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荐名人也在看的《比尔·盖茨:从电脑神童到世界首富》,值得一读再读!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3-23
手机版

  今日推荐:《比尔·盖茨:从电脑神童到世界首富》 作者:佚名。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缔造微软帝国

  西蒙尼所在的PARC研究中心,做出过不少引人注目的成绩。他设计的阿尔托计算机曾激发乔布斯开发出麦金托什,也激发了比尔开发视窗。这个研究中心与斯坦福大学合作,研究出一种新工具——鼠标。

  西蒙尼对鼠标非常熟悉,他研制的供施乐公司的阿尔托计算机使用的字处理程序,就是第一个用鼠标的软件。他把这个软件叫作“WYSIWYG”。后来,这个设计为微软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1980年,西蒙尼的一个朋友给了他一个名单,说假如他想另谋高就,可以按名单上开列的人名去联系。这份名单的头一个人就是比尔·盖茨。

  西蒙尼首先选择了到微软公司任职。该年11月,他同比尔和史蒂夫·鲍默尔见了面。谈话只进行了5分钟,西蒙尼就下定决心到微软公司工作。虽然他出于礼貌,后来陆续也同名单上的其他人接触过,但他发现只有比尔·盖茨所持的观点卓尔不群。

  他预感到微软公司正在开发的软件必将对这个产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在那里,他将真正大有作为。

  西蒙尼到微软公司后,还想把他的两个朋友拉过来,但是,那两个朋友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拒绝了比尔的邀请,尽管比尔向他们提出的待遇相当诱人。

  西蒙尼为此大感失望,说:“我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就不懂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微软公司成立了以西蒙尼为首的开发小组,这标志着对软件的开发工作正式启动。

  不久,他们完成了一种叫作“多计划”的软件设计并投入试生产。这个软件推入市场后,如果反应良好,不出现差错,即正式投入销售。

  西蒙尼推出了一种全新的软件使用方法,这就是一直沿用到今天的著名的“菜单”方式。

  计算机的使用者都知道,为了开启软件的某一功能,必须输入一些指令,这当然是比较麻烦的事情。为此,你必须熟记许多指令,而且在输入的时候不能打错一个字母。

  如果没有专业方面的训练,用这种传统的命令方式使用计算机,实在不是很方便的事情。

  你在屏幕上看不见所有你需要的指令,这些指令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正常,也难以直观地显现出来。

  在计算机行话中,这就叫作“界面不友好”。

  西蒙尼的“菜单”完全改变了这种常常令人困惑的局面。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菜单”的来由和意义。

  西蒙尼说:“我喜欢列举餐厅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菜单。

  “假如我到一家法国餐厅吃饭,但我不会说法语,对四周的环境也十分陌生,心里忐忑不安,害怕出洋相,非常紧张。这时来了一位女招待,用法语向我打招呼,我会突然感到两手冰凉。可能,一名会计坐到计算机面前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怎么办?

  “这时,假如有人给我一份菜单,那就好了。我可以指着菜单点菜。这不会有错,即使我点的不是我想要的东西,也许我最后一道菜点的是蜗牛,这也不至于使我尴尬。

  “但是,设想一下,假如你进了一家法国餐厅,那里却没有菜单供你点菜,而你又不会法语,但是你得用法语告诉女招待你想要什么,那就麻烦了。

  “在计算机的程序方面,情形也是一样的。你必须要有一份菜单。菜单是友好的,因为使用者知道他要选择什么,只要用鼠标在那个位置上点一下,就能选出他所需要的东西。他不必乱发命令。如果乱发命令,就可能出错。”

  有记者在杂志上对西蒙尼的菜单揶揄有加,说:“也许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例如你可以说,‘这里有我们的3种风味菜。如果你要看更多的,那就只好问你的女招待了。'”

  但是西蒙尼对此并不在乎。他开发的多计划菜单出现在屏幕下部,各种指令用简明易懂的文字表示。

  如果你用鼠标选中“打印”这个功能,软件就马上打开一个次级菜单,提供更详尽的项目,让你更进一步做选择。如果你打算放弃这次操作,只需按ESC键,屏幕就可以回到此前的状态。多计划菜单软件还有其他一些颇具特色的功能。

  1982年春,微软公司把这套软件交给了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但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并没有重视这个软件,它仍然在继续大力推广MS-DOS版的Visicalc。

  1982年8月,微软公司将这套供苹果机用的多计划软件第一版推出,过了不久,又发行了CP/M版。

  比尔宣布,任何人只要会使用计算机,就能够使用这套多计划软件。人们从他的话中已经听得出,他是在宣布现行的 Visicalc 和 Su-percalc即将被逐出市场。

  至1982年10月,供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计算机使用的多计划软件才迟迟问世。

  多计划软件终于受到了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软件评论》杂志把多计划软件评为同类产品中的最佳选择,说它易学易用、功能强大。

  《软件评论》还说,“多计划软件似乎是专为取代Visicalc软件的位置,为独领市场风骚而设计的”,说它“拥有全部必需的性能”。《世界信息》周刊将这个软件列为“年度最佳软件”。

  成为新闻人物

  1981年,微机的生产和应用有了巨大发展,它从业余爱好者的家中走向了成千上万的办公室。人们不仅仅想用电脑来做游戏,更希望利用它使工作简便、快捷,来处理更多的事务,解决更多的问题,赚取更多的利润。

  美国人乃至许多发达国家的人们,都越来越感觉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面临着一个信息时代,对这一局面不闻不问、置身其外的态度已不可取也不可能。喜欢事事搞民意调查的美国新闻界对此自然不会视若无睹,他们发出问卷,问人们是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一台家用计算机,结果是80%的人有这个愿望。

  当时有人作了一个大胆的预言,说至20世纪末,全世界个人计算机的拥有量将达8000万台。当然,这位大胆的预言家对形势的估计显然仍是太保守了。至1991年,仅微软公司的 DOS,就已经有8000万套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个人计算机上使用,还有不知多少其他品牌的计算机在全世界运作,而且这个数量还在继续飞速增加。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页封面,对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具有55年历史的老资格新闻周刊《时代》,每年都要评选出一位新闻人物,并在次年元月的封面上刊登出来。这一传统已持续了好几十年。每年评出的新闻人物不是风光一时的政界要人,就是卓有建树的科学巨匠。这份杂志每年评出的新闻人物几乎都是众望所归,很少有人提出异议。这一做法反映了世界上变化万端的时代风云的动向。

  《时代》周刊评出的1982年“新闻人物”是谁呢?千千万万读者接到该杂志后,看见的却不是某一时代人物,而是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

  《时代》以一台机器作为它当年评出的新闻人物,可谓别具匠心。

  杂志的主笔奥托·弗雷德里奇先生对这位“封面人物”作了独出心裁而又热情洋溢的介绍:

  在整整一年的新闻中间,最有意义和最吸引人的话题,并非一个单独事件,而是代表了一个发展进程,一个不断发展并且被广泛接受的、备受欢迎的进程。

  同时,这个进程还影响到其他各个领域,它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所以,《时代》在当今风云激荡的世界上选择了这样一位新闻人物。当然,它并不是一位什么人物,而是一台机器,一台个人计算机。

  奥托在文章中也提到计算机发展中不无遗憾的一些事实,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软件的缺乏。计算机用户数量的疯涨,对软件的需求自然大为迫切。用户需要更多更好的软件,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和要求。没有软件,计算机只是一个摆设。软件不丰富,计算机也无法发挥它的威力。

  由于软件开发的迟滞,计算机的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人们购买计算机的热情自然也就受到限制。计算机,只有当它具有更多的功能、具有更大的用途时,才能拥有更多的消费者。

  《时代》的评选和奥托的文章,一方面大大地宣扬了计算机的功能,使更多的美国人对它发生兴趣并对它的使用跃跃欲试;另一方面,也尖锐地指出了计算机普及所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开发软件。

  软件的缺乏和计算机热之间的矛盾自然引起比尔的极大关注。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没有对软件的标准和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我曾买到过根本不能用的软件。尽管现在有许多软件出现,但大多令人悲哀。”

  他强调说:“两年之后,我们要推出在各方面能真正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软件。现在的软件太糟糕,太难使用,而且缺少更多的性能。不过这一切正在得到改善。”

  1982年,比尔27岁,他在软件开发方面取得的成功已经在全国令人注目。这一年,美国有名的《金钱》杂志用了他的照片作为封面。

  比尔的秘书卢堡看见之后高兴极了,她把这一期杂志发给微软公司的每一位雇员,对比尔说:“他们给你拍的照片太好了,我真喜欢!”

  比尔说:“你认为是这样吗?可我看起来太年轻了。”

  卢堡说:“你本来年轻嘛,不过才27岁!”

  比尔因为长得比他实际年龄要小,还遇到过小小的麻烦。

  有一次,他同包括卢堡在内的几个雇员去餐馆吃饭。比尔要一杯啤酒,女招待却怀疑他不满20岁,没有达到法定饮酒年龄,要他出示身份证。

  反击下的金泡沫奖

  西蒙尼为多计划软件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了微软公司的一名重臣。可是3个月后,就连比尔也没有料到,一种新的软件很快取代了多计划软件的主导地位。

  这是在一次计算机展览会上,当西蒙尼看到莲花公司推出的莲花1-2-3软件时,吃了一惊。

  西蒙尼对比尔说:“比尔,我们遇到麻烦了。”

  比尔也在心底为莲花1-2-3叫好,可是他还是不相信多计划软件竞争不过它。“西蒙尼,你觉得多计划软件超不过莲花1-2-3吗?”

  “当然可以超过。但是,我们的软件是为了满足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要求而编制的,这难免要受到限制。我们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来个扩大版,以此吸引客户。”

  经过努力,西蒙尼的扩大版终于推出来了,它具备了教学程序,使用者可以用教学程序学习如何使用。即使是这样,多计划软件还是赶不上莲花1-2-3的销售量。

  1983年1月,1-2-3的销售量就独霸了市场,至20世纪80年代末,它已经累计销售500万套,创下了一个难以突破的纪录。

  微软公司这次失败的损失是巨大的,致使微软公司的软件一度退出软件市场。比尔感到在软件设计这个领域,真是藏龙卧虎,稍不慎就会被取而代之。

  经过反复思考,比尔认为在短时间不能开发出新的软件抢回市场的情况下,多计划软件应该暂时避开美国市场,转向世界进军,开辟新的市场。

  比尔把进军世界的第一站选在了欧洲,并很快打开了局面。于是他又回过头抢夺美国市场。

  比尔首先是对微处理公司的“文字之星”进行反击。同年4月,在亚特兰大展示会上,微软公司展出了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设计的第二套软件:一套字处理软件。

  所谓的字处理软件,就是专门用于处理文字的软件,它可以对输入计算机的文字材料进行修改、编辑、存储,大大减轻文字工作者的劳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微软公司的这套字处理软件,主要是针对微处理公司的“文字之星”。

  “文字之星”是微处理公司1979年开发的,至1982年已售出100万套之多。但这个软件严重的缺点是操作太复杂。

  微软公司在向“文字之星”软件的使用者收集了各种意见,经过仔细考虑之后,确定了自己产品的特点。微软公司用高级C语言来编写这套软件,在屏幕上分窗口,在每个窗口里同时显示不同的文件。

  这套软件还设置了一个“废纸篓”,专门装删除的材料,如果使用者要重新使用这些材料,可以很方便地从中捡回来。

  这套软件还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各种字体、画线、指示特殊符号。它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使用鼠标来操作,使用者只需移动桌面上的鼠标,让屏幕上做相应移动的箭头指向菜单中需要执行的命令处,轻轻一按鼠标上的开关,命令就被执行了。这些优点正好弥补了“文字之星”的缺点。

  比尔还在这个软件中加入激光打印机的驱动程序。微软公司开始把这套软件命名为“多用工具字处理”软件,后来有人建议公司产品统统使用“微软公司”两字作为名称。这样可以简化和统一公司软件的命名,也有助于创立公司的形象,扩大公司的影响。

  比尔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多计划”软件就更名为“微软公司计划”, “多文件”软件更名为“微软公司文件”,这个“多用工具字处理”软件也改成了“微软公司字处理”。

  “微软公司字处理”问世之后,立刻得到许多用户的喜爱和接受。尽管这样,“微软公司字处理”在1984年畅销软件排行榜上还没进入前10名,名列前茅的仍然是“文字之星”。比尔决定对“微软公司字处理”再做改进,压不过“文字之星”决不罢休。

  1985年初,“微软公司字处理”做出较大改进的2.0版面世。它能驱动惠普公司的喷墨打印机,却仍没有解决前两个版本中存在的问题。

  这时,虽然“微软公司字处理”没有压过“文字之星”,也已经稳步地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微软公司字处理”和“文字之星”经过激烈的比拼,终于逐渐占了上风,在市场上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在与微处理公司的比拼中占了上风之后,比尔又把目光投向了莲花公司。对于和莲花公司的较量,比尔·盖茨极为慎重。

  早在1981年9月,比尔就决定开发一个软件,一举摧毁莲花1-2-3软件的致命威胁。没想到在“开战”前,保罗因患癌症离开了微软公司。比尔只好多次亲自参与实施。他参与实施开发的这个软件,就是最后定名的视窗。

  所谓视窗,就是把MS-DOS复杂烦琐的以字符为基础的操作,改为简明的以直观的图形界面为基础的操作。

  比尔打算在MS-DOS和各应用软件之间,增加一个记录有显示器和打印机型号的接口管理软件,各应用软件就可以不必直接同操作系统打交道,而只需通过接口管理软件设置显示器和打印机。所有的应用软件都在统一的接口下运行,这样使用者将感到非常方便省事。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构想,也是其他许多公司梦寐以求的目标。

  可惜无数人在经过多年的尝试之后,都无一成功。比尔知道,要使自己在软件市场上技压群雄,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这个构想上有所突破。

  他为这个软件的编制人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其中包括必须使用图像模式、下拉式菜单及对话框、屏幕上可见即可打印出等。这个软件后来被定名为“微软视窗”。

  1983年1月,在一次个人计算机会议上,比尔向与会者暗示了微软公司正在开发这种软件。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先正达办公楼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下一篇:跟着旅发大会游山东|走!去逛“街”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