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谋划推进青海生态保护 陈昭彦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3-23
手机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更好地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青海位于“地球第三极”,不仅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北半球气候敏感启动区、全球生态系统调节稳定器和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两次考察青海时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要求,提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青海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推进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产业“四地”推进青海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制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和方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青海道路。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建立统筹协调联动机制,全面落实“四地”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打好青海特色产业这张牌,提升产业能级,提高资源能源可持续供给能力,提升生态旅游业态品质,高起点培育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把我们特有的资源禀赋更好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主攻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二是筑牢支撑保障,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做好生态绿色有机的标准和认证,打造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加大财税力度,加大绿色金融力度。三是强化运行环节,贯通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绿色低碳循环闭环式发展模式,打造绿色物流,加强循环经济对资源的梯级利用,建立绿色贸易体系,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强化涉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管理和水生态修复,实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注重新污染物治理,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努力实现到2025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地表水水质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逐步推行“全域禁塑”,实施城镇固体废物存量清零行动,推进重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力争市(州)政府所在地城镇“无废城市”建设全覆盖,全省实现无“白色垃圾”。到2035年,重点城镇基本建成“无废城镇”。

  扎实推进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实施绿水青山工程,建设绿色生态人文城镇,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及传统村落保护制度,提高城镇品质,促进城镇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发展。努力实现到2025年,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有机贯通的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城镇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妥善处理生态和民生的关系,推动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相协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村容村貌改造提升,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提升农牧民科学素质,繁荣农牧区文化。全省所有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区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庄比例大幅提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到2035年,农牧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收集处理率明显提高,卫生厕所能改尽改、应改尽改。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青藏高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主体的高原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当前青海正以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为契机,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布局建设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保护青藏高原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根据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自然遗迹、自然景观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分布,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农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同时,要积极探索一套青海自然保护地标准规范体系,系统解决长期存在的自然保护地布局不合理、定位不明确、空间重叠、管理多头的问题。构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格局。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格局为基础,科学规划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以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为主导的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科学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和生态退化问题,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科学设计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对策和措施。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定物种保护计划,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以及珍稀特有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生态产品是良好健康的生态系统按照可持续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集合。把生态产品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形抓手和实践载体,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作为落实“两山”理论的核心路径,就要积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路径,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实现生态资源向财务资源,由潜在资源向现实资源转化。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们必须立足青海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当前青海正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设计碳达峰碳中和总体方案、编制行动计划,设计双碳目标实现路径,谋划双碳目标实现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重点工程和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积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积极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转化能力,充分发挥青海丰富的生态碳汇资源;积极参与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拓宽生态碳汇价值转化路径,如三江源陆地生态系统对全国生态系统和碳汇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须摸清底数,核算三江源生态系统碳汇储量以及生态碳汇潜力,在实现双碳目标下,研究三江源的生态固碳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作为三江源生态补偿依据,做好青海碳汇加法。努力实现到2035年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青海的综合实力将实现大幅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新境界,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突破,碳中和行动取得重要成效。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青海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青海日报》(2023年03月21日 第8版:实践)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举报/反馈

上一篇:你能品味的历史450年 2023年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将启
下一篇:九三学社十五届二次中常会召开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