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八六小孩”,您们在哪里?过得还好吗?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3-23
手机版

  照片上的“八六小孩”,您们在哪里?过得还好吗?原解放军八六医院政治处助理员张兰亭儿子张联国十分想念您们

  张联国 马鞍山生活资讯

  编者按:原解放军八六医院政治处助理员张兰亭儿子张联国先生通过马鞍山市蓝天救援队队员李大友先生辗转找到小编,想通过小编找到父亲好战友当年赠送照片上的四位“八六小孩”——两个小女孩和两个小男孩。截止到目前,经小编多方打听查找,还没有查找到准确信息和找到照片中的四位小主人翁,希望广大读者朋友,特别是在八六医院工作过的战友,以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八六医院工作过的老革命子女、八六发小能帮助寻找,热心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帮助张联国实现愿望。在此,小编代表张联国先生表示诚挚谢意!为了方便大家查找,小编特编发张联国先生曾撰写的回忆其父亲的《峥嵘岁月》一文。如果大家有线索,请及时与小编联系,小编联系电话:177555047678

  

  

  《峥嵘岁月》

  张联国

  子女提供的资料)

  ?在此感恩感谢徐伯伯和李叔叔及以下人员的帮助?

  (徐锡成——1947年7月原华东野战军医校五队排长)

  (李岱成——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第二分部政治部警卫连和铁道兵第十师直属建筑给水营三连战友)

  (车丽娜——车玉荣叔叔的女儿)

  (杨达宏——杨胜远叔叔的儿子)

  (陈军——陈毅强叔叔的儿子)

  

  

  

  

  

  父亲的奖章

  

  张兰亭(1929年3月7日----2020年9月23日)山东省莱西县夏格庄镇辛庄村人,1946年2月参加本村支

  前队,为八路军转运粮食,9月为打灵山战斗的伤员抬担架,1947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5月

  1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26日被授予中尉军衔,1956年4月30日被授予解放奖章,1962年9月1

  日补晋升为上尉军衔,先后荣获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胜利、解放西南胜利、解放华中南、全国人民慰问人

  民解放军代表团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中友谊纪念奖章。1948年5月毕业于华东野战军医校五队

  (属华东医科大学)。

  

  历任华东野战军医校十队、医校五队学员,华东野战军前方第八野战医院、前方卫生部直属医院一队二

  室、第一后方医院卫生员、医务员,华东军区后勤干部学校一大队学员,华东军区总医院外科政治干事、

  二病区副政治指导员,华东军区第八(第二十二)文化速成中学学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六医院政治处助

  理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政治部直属政工科助理员、警卫连政治指导员,铁道兵第十师直属

  独立建筑给水营三连政治指导员、书记、营委委员,铁道兵第十师农场助理员。

  1963年6月12日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号召,随13万基层军官转业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分配到

  济南土产杂品站工作,先后任批发部主任、业务科科长、副业生产科科长、储运科科长、教育科科长。

  1985年11月离职休养。

  

  父亲的奖章

  

  

  

  军帽

  

  

  父亲

  

  (照片中红色标注是邻村同日一起参军的革命战友+生死兄弟——陈毅强,直到西南战役时俩人才分开,分

  赴各自战场,华中南战役后彼此以为对方是牺牲了而失去联系,1980年陈叔回老家探亲时,才打听到我父

  亲还活着,落户在济南工作,俩人再次重逢。陈叔和我的二姑父李业田是小学同学)

  

  父亲后排右一,陈毅强后排右二(于华东野战军医校十队,医校五队,前方第八野战医院)

  

  陈毅强叔叔的奖章(部分丢失)

  

  陈毅强叔叔的档案记载

  

  《陈毅强叔叔的档案记载,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舟山战役、福建剿匪、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分别荣立二等功、三等功。父亲和二哥(均为中共党员)于1947年国民党进攻胶东时参战牺牲,大哥负伤转业》

  父亲在革命战争年代,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在火线上为抢救伤病员服务,先后参加了南麻临朐战役、许昌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四次战役多次获队前嘉奖),淮海战役(荣立三等功)、渡江战役(荣立四等功)、西南战役、华中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从朝鲜回国后参加了两弹一星基地铁路建设。

  

  父亲淮海战役三等功/渡江战役四等功

  

  爷爷的军属证

  

  

  父亲后排右二,

  后排右三易声禹叔叔网页链接,

  后排左一赵崇智叔叔?

  后排左二刘承基叔叔?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回忆录中记载的赵崇智主任/王翠医师/荣星/一飞,照片中分别是谁?从白色医护着装看,猜测会是照片

  中包括父亲在内,穿白色医护服的共计七人吗?遗憾已经无从得知,已经请东部战区总医院健在的刘承基

  叔叔帮忙辨认,近百岁高龄,期待老人家能够回忆起72年前南京军区总医院外科二病区的战友们)

  我国神经外科发展简史

  网页链接

  

  建国后任医院政治干事和指导员时,带领的病区被授予华东军区卫生部首届“模范病区”称号,个人荣立三等

  功2次,并当选华东军区卫生部党代表大会代表。

  

  

  1952年10月由华东军区医院政治处授予三等功

  

  1953年5月由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授予三等功

  邝任农(开国中将/享年91岁) 网页链接

  谢胜坤(开国少将/享年94岁) 网页链接

  罗应怀(开国少将/享年97岁)网页链接

  方中铎(61年少将/享年74岁)网页链接

  喻新华(开国少将/享年88岁)网页链接

  

  中尉 国防部长彭德怀 一九五五年九月廿六日总衔政字第035号令网页链接

  

  

  林钧才(开国上校/享年95岁)后任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1976年9月至1977年8月参加毛主席遗体保护和从人民大会堂至毛主席纪念堂遗体转运工作)网页链接

  邵子善(?)

  谢胜坤(开国少将/享年94岁)网页链接

  符确坚(开国少将/享年67岁)网页链接

  

  

  解放奖章

  1955年根据毛泽东的主席令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决议和条例颁发。解放奖章授予在解放战争时期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年以上,或虽不满两年但因作战负伤残废的连以下人员;还可授予解放战争时期直

  接领导原国民党军队一个整排到一个整营起义的有功人员。

  

  

  

  1954年11月24日华东军区总医院战友吴振坤送别留念

  

  解放军第八六医院战友的女儿(两位大姐姐现在哪里?)

  

  解放军第八六医院战友的儿子(两位大哥哥现在哪里?)

  

  父亲后排左二(前排右四是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第二分部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应启,1955年被授予开国大校,

  因病于2014年4月7日在江苏扬州苏北医院逝世,享年103岁)

  中国人民志愿军250部队政治部与朝鲜人民军13号医院政治军官合影留念 1958年4月15日于阳德驻地

  

  父亲后排左二 朝鲜分别留念 1957年7月24日

  

  父亲后排左一(经目前健在95岁战友,原1947年7月华东野战军医校五队排长徐锡成叔叔辨认,其他人无

  从得知姓名)

  

  父亲右一(朝鲜阳德战友分别留念)

  

  

  

  

  

  

  朝鲜人民所赠留念

  

  朝鲜人民所赠留念

  

  

  战友分别留念

  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沙漠戈壁滩上当连队指导员时,连队为国家第一颗原子弹基地抢建专线铁路,带领全连

  官兵一举创建了工程质量第一、进度第一、军政训练优胜等项先进红旗单位,1959年被铁道兵部授予首

  届“五好连队”光荣称号和锦旗一面。

  共和国绝密部队 7169部队

  

  父亲于2008年12月21日所述——战斗在戈壁滩上的铁道兵

  

  

  父亲于2008年12月21日所述——战斗在戈壁滩上的铁道兵

  

  原铁道兵第十师不仅是全国唯一全程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团队,也是“两弹一星”的开路先锋。位于西北大漠

  戈壁滩上,有一条鲜为人知的通往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基地)的清(水)绿(园)铁路,主要负责

  火箭、卫星产品和各类物资保障运送。

  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苏美称霸落后了就要挨打。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讲话中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

  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年,是志愿军从朝鲜撤军的最后一年,经历过朝鲜战场搏杀的志愿军官兵,刚回国又风尘仆仆地奔赴

  艰苦的西北国防建设第一线。

  7169部队,即为特种工程指挥部。1958年4月11日,中央军委秘书长黄克诚主持0029工程建设会议,决定

  工程兵成立特种工程指挥部(简称“特工指”),代号为7169部队。

  7169部队,由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兼任司令员和政委,谭友林、曾旭清任副司令员,黄文明任副政委,赵

  东寰任参谋长,林乃清任副参谋长,姚国民任政治部主任,李基任后勤部长,袁福生任后勤部政委,王云

  任器材部部长,彭云生任卫生部部长。

  负责原子弹试验场和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的整个工程建设(即后来20基地、21基地的建设工程)。7169部队

  是兵团级单位,以刚刚从朝鲜撤军回国的志愿军19兵团机关、志愿军工程指挥部和志愿军后勤部为基础组

  建而成。1958年7月12日,国防部任命陈士榘兼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总政治部批准

  组成了“特种工程联合党委”,由陈士榘任第一书记,孙继先任书记,黄文明、栗在山任副书记,共同负责靶

  场的工程施工和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直接参加施工的有工程兵建筑第101、103、107、109、124、125等六个团,工程兵第4、5、6、8、9、

  10等五个团,工程兵53师、54师,汽车第36团、37团,以及一个办事处,一个工程技术大队,三所医院,

  一个通讯营,一个勘察队和电工营,伪装营,另有印刷、木材加工、机械修配、器材物资仓库、农牧场等

  七个单位。配属单位有步兵第195师,铁道兵第10师,通讯兵通讯工程团,空军建筑第六分部,还有北京建

  筑公司、兰州建筑公司等单位的技术骨干,组成以工程兵为主的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10万大军。

  1958年5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二分部九大站站部,辎重七营、十营,三分部第三道路营,十三

  大站三个辎重连,五分部军士教导营、二十、二十一大站各一个连奉命改编为辎重团(辖一、二、四

  营),计3121人;于5月25日从朝鲜价川乘专列回国,移防酒泉半坡村,配属铁十师施工(后改为铁十师独

  立团),承担全国唯一一条军管铁路建设。7月24日,师直属独立建筑给水营组建完毕,下辖三个连,徐志

  超任营长(后任铁十师政委),车玉荣任政教(后任铁十师50团团长),父亲任三连政治指导员

  

  

  

  

  

  

  

  

  车玉荣叔叔是济南战役第一个吹冲锋号的,后任铁十师50团团长。徐志超叔叔后任铁十师政委

  

  下放为列兵炊事员后又得嘉奖

  

  

  清绿支线

  

  1960年1月15日,铁十师与0029部队铁管处在和平里正式签字,清绿支线移交。建筑给水营继续留清绿线担任后续工程。

  1961年1月6日随铁十师直属建筑给水营移防四川绵阳,参加铁道兵部绵阳学校房建工程。

  

  1962年初,铁十师调190人组成东北嫩江农场,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8693部队农场。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冰天雪地的北大荒嫩江流域荒芜地区上参与组建军垦农场,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夺得了生产大丰收,为全师人马渡过生活困难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共同参加过军垦农场建设的战友杨胜远叔叔(右侧大儿子杨达宏/左侧小儿子杨继承)

  

  据杨达宏哥哥所述:杨叔叔是1966年6月23日,在四清运动,下乡到广东省陆丰县陆河公社,因暴雨洪流,

  带队去疏散农民时被洪水冲走,后被追认为烈士。牺牲前是普宁县大南山公社武装部部长。(杨叔叔牺牲

  时,达宏哥才2岁,继承哥是在杨叔叔牺牲后2个月才出生的,继承的名字是生前战友们给取的)。向杨叔叔

  致敬!!!

  

  

  

  

  平反恢复职务补晋升军衔

  

  平反恢复职务补晋升军衔

  

  

  

  

  

  

  据健在战友和原单位同事介绍,父亲一贯服从组织分配,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和压力,干

  一行爱一行,把军队的纪律严明、敢打敢拼、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带到地方工作

  中,并发扬光大。在工作中一贯积极主动,取得丰硕的成果,政策观念、大局意识强,处理复杂问题能力

  强,处事果断,敢于决策,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作风正派,为人正直,个性直率,办事公道。为快速早

  日建设富强的新中国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

  

  

  

  

  

  从父亲的档案记载中得知,1959年曾因被人为的莫须有的富农成份问题和错化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问题受到迫害下放,1962年9月13日得到平反。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又倍受残酷迫害,直至1980年11月才彻底平反。但是可贵的是他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以革命的、人民的利益为重,委曲自己,宽容他人,公而忘私,不断的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离休后仍继续关心党的事业。

  

  1959年10月12日,师首批四级干部会议在清水等6个点召开,参加会议746人,历时53天,错误地进行了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

  

  1962年9月10日,经铁道兵党委批复,铁十师党委为所谓的8名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进行了甄别。

  

  

  

  

  

  

  

  

  

  

  

  回忆录

  

  

  

  

  

  

  

  

  

  

  

  父亲1985年所写回忆录

  

  

  

  入选建国65周年红色经典“毛泽东系列丛书”中华魂当代人民功勋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中友谊纪念章

  父亲是生活的坎坷者,又是生活的坚强者。他是从战争中、运动中、从艰苦复杂环境下的四化建设活动

  中,以及从反腐败和反不正之风斗争中胜利地走过来的人,面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人民问心无

  愧!

  

  父亲1985年离休后给党组织提交的后事从简意见书

  

  

  

  

  

  原华东野战军医校五队队长兼教员余健

  原华东野战军医校五队教员王殊网页链接

  

  原华东野战军医校五队队长兼教员余健

  原华东野战军医校五队教育干事苏华

  

  

  

  

  同期在华东野战军医校十队和医校五队的战友姜坤(定居南京,目前健在)——新四军医学教育专辑主编

  

  

  

  

  

  战友情

  

  

  

  

  

  

  

  

  

  

  

  

  前排右一是我的六叔,其他人?

  曾经用过的纪念册

  

  

  2016年父亲87岁生日

  

  

  2016年母亲80岁生日

  

  

  

  

  

  

  历史沿革

  七十年前,1947年1月组建于山东郯城,孕育中的八一医院由新四军华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卫生部三个医

  疗队和一个手术室合并组成,命名为华东野战军卫生部直属医院,靠仅有的几件破旧医疗器械和最为普通、

  极为有限的药品,凭着一颗赤心,一腔热血,一副柔肠,随作战部队转战苏、鲁、皖、沪三省一市和沂蒙

  山区,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救治了成千上万的伤员,为保

  障部队战斗力,为每一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1949年3月,更名为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后勤部

  卫生部直属医院。1950年4月,迁入现址(1941年为汪伪政府中央医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陆海

  空三军联勤总医院),取消了原野战医院的分队编制,建立以科室编制的分科医院,设床位500张,并改名

  为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直属医院。1954年3月18日,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2019年12月31

  日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

  南京军区总医院前身系中央医院。中央医院可追溯到1929年筹建的中央模范军医院。1930年1月,国民政

  府行政院将其改建为国立中央医院,由南洋华商胡文虎捐资建造,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所现代国立医院、国

  内首家由中国人自己创建的国立西医院。曾任国民政府卫生部部长的刘瑞恒担任首任院长。抗战时期,中

  央医院先后辗转长沙、贵阳,1941年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国立中央医院部分迁回南京,部分留在重

  庆,部分迁移至广州。南京中央医院于1950年改为华东军区医院;1955年,改名为南京军区总医院;

  1986年,更名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六医院,于1946年5月12日组建于江苏省兴化县西丁庄,前身系华中第一野战医院

  1953年9月23日由浙江省嘉兴县移驻安徽省当涂县,1954年8月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6医院。建

  院之初,编制床位1000张,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医疗用房2.9万平方米,被誉为远东第一大医院。医院

  具有光荣传统和辉煌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转战苏、鲁、豫、闽、浙、皖等省,参加了苏中七战七

  捷、孟良崮、淮海、解放上海、抗美援朝等著名战斗战役,建立了卓越功勋。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10月25日,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方面部队的名称。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宣布美军进入朝鲜半岛。美国海军进入台湾海

  峡,妨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中国领土台湾,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情况下。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

  衅。”美国无视中国的严正立场,同时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并通过申请协助**的动议案,组成以道格拉斯·麦

  克阿瑟为总司令的“联合国军”,7月7日至10日,中国中央军委召开国防会议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

  定》,根据会议决定于7月13日组建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为主共25万余人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以

  确保中国东北边境安全。8月下旬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和第19兵团分别调至津浦线、陇海线等铁路沿

  线。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镇。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9月30日宣

  布:“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美国对

  中国政府的警告仍然置若罔闻,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占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并向鸭绿

  江进犯,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10月8日,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并将东北边防军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

  军。10月17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同意了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要求苏联方面提供空军掩护的请求。10

  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当时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志愿军出国作战时,任命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任副司令员兼副

  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在战争期间,陈赓、宋时

  轮、杨得志曾先后任副司令员,甘泗淇曾任副政治委员,李志民曾任政治部主任,李达曾任参谋长。朝鲜

  停战后,邓华曾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得志、杨勇曾先后任司令员,李志民、王平曾先后任政治委员,

  梁必业曾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蕴瑞曾任参谋长。志愿军入朝作战时,共有6个军 。兵力最多时为

  19个军,连同由刘震任司令员的志愿军空军,以及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部队,共134万余人。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中国

  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经历两个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运动战阶段,一般按

  战役过程分为五次战役。从1951年6月中旬~1953年7月27日,为阵地战阶段。战争期间,志愿军于1951

  年5月成立后方勤务司令部,由洪学智兼任司令员,周纯全任政治委员,统一组织指挥后方对敌斗争和后勤

  保障。志愿军后勤部队在空军、高射炮兵、铁道兵、工程兵和警卫部队等的密切协同下,使后勤保障逐步

  适应作战需要。

  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

  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

  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

  第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对美国为首的“联

  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集中3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性打

  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

  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

  (韩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西线六个军主力在清川江地区。东线3个军师在长津

  湖地区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

  放弃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

  第三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发起第三次战役。志愿

  军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

  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汉城。

  第四次战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补给

  困难,第一线兵力不足,于1951年1月25日恢复攻势。第一阶段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战线顽强抗击,集中主力6

  个军(军团)在东部战线横城地区实施反击,但未能打破“联合国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第二阶段,为了以空

  间换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全线转入运动防御,3月14日,撤出汉城。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抗

  击“联合国军”。

  第五次战役,是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4月22日,中国人民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首先集中志愿军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

  接着,志愿军转移兵力于东线,至6月10日,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

  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

  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

  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

  中央军委于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

  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要求志愿军作战应与谈判相配合、相适应。

  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1951

  年8月中旬~10月下旬,“联合国军”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并从8月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

  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对此,中朝军队在反“绞杀战”中进

  行了战术反击作战。“联合国军”方面于11月27日同朝中方面达成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

  志愿军为坚持持久作战,巩固已有阵地,创造性地建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

  式的坚固防御体系。从而由带机动性质的积极防御,转为带坚守性质的积极防御;由主要用于坚守战线、

  消耗敌人的阵地防御,逐渐转向以歼灭敌人为主的阵地进攻;中朝人民军队在打小歼灭战的思想指导下,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抢占中间地带,夺取其突出的前沿阵地和支撑点。1952年秋,在规模较大、

  持续时间较长的上甘岭战役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

  1952年冬,朝鲜停战谈判仍无进展。中朝人民军队从1952年底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反登陆作战准备,至

  1953年4月全部完成反登陆作战准备工作。

  1953年发起夏季反击战役,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7月中旬发起以金城战役为主的进攻作战,促进

  了停战的实现。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

  志愿军入朝时,后勤领导机构是由东北军区后勤部派出的,当时称前方指挥所,下辖三个分部、七个大

  站、六个医院、三个汽车团及其他辎重、警卫部队。为了加强对志愿军后勤的领导,中央军委于1951年5月

  19日作出了关于加强志愿军后方勤务工作的决定:(一)立即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负责管理在朝

  鲜境内之一切后勤组织与设施;(二)志愿军后方司令部,直接受志愿军首长领导;(三)加强各大站及

  军、师、团各级后勤工作的领导。各分部副部长兼任各大站站长,军师团后勤部(处)长由军师团副职兼

  任;(四)凡过去配属志愿军后方勤务部之各部队,统归志愿军后勤的建制序列。根据这一决定,志愿军

  后方勤务司令部于6月成立,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兼任司令员,周纯全任政治委员。到10月,志愿军

  后勤司令部直属部队发展到六个分部、二十八个大站、四个警卫团另九个营、十三个汽车团、二十七个辎

  重团、三个公路工程大队、三十九个兵站医院、三个通信营、八个运输营,以及三万多民工,共十八万二

  千余人,另还配属有公安第18师、步兵第149师以及6个工兵团和十一个高炮营,总人数达二十二万

  余人。1958年10月,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撤离朝鲜,其建制于1959年1月撤销。

  中国撤军朝鲜 维护世界和平

  1958年3月15日至4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六个师共8万人全部撤出;7月11日至8月14日,第二

  批六个师和其他特种兵部队共10万人全部撤出;9月25日至10月26日第三批志愿军总部、三个师和后勤保

  障部队共7万人全部撤出。

  

  

上一篇:2023年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公开招聘幼儿教师简章
下一篇:八达岭长城怎么去最快最方便?八达岭出行指南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