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管理服务工作第48期丨"放管服”改革、"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经验做法
编者按:2022年,全省“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创新突破,政务管理服务部门干成了一大批战略性、开创性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基础,4个市州、10个县市区、5个省级以上园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成效显著,被省政府予以表扬激励,现刊发部分地区经验做法,供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
长沙市聚焦加快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
高标准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
2022年,长沙市着力破解电子证照“互通互认机制不完善、共享服务体系不完备、应用场景不丰富”等突出问题,加快建设“无证明城市”。目前已累计梳理证照目录1000多个,汇聚电子证照数据超2400多万,打通320多个省部级证照对接接口,26类证明可在线开具,41类电子证照可实时调用,全市5088项政务服务实现“减证办”“免证办”,并根据企业群众需要持续丰富应用场景,真正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一、注重电子证照“鲜活度”,完备共享服务体系
将电子证照“鲜活度”作为支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实现高频事项“刷脸办”“免证办”。
一是突出技术创新,通过三端互通实现“刷脸办”。开发“无证明城市”应用系统,实现政务服务网厅端、“我的长沙”APP移动端和政务中心窗口端互通,着力完备共享服务体系。例如,群众未随身携带身份证时,可通过“我的长沙”APP进行身份认证,人脸识别核验后手机将生成动态二维码,经窗口端设备识别后,申请人即可直接调阅关联电子证照,并作为电子材料完成事项办理,真正实现“拿着手机事就办成了”。二是突出模式创新,通过证照复用实现“免证办”。用活用好上级部门开放电子证照信息和市本级留存信息,实现窗口与电子证照库数据信息共享联动,让群众不携带证照也能把事办好。目前,“户口簿”“营业执照”“教师资格证”等41类电子证照可在申请人授权后实时调取,群众不携带任何证照也能办好“夫妻投靠落户”“居住证申领”等高频事项。例如,长沙市教师资格认定,原本申请人需要线上提交学历证书等8类证明(证照),现在电子证照齐全的情况下仅提供一张免冠照就能完成办理。三是突出管理创新,通过信息归集实现“减证办”。将所有办件基础信息归集整理,形成动态扩容的历史信息资料库。根据企业群众需要,可为其建立专属的电子档案。同时,注重加强电子证照应用全过程规范管理,明确数据资源、公安和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严格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安全。例如,市民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曾上传过“驾驶证”“行驶证”等资料,这类信息就可作为电子材料绑定在其个人电子档案中,今后办事可直接复用,最大程度实现“减证办”。
二、注重证明开具“便捷度”,推进信息互通互认
提供多种渠道便利企业群众开具证明,通过线上开具、即时生成、部门核验等方式推进信息互通互认,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应用,破解开具证明“多头跑、反复跑”等问题。
一是线上开具一批证明事项。在长沙市政务服务网和“我的长沙”APP同步上线“无证明城市”专区,设立“线上证明开具”模块,通过加强部门对接,推进证明开具业务流程再造,“户籍证明”“律师无行政处罚证明”等16类证明事项由“企业跑”“群众跑”转变为“数据跑”“线上跑”。原本需要预留半天的办理时间,如今通过线上提交资料方式5分钟就能完成。部门审核通过后,申请人可直接在网上下载证明电子版,也可选择邮寄快递等方式领取证明纸质版。二是即时生成一批证明事项。通过强化部门联动、推进信息共享,聚焦群众高频办理事项,将即时生成证明功能嵌入移动端平台。目前,“我的长沙”APP已可即时生成“有无房证明”“个人公积金缴存证明”“电子献血证”等8类证明,群众通过移动端进行身份核验后,根据操作提示申请即时生成证明报告,并下载加盖部门电子印章的证明电子版。三是部门核验一批证明事项。依托“无证明城市”系统开发部门核验功能模块,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畅通各职能部门间相互核验证明材料的信息渠道,提升数据信息互认共享服务能级,支撑窗口工作人员极简快办。同时,积极对接省部级开放数据接口,创新数据信息应用模式,探索将承接的独立数据或字段归集形成具有统一规范的“长沙市政务数据查询单”,以此为依据辅助窗口人员核验审批,并向企业群众开放查询功能。
三、注重企业群众“满意度”,不断丰富应用场景
不断推动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广泛应用的同时,更注重推动电子证照在全社会广泛应用,聚焦公共交通、跨域通办和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等方面不断丰富“无证明城市”应用场景。
一是丰富“一码通行”应用场景。强化统筹协调,将各部门、各领域“二维码”归并至政务服务移动端,根据企业群众需要不断拓展多场景叠加的亮码功能。对于群众而言,无论是公交、地铁出行,还是寄送快递、医院就诊,甚至进入网吧、酒店等特定消费场所,都可实现一码通行、一码通办,让群众省去了随身携带各类卡片、证照的烦恼。二是丰富“跨省通办”应用场景。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移动办事平台,推动电子证照在补办身份证、户籍、出入境、车辆管理等领域应用并实现全国互通互认。以补办身份证为例,外地居民在长沙,只需提供可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即可在政务大厅进行补办;长沙居民在外地,只需通过“我的长沙”APP就能实现身份证线上补办,线下邮寄。三是丰富“就近好办”应用场景。突出服务重心下沉,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向城区、园区、片区、县区、社区延伸,全市累计布设94个政务服务驿站,并试点配置具有“无证明城市”系统的一体化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推进“无证明城市”应用在全市铺开。市民在就近的政务服务驿站内,通过自助终端不仅能实时查看个人全量电子证照、历史材料信息,还能免费直接彩印各类即时生成证明和已完成在线开具的证明,享受“15分钟政务服务圈”。
永州市深耕“一件事” 推进“一网办”
永州市聚焦个人、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以企业、群众视角出发,整合各类“一件事”,以线上改革倒逼线下部门流程再造和业务整合,推动更多跨部门、跨层级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集成办”。2022年,永州市共建设16个主题式、套餐式“一件事”应用场景,其中10个“一件事”已实现全程线上办理,极大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一、突出“好办快办”,做优个人生命周期“一件事”
聚焦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围绕自然人生命周期高频服务事项,将多个相关联的“单项事”合理归集,打造了新生儿出生、入学、就业、社保、退休、不动产登记、特殊群体服务等7个“一件事”,推进“一网办”。“出生一件事”,在“永在线”APP上建设“出生一件事”主题服务受理模块,市民在线申请后,资料通过同一平台共享、流转,前置事项办理完毕,自动推送下一环节,实体证照由邮政快递送达,电子证照同步发放归集,实现出生医学证明、新生儿户口落户和医保参保登记3个事项“一表申请、一网受理、一次不跑、一日办结”,改革事例在《湖南日报》头版推介报道。“入学一件事”,在“永在线”APP“入学一件事”专区已上线7个县市区入学申报入口,提供报名申报、学位申请须知、政策解读、教区查询、系统操作指南和咨询电话等服务,报名流程更加精简高效。“就业一件事”,将就业服务涉及的多个事项集成为“一件事”,依托“永就业”“永在线”等平台,实现求职应聘“一键直达”、就业事项“一次办结”、就业登记“一网管理”。根据不同就业群体,细分办理情形,将就业登记等18个就业服务事项纳入“就业一件事”范畴,实行自主搭配、打包办理。原先分别由人社、医保、公安、公积金等多个部门办理的多个事项,改革后申报材料从最多24个精简到最多7个,办件时限从48个小时压缩到24个小时,办事跑动次数从最多8次压缩为1次。
二、突出“降本增效”,做优企业生命周期“一件事”
聚焦激发市场活力,深入挖掘企业诉求,打造了企业开办、变更、综合纳税、注销、融资5个“一件事”和“一件事一次办”园区版,为企业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降低了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开办“一照通”,在全省率先推进市场主体准入“一照通”改革,把涉及10个部门的24个涉企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申办合并办理。通过推行“七个一”服务流程(即“一表套餐、一单告知、一门服务、一标核准、一照准营、一户一档、一体监管”),推动“四项配套改革”(即“企业开办一件事”“告知承诺制”“先照后核”“集中核查”改革),使跨行业经营“多业多证多照”变“多业一照一码”。改革推行以来,核发“一照通”营业执照1.2万余户,申请人提交材料数量平均减少30%,办理时限平均压缩85%。企业融资“一键办”,建设“永州市综合金融信用服务平台”,打造“融资”一件事,搭建金融信用数据库和网上信易贷产品超市,发布贷款产品155款,突出信用数据分析应用,强化智能匹配,实现金融机构和企业达成融资业务“一键办”,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430家,注册企业13万余家,发布信贷产品168个,实现授信金额174亿元。园区服务“一站式”,在园区开设“企业开办、项目开工、竣工验收、纳税、惠企政策兑现、水电气讯报装”6个“一件事”专窗,为园区企业提供套餐式集成服务,加快实现“园区事园区办”。目前,已为园区企业办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万余件,惠及企业1800余户。
三、突出“全链服务”,做优项目生命周期“一件事”
聚焦服务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抓好项目“生成”“开工”“竣工”三个“一件事”,形成项目全流程服务闭环,打造多图联审施工许可、联合验收、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场景应用,助推项目早落地快建设。项目生成“一件事”,在项目生成阶段,实施洽谈即服务,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设立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窗口,并实行项目联合审批。2022年,永州市政府统筹安排2亿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确保项目早审批早开工,全市新立项项目3.45万个,总投资3.52万亿元。项目开工“一件事”,在项目开工阶段,推行“互联网+图审”“分阶段施工许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用时压缩约40%,社会投资建设项目总审批时限由58个工作日压缩至35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由76个工作日压缩至45个工作日,项目落地速度平均提高70%,2022年企业因提前开工受益约30亿元。项目竣工“一件事”,在项目竣工阶段,规范竣工验收备案办理程序,并行办理联合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提前进行消防预验收,竣工验收由过去的3至4个月压减到6个工作日。目前,全市已有245个项目实现“竣工即办证”。
涟源市“政策超市”惠企直达
打造助企“涟源样板”
近年来,涟源市高度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为抓手,纵深推进“七大平台”建设、13大重点领域攻坚和“六项指标”能力提升,尤其是“政策超市”平台推进迅速、反响良好。目前,涟源“政策超市”已收集涉企惠企政策4288条、入驻企业21622家、兑现资金4521.68万元,成为助企纾困增效、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平台。
一、坚持“三高”,推进建设。高位推动。出台《涟源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定期调度督导,高位推进平台建设。高标谋划。优化办组团赴长沙等标杆城市取经,市行审局科学论证建设方案,市发改局组织梳理惠企政策、编制政策清单和办事指南,其他成员单位优化办事流程、建立惠企资金直达市场主体机制。高效落实。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调度、研究解决问题,市领导多次现场督促指导。2022年4月份即完成惠企政策的归集和梳理、制定办事指南、组织人员培训、设立政策兑现窗口等工作,2022年5月“政策超市”平台建成并正式运行。
二、强化服务,打造特色。全市统一平台,政策查询“一张网”。全面收集尚在有效期内的中央、省、市、县涉企惠企政策文件,并进行标准化、结构化和标签化整理,形成覆盖全面、要素完备的政策库。将涉及财政兑现的惠企利民政策文件拆分到最小颗粒,提取关键信息、确定申报事项、统一申报入口,企业申报扶持资金由过去的“一对多”转变为“多对一”。例如,原来一家企业想要获取市级出台的全部扶持政策,需要分别联系对接20多个主管部门,而现在所有部门集中在平台发布政策、受理业务,企业只需注册登录一个平台即可“一网统揽”,大大降低了申报过程中的人工和时间成本。线上线下同质,项目申报“在线办”。将政策发布、申报指南、材料填报、部门评审、资金拨付等业务全部由线下搬迁上网,建立“服务集中化、流程标准化、材料清单化、指南格式化”的政策兑现机制,对特定项目做到“即报、即批、即付”,真正达到“空运式”政务服务。企业根据匹配推送信息、按照政策申报指南、在线全流程“少填快报”;责任部门按线上自定义的流程模式进行在线审核、在线统计、在线监管。同时,丰富移动终端功能,提供微信小程序等移动化、便利化办理方式,实现数据同步更新,让企业只需动动“指尖”就能够随时随地查政策、办业务。项目闭环管理,审批服务“透明化”。全闭环办理政策发布、推送匹配、指引办理、申报审批、结果公示等业务。同步设立线上法律服务专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公证服务、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七大类服务,全方位满足企业的法律需求,让企业既能看到政策、又能看懂政策,同时可以“一事一评”形式随时随地开展在线评价,确保政务服务便捷透明。开设兑现专窗,惠企政策“一站式”。在政务中心设置政策兑现综合窗口,为企业提供政策获取、项目申报、帮办代办、跟踪督办等政策兑现“一站式”精准服务,方便企业办事,避免多头跑、多次跑、兑现难,让各类惠企政策尽快落地。
三、精准协调,快捷兑现。惠企政策应上尽上。按税收优惠、降本增效、资金奖补、金融支持、要素保障五个类别在政策超市平台上发布。企业入驻应享尽享。平台依托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注册用户,企业可在省政务平台及娄底金融超市平台共享账号,实现一次注册、多平台使用,方便办事。政策资金兑现高效快捷。对于符合免申即享政策的企业,由主管部门直接拨付到企业账户;对需要企业提供相关信息进行申报和审核的政策,由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申报情况按流程进行审核和资金拨付。“四免服务”助企纾困增效。全面推行“免费邮寄资料、免费刻制公章、免费法律服务、免申即享政策”等服务,目前,已免费邮寄资料4.5万件次,为企业群众节约52万元;为1700家新办企业提供免费刻制服务;提供法律服务1400次,法律援助1500件;归集免申即享政策五大类,涟源“政策超市平台”“金融超市平台”协同发力,为华润电力、创安防爆等公司提供信贷支持,贷款规模达5亿余元。
四、完善机制,提升实效。围绕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直达”“快捷高效兑现”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打造助企服务品牌。强化宣传推广,提高“政策超市平台”的知晓率、使用率。将政策超市平台建设推进情况纳入政府重点工作月调度月讲评月考核内容,由工作专班按月开展专项督导,下发通报,不断提升平台的应用成效。“政策超市”平台的建设运行,有效优化了全市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有力助推了稳投资、稳增长,为对冲疫情影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耒阳市以“清廉审批”
助推“安商”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耒阳市聚焦“清廉大厅”建设,围绕审批权力规范、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提升,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有力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持续优化。“清廉审批”经验受到新华社、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推介。
一、聚焦审批事项,规范权力运行。一是紧扣标准抓整合,建成“三级”审批体系。坚持规范全市政务服务场所建设标准,出台《耒阳市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暨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规范实施方案》,明确从机构名称、建设面积、窗口设置、服务措施、规章制度、评价监督等方面统一建设标准,全市30个乡镇(街道)、376个村(社区)均实现全市“十有”标准。强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出台《耒阳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实施方案》,明确进驻部门、事项、人员等内容,实现应进全进,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目的。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共进驻部门51个、事项1688项、人员550余人。二是紧扣规范抓办理,构建“三口”审批程序。坚持“减材料、减时间、减程序、减跑动”目标,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三口”运行模式;整合设立企业开办、工程集中报建、不动产交易、惠企政策兑现等9个综合受理窗口,厘清综合受理窗口和审批部门的职责划分、工作流程。严格推行企业开办审批时限不超过1个工作日、办理环节不超过3个、每个环节所需资料不超过6份的规定,推动受理窗口与审批部门有效衔接、相互制约。据统计,推进“三口”审批程序后,办事材料平均压缩25%,办理时限平均提速率达80%以上。三是紧扣效能抓治理,杜绝“三类”审批顽疾。推行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管理,编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55项、行政超时默认事项清单553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268项、市经开区行政审批和经济社会管理事项清单130项、乡镇(街道)行政审批和社会经济管理事项清单214项、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44项,主动向社会“亮家底”。同时,紧盯行政审批服务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严明办事拖拉、指定服务等“六条禁令”,出台“清廉审批”“行政审批超时默认”等8项创新制度。将反复出现超时审批、不及时或拒绝办理超时默认、索拿卡要等问题纳入整治重点,严肃查处了市住建局、市卫健局等2起行政审批股长“索拿卡要”典型案件,均给予免职处理。
二、聚焦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一是突出“标准+规范”推动审批“提效”。紧扣打造“开放、便捷、规范、温馨”的“市民之家”,通过政府采购聘请专业公司开展以“新政务、心服务、兴耒阳”为主题的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活动,编印了《耒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现场管理服务标准手册》等6本标准服务手册,建立了现场管理、窗口服务、政务礼仪、设备设施管理等管理标准1300余项。坚持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梳理办事指南、制作一次性告知单、公布办事二维码,统一规范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条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要素,推动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彻底化解办事“多头跑”“多次跑”问题。目前我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共有政务服务事项5469项,网上可办事项2918项,网上可办率达99.93%。二是建立“政务+监务”推动审批“提速”。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建立共享电子监察系统,以“云监察”打通政务服务评价监督“最后一公里”。将“好差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等系统覆盖到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场所;对所有线上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全过程监控,实行“时限内亮绿灯、临近时亮黄灯、超时限亮红灯”,有力推动“易事秒办、急事快办、特事特办”。凡是电子监察系统出现黄红牌的、“好差评”系统出现差评的,均实行一事一调查,确保100%调查、问责、整改到位。2022年行政效能监察系统实时监察服务事项122.06万件,没有出现一起红牌;所有事项在“好差评”系统实时评价,满意率达100%。三是联动“部门+纪检”推动审批“提廉”。将“清廉大厅建设年”“干部作风建设年”和“营商环境优化年”有机结合,联合进驻部门、派驻纪检组等多方力量,建立“日常监督+明察暗访”机制,实行日巡查、周晨会、月考核、季评比、年绩效的考评机制,定期通报违纪违规情况。
三、聚焦审批监督,倒逼服务提质。一是以“企业评部门”推动审批服务问题及时纾解。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九条措施》,每月开展“企业家日”走访活动,及时收集、处理企业反映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2个“企业家日”走访企业112家(次),现场办结行政审批方面问题24件。建立“12345+营商环境”“12345+好差评”“12345+电子监察”等联动监督机制,全天候接受企业、群众反映问题,倒逼部门及时解决问题、提升服务。二是以“万人评百人”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向好转变。对全市具有行政审批权力的市直部门100名关键岗位中层干部,采取现场评议、网络评议、电话调查、大会测评等方式进行多维度、动态化监督评价。对全年各项评议基本满意率均低于85%,且综合排名倒数三位的,按照程序予以免职。三是以“群众评窗口”推动审批服务水准全面提升。定期组织办事群众、企业就进驻部门窗口人员纪律作风方面情况进行评议,分发调查问卷表、设立举报投诉意见箱;建立“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帮代办服务、上门服务”等特色服务制度,实行新开办企业首套公章、证照邮递、办事材料打复印等利企惠民服务措施,让企业、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同时,推行“红旗窗口”“服务明星”等激励机制,确保了窗口办事时间无“断档”、办事事项无“空档”、优质服务无“阻档”。
华容县创优服务模式 提升办事体验
推动“一件事一次办”落地见效
近年来,华容县坚持以“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总抓手,围绕企业群众更宜业宜居、办事更便捷满意的目标,高标揭榜省个人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打造了城乡齐头并进、“华容有道,办事周到”的一流营商环境,有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集约服务,做到简便易办。一是设置“一件事”窗口。推动52个部门、245名工作人员进驻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公,入驻率95%以上,夯实一窗办理、一站办结基础。设置“一件事”综合窗口,开发“无差别一窗受理系统”,通过一窗系统一次收件、受理登记、流转办件、集中出件,推动“一件事一次办”从“物理一窗”向“网上一窗”升级优化。二是精简“一件事”流程。全力推动系统、部门、区域之间流程并联实施、表格集成归并、材料共享复用、一次提交申报,全面精简再造“一件事”办理流程。各单位优化后的承诺时限为3.89个工作日,时限压缩程度达到了83.07%;优化后“平均材料数”为1.65件;“平均跑动数”0.51次;“四级办理深度”53.91%。三是编制“一件事”指南。组织28个县直部门进行全方位梳理、可行性测试和点对点培训,按照一事(事项)一码(二维码)一单(材料清单)一表(一次表单)一图(流程图)一说明(相关事项说明)的总体架构,对“单个一件事”和“联办一件事”分类分级梳理,一件一件编制标准化服务指南,全部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四是延伸“一件事”内涵。梳理形成企业用工招聘、企业开办、企业注销“一件事”和个人出生、退伍、退休、身后、婚育、入学等更多“一件事”服务事项,组织部门联合办、并联办。如“出生一件事”,集成新生儿出生涉及的《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及缴费等事项,出生即可办、一次能办好。
二、下沉服务,做到就近好办。一是事项精准下放。通过直接赋权、委托下放、服务前移等方式,将116项行政审批事项和58项公共服务事项管理权限全部赋予乡镇,梳理18个高频事项升级成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实现村级受理、乡镇审批;启用15枚行政审批服务专用章,实行乡镇、村(社区)“一枚印章管审批”。二是数据充分共享。成立大数据服务中心,有效整合全县数据资源,破除数据壁垒,完成“一网通办”基础软件平台搭建运行,与“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系统进行数据共享,有力夯实县镇村三级联办的数据支撑。三是要素全力保障。优化镇村服务条件,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按“2+X”模式(即2个综合窗口、若干个专业窗口)设置窗口,集中受理涉及乡镇本级、基层站所相关公共服务事项;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大厅设立便民综合服务窗口,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系统平台延伸至村(社区),做到县、乡、村三级联通,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材料网上流转、统一窗口发件、快递免跑到家”模式。强化基层人才保障,通过职能划转、人员转隶、工作调动等方式,实施“本土大学生回村任职”工程,全县共有基层政务服务工作人员275名,并确保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一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熟悉电脑技术运用的年轻干部。
三、升级服务,做到随时可办。一是开展预约延时服务。落实“网上预约”措施,实现了预约前提下的“5+2”“白加黑”错时延时服务,周末可办理61个事项,总服务能力320件/天。二是实行24小时自助服务。县级大厅建成了金融、公安、市政公共服务、税务、政务等自助服务区,实行“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全县14个乡镇、65个村(社区)自助服务点部署到位并实际运行。三是完善网上办理服务。高标准开发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系统,构建“一号申请”“帮代办”“电子证照数据沉淀”“以证控税”“智慧不动产”“网上中介超市”“全域通办”等个性化模块,设置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网上预审、物流快递等功能,全县网上可办率达92%以上。开发“华容都管”综合APP,设立政策文件、政务公开、县长信箱、网上办事等栏目,实现掌上查询并受理政务公开事宜。
四、主动服务,做到全程帮办。一是做实“跑代办”。探索“零跑腿”政务服务新模式,设立“帮代办”机构,建立县乡村三级达244人的帮办代办队伍,实行政务窗口人员领办制,构建了“现场解答、协助办理、全程代办、上门服务”四级深度的“跑代办”服务。通过“网办”和“跑代办”的有机结合,乡镇、村(社区)可以咨询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并做到156项事乡镇办结,其他需求在家完成预约、资料填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县级办理跑一次”。二是做实“上门办”。全面启动特殊群体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内容包含“我要申请老年人福利补贴”“我要办理残疾人证”等二十余项,主动开展“上门办”,打通服务特殊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到“一次也不用跑”。三是做实“全程办”。成立涉企审批服务中心,开发“企业项目审批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采取直接赋权、委托受理等方式赋权400多项审批服务及公用事项,办理招商引资、园区企业、政府投资等事项75件,对企业实行全链条帮办代办。
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落实“免申即享”
跑出政策惠企加速度
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将惠企政策兑现作为助企纾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聚焦惠企政策落实中存在的“政策散、流程繁、兑现慢、到账难”等痛点堵点问题,积极探索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策资金上门,以真金白银助力园区企业纾困解难,实现政策红利革新模式,打造“惠企通”综合服务平台,用制度和技术主动送政直达直享,跑出政策惠企加速度。
一、简化办理流程,实现政策精准落地
(一)优化流程,惠企事项“一清单”。依据国家、省、市三级出台的惠企纾困政策,重点对焦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政策,梳理编制了74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事项,涵盖诸多领域,最大限度帮助园区企业便捷享受政策红利。同时精简“免申即享”流程,将惠企政策奖补资金兑现的七个环节优化为“数据比对、意愿确认、拨付到账”等三个环节,实现由“企业先报、政府再审”转变为“系统匹配、确认领取”的主动服务模式,确保惠企政策应享尽享。
(二)多措并举,线上线下“双体系”。搭建开发“惠企通”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园区统一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信息资源汇聚宣传和服务管理载体,通过数据共享、自动比对、智能审批等手段,实现基于政策条件颗粒化、市场主体数据结构化、审批流程标准化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线下开设政策兑现专窗,为园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受理、现场答疑等综合服务,同时,推行“企业服务‘码上办’”,开通“企业服务110”热线、园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服务渠道,全面公开惠企政策文件、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等,园区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一站式”获取政策信息、申请兑现、查询办理进度。
(三)全程监督,奖补兑现“零差错”。针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事项清单科学制定“免申即享”服务过程中的监管机制,确保全程监督可追溯。通过“惠企通”平台在线“晾晒”,实时“巡检”,将“免申即享”政策清单、兑现标准、资金走向全部具体化和公开化,全程阳光透明“可视化”,园区企业可实时掌控每笔奖补资金的兑付路径。超时可预警、终身可追溯、监督于未然,做到惠企政策奖补兑现环节最少、材料最简、时间最短。
(四)专员服务,政策落地“全闭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首创企业服务专员和项目服务专员“两员”服务机制,安排园区干部为园区企业、项目“一对一”提供服务,服务专员负责跟踪督促“免申即享”政策落实,并创办政企“早茶会”、“自贸夜话”等联企品牌,及时向企业家收集汇总反馈兑现信息,形成政策落实闭环管理,让惠企政策在园区落地见效。
二、启用智能化手段,畅通资金拨付渠道
(一)政策信息“精准推送”。通过大数据核验、信息共享、自动比对、智能审批等技术手段,精准锁定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发送短信提醒园区企业进行申报确认,企业无需搜集政策信息、无需提交申报材料、无需紧盯办理进度,变“企业上门找政策”为“政府上门送政策”。
(二)政策兑现“智能联审”。通过“惠企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各部门间业务协同,平台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对象,智能提醒部门进行初核,将最耗时的审核环节前置,实施并联审批、智能审批,变“企业申报、部门再审”为“系统智审、人工辅助”。
(三)扶持资金“一键申领”。在部门初核、系统智审后,平台主动将政策兑现短信发送至园区企业进行确认,企业无需提出申请、提供材料,只需一次点击确认领取,即可坐等政策扶持资金到账,切实做到免申报、零跑腿、速发放,真正实现惠企红利“送上门”。
三、布好政策“及时雨”,成为企业“定心丸”
(一)真金白银惠企纾困。从兑现数字来看,2022年全年兑现各类普惠型政策资金200多笔,惠及园区企业130多家,累计落实金额约5亿多元,其中,通过“免申即享”兑现“留、抵、退”政策资金1.7亿元,拨付稳岗补贴244.8万元,稳定就业岗位7596个,稳岗返还覆盖率、资金发放率100%。园区企业获得了发展的“真金白银”。
(二)惠企政策温暖企业。2022年8月,园区首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事项清单一经发布,立即在企业圈引发强烈反响,园区企业纷纷转发朋友圈推广并点赞“新政”,从企业感受来说,“免申即享”不仅缓解了园区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让企业腾出时间精力到生产经营中,好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为园区企业送去温暖,带去了信心。
(三)企业服务提质提效。企业服务上,园区以“免申即享”改革为契机,减环节、压时限、优作风、强服务,全面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政务服务优化提升,兑现效率比改革前提升了60%以上,首创“两员”服务工作机制受到省市通报表彰,政企“早茶会”获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推介。
上一篇:「排名一览」阜阳治疗儿童自闭症康复排名医院top榜单_力荐【天使儿童医院】口碑靠
下一篇:第六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青少年近视防控讲座走进临川八小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
- 德州市社保中心组织开展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活动
- 郁亮关于房地产的最新判断
- 新sat写作多长时间
- 中超最新积分榜:山东泰山稳居第2,距离榜首只差5分!三镇升6
- 拒绝教师“躺平”,湖北一地出招
- 九江市人社局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逢八秩晋五·续摇篮华章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学术讨论暨摇篮课程成果分享活动
-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交流座谈
- “重礼兴乐”涵育师生家国情怀
- 上汽大众途观L(Tiguan L)和探岳怎么选?看完这篇就有答案
- 我省严禁艺考考点院校参与应试培训活动
- 深度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 十年大手笔!江苏高校同绘丝路画卷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 大量编内!福建多家好单位招人!
- 首届川渝“巴蜀杯”中学生排球联赛开赛
- 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五进入”活动
- 湖南娄底: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明年起,江苏开设6类艺术类省统考
- 我真的很棒——合肥市荣幼教育集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 快看:首列车亮相,郑州这两条地铁新进展来了!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淄博打开农民增收“新密码”
- sat阅读填空题的答题方法
- 主题教育|枣庄市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高效推进
- 昆明市工会驿站普惠日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