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物被后世严重误解,并背上千古骂名?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3-23
手机版

  漫漫历史长河,每天都发生无数故事,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与偏差。有些历史人物因为历史记载的缺失,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有些历史人物则由于历史记载的偏差,加上某些文学、影视剧等演绎的偏差,致使他的形象面目全非。有的人物被美化乃至被神化,这当然是幸运的,但有的历史人物则不幸被黑化,甚至背上千古骂名。

  一、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

  帝辛(约公元前1105-公元前1045年 ),子姓,名受 (一作受德 ),沫邑(今河南淇县)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帝辛重视扩张领土 ,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商纣王的功绩,被绝大多数史籍刻意抹杀。而历史的真实情况如何呢?史书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而司马迁读的是周人写的历史,如果周人都这么说,这可以说明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但是战国秦汉之际的一些人,将夏桀的恶行附会到商纣王的身上,因此才使商纣王罪行累累。尤其是苏妲己,封神演义等一系列的传说或者神话故事,更是使人相信商纣王的残暴。武王克商之后,立他的儿子武庚管理殷朝遗民,主持殷朝祭祀。后来殷民还能在武庚的领导下造反,证明了帝辛还是有威信的。

  二、毒士——陈平

  刘邦的谋臣陈平,虽比不上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声名显赫,但也算得上一个风流人物。他出生低微,身处穷巷陋室,但胸存大志,广结高人,游学读书,投靠英主。他辅佐刘邦,屡出奇计,匡扶汉室,位及相位。他历经刘邦、惠帝、吕后、文帝四朝而不倒,是名副其实的“不倒翁”。

  

  所有这些,都有赖于陈平过人的头脑,和他出奇制胜的计谋。尽管如此,但世人却对陈平的评价不是很高,认为他的计谋过于阴损,甚至有些歹毒。就连他自己都认为“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后世对他的争议很大,就因为他的计谋太过阴险。

  第一,用反间计离间项羽君臣,迫使范增退职还乡,至彭城后生疽病死,从而除掉了项羽的第一谋士,卸掉了他的智囊和臂膀;第二,声东击西,助刘邦脱困,却让2000女子和纪信白白赔上了性命;第三,智擒韩信,导致刘邦改封韩信为淮阴侯。陈平此计寒了将士们的心,导致人人自危。其后的英布、陈豨、卢绾等人的相继背叛,可以说,陈平这个阴谋是个导火线;第四、游说阏氏,虚构一个美女形象,替刘邦解围白登山,但是陈平所用计策,被认为有损天子威严,有失大汉体面。

  

  那么,刘邦怎么看待陈平呢?刘邦弥留之际,吕后曾问刘邦“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可见,在刘邦的心里,陈平仍然是难以独当一面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如果身边有一个圆滑的人,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害怕这些圆滑的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我们,于是,人际交往中,我们不敢跟圆滑的人交心。陈平的人品,也是他千年来背“毒士”骂名的原因吧。

  三、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但是由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他的多疑和好杀,以至于后人对他多是以奸臣称之。

  

  而实际上,曹操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曹操本人熟读各类兵书,尤其对于孙子兵法更是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孙子的军事理论与自身军事实践相结合,注释完成了《孙子》十三篇。

  

  那么曹操闻名于世的骂名又是怎么来的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大量删除有利于曹操的史料,这一做法终于影响了宋人对曹操的看法,直接促成了曹操骂名的落实。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广为流传,曹操这一“国贼”形象就基本上是盖棺定论了。而真正让曹操翻不过身来的,就是乾隆皇帝以官方的名义将曹操认定为“篡逆”,从此曹操这个骂名是躲也躲不开了。

  四、残害杨家将——潘美

  看过《杨家将》的人,想必对书中陷害杨家的奸臣潘仁美恨得牙根痒痒。潘仁美的历史原型就是北宋开国大将潘美。宋朝建立后,潘美受到赵匡胤的重用,被委以军政大权,统率宋军南征北战,平北汉,征辽国,屡立战功。可就是这么一位开国功臣,却被后人误解为残害忠良的奸邪之徒,导致杨业惨死。这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呢?

  这要从公元986年的雍熙北伐说起。公元986年(雍熙三年),宋太宗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决定再次出兵北伐。此次北伐,宋太宗吸取了之前高梁河之战失败的教训,决定兵分三路,同时出击,兵力部署如下:东路军由曹彬率领,出雄州,攻涿州。中路军由田重进率领,出定州,攻飞狐,灵丘,蔚州。西路军则由潘美,杨业领军,出雁门关依次拿下朔州,寰州,应州和云州。

  

  曹彬的东路军大败后,宋太宗对潘美,杨业下命令,要把朔,寰,云,应四州的百姓全部迁入内地,可西路军所面临的形势是,耶律斜轸已经发起反击拿下了蔚州,应州和寰州,而较远的云州还尚在宋军手中。所以为了能让云州的军民安全撤出,杨业向潘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率军回击应州,吸引耶律斜轸出寰州,这样云州,寰州和朔州的百姓则趁机撤退,此时潘美便可在石碣谷设下埋伏,待辽军追来,即以强弩射杀,这样一来必可保全三州百姓。

  可是对于杨业的提议,当时的监军王侁予以坚决的反对,他反对的理由便是,杨业率领数万精兵,完全可以直接攻打寰州,但他却选择攻打应州,王侁认为杨业胆怯。面对王侁的指责,杨业百口莫辩,而此时,身为主将的潘美也并没有站出来支持杨业,随后杨业只能出兵寰州。临走前,他向潘美做了提议,即:伏兵于陈家谷口,待自己撤退时,还是以强弩支援。这样自己尚有一线生机,而潘美也答应了杨业的请求。

  杨业走后多日,王侁见他没有撤回来便以为他已经获胜,于是领兵离开陈家谷口,准备回去领功,此时潘美依旧没有阻止。但事实上,杨业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陈家谷口的原因,是他与辽军激战数日为辽军所牵扯,迟迟无法脱身,待他奋力杀到陈家谷口,却是空无一人。最终,杨业全军覆没,杨业孤身死战,伤重被擒,绝食三日而死。

  

  杨业之死,宋太宗大为震怒,他连降潘美三级,将王侁刺配流放以慰杨业的在天之灵。纵观杨业之死,监军王侁才是罪魁祸首,但身为主将的潘美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杨业曾先后向潘美提出过两个建议。如果潘美能坚决支持杨业一次,杨业也不至于战死。但无论如何,潘美在杨业之死中绝对不是主要责任,但是他却为王侁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实在是有些委屈。

  幸运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接受历史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各种观点也越来越多,不少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不过由于某些历史人物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短期内很难改变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所以呢,改变认知,就先从这篇文章做起吧。

上一篇:经过历史的巨变,秦直道至今线路如何?
下一篇: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工程机械动力总成制造商|第一批学员正式启航!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