选择在国外工作、定居,甚至到最后还要抛弃中国国籍,国家给予公派留学生最大的选择权不假,但已经不是单纯的就业选择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虽然不用将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挂在嘴边,但国家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到优质教育,一定不是为了毕业后到国外效力的。

  更有甚者,到了国外后就开始看不上自己从小生长的国家,在很多公开场合中,嫌弃国家的空气质量、道路、交通、发展等,这不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做的!

  

  为何大批留学生“学成不归”?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位知名学者针对这一现象,说出了留学生“学成不归”的三点原因:其一,认为国外的薪资更高、工作更好,很多留学生并不会习惯性做等价互换,只是单纯地认为国外的工作好。

  所以在学有所成时,首先想到的是毕业后的发展,和国内的大多数工作岗位做对比,主观意识认为留在国外工作,从工作环境、薪资待遇都更好一些,最重要的是说出去好听;

  

  其二,国内就业竞争太激烈,随处可见的大学生,间接导致学历贬值严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只能先回家待业,并且近几年留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在下降。

  这些公派留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认为归国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可能找到的工作,还没有在国外的好,更不想拿自己的前程做赌注,就直接留在国外工作;

  

  其三,已经开始适应国外的生活,不适应回国后的生活环境,就像之前报道出的“白眼狼”,刚到国外就认为国外的空气更香甜,常人很难理解这是一种什么行为。

  还有的留学生是因为常年在国外,几乎只有年末放假,才可能回到国内待一段时间,留学几年下来,也就逐渐适应了国外的生活节奏,回到国内反而不怎么适应了。

  

  退一万步讲,这些“学成不归”的留学生,如果不是公派留学生,也不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这就像《农夫与蛇》的故事,这些公派留学生占着其他优秀人才的名额。

  却做着不利于国家的事,着实让人接受不了,如果是自费出国留学,那么,学成后想留在哪儿,是这些留学生的自由,不能吃着国家、用着国家,最后还得嫌弃着自己的国家。

  现在,正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候,要想赢得未来国际上的竞争,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科技,发展基础科学,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只有顶级科技人才,才能担负起从源头上赶超国外科技的重任,并且逐步取得领先优势。

  不过说到底,还是我们得数理化人才太过于稀少,中国目前拥有的顶尖数理化者不足世界的1%。所以才会有杨振宁所说的千辛万苦造出来,却没人会用,不过是白白为他人做嫁衣。

  

  好在最近几年,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国家教育层面开始有所改善,教育部加大了小学初中对物理化学的比重。在央视《第一时间》节目中,就提到了对于培养孩子理科思维的重要性,还推荐了一本特别适合孩子的启蒙教育书籍《这就是物理》。这套书目前也被清华附小列为“课外必读书目”。

  

  《这就是物理》这套图书,非常适合13岁以下的孩子观看,因为这套书从头到尾看不到一个物理公式,采用的是漫画的形式,却可以把初中、高中85%的物理知识点都归纳进去,让孩子在视觉上了解物理的规律和变化,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还能把知识学到。

  孩子并不是不喜欢物理,而是缺乏对这方面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慢慢开发理科思维,主动去了解学习。

  孩子们抵触的不是知识,而是枯燥的课本,这套书用漫画包装科学,锻炼孩子的科学思维,与其让孩子迷恋动画片、游戏,还不如给孩子一套好看的物理启蒙书!

上一篇:在实施“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新一轮大学学部制改革再次开启
下一篇:孩子学编程一年多少钱?自学比报班学便宜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