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记忆力训练,花费不低,警惕有些只是“智商税”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3-25
手机版

  不知道大家或者在大家的身边是否有学过诸如思维训练、记忆力训练等这类相关课程的孩子。

  

  我身边还真的有几个家长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在这方面花了不少钱。

  这种类型的培训在我看来还是比较“鸡肋”的,甚至有一些干脆只是“智商税”。

  你要说学这些真的一点用没有,绝对不客观,但你要说这种训练学会了就如同打开任督二脉,会像某些爽文小说主角(一般都是穿越、重生,初始往往都是所谓的“废物”)一样一路开挂、开金手指在各方面“佛来斩佛,魔来斩魔”那绝对是想多了。

  

  如果孩子确实是没有其他更好安排,而且确实是有这方面的兴趣、天赋,学学也无所谓的。

  但有些培训就真的算了吧,比如“量子波动速读”这类明显就是收智商税的培训。

  

  

  不过也有人坚持认为像我们这种否定、批判这种培训的人都是不懂科学的,对此我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关于这种培训我就不多说什么了,毕竟我这不是在“打假”,我今天只是会利用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把这类培训的事情简单做个说明,希望能给纠结的父母们理顺思路,至于最终无论是学还是不学,都不至于出现负面的影响。

  1、思维、记忆力训练有意义吗?

  这里的“思维训练和记忆力训练”是特指那种机构性质的培训,不是一般广义上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像某些反人类反科学的训练之外,正常的思维、记忆力训练本身是一定有意义的。

  

  孩子通过这样学习、训练孩子们确实能掌握一些思维、记忆的策略、技巧等,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学习的本身是具有“迁移”特点的。

  所以孩子通过一些训练让某些能力得到提升后,从理论上讲是会有利于其学习的。

  

  而关于“学习迁移”这个问题也有好多种理论支持,例如形式训练说、共同元素说,概括和理论,格式塔关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等。

  其中比较早的“形式训练说”无论是机构还是很多家长即便是在不知道其实质的情况下,也会按照这样的理论看待这个问题。

  2、形式训练说

  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Woiff)是近代官能心理学体系的建立者,形式训练说就是源于官能心理学。

  所谓的“官能”就是诸如知觉、判断、意志、记忆、想象、推理等。

  沃尔夫认为这些官能都可以通过练习而得到提高。

  

  例如我们都知道逻辑思维水平、记忆力能力等对孩子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现在我们对孩子的逻辑思维以及记忆力等分别进行单独的、针对性的训练,让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而随着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也会让他们在学习上获得更好的成绩。

  除了上述两个能力,诸如想象力、创造力、领导力等等实际上也可以按照这样的理论依据分别进行单独的训练,而这些单独训练的提升效果也会因为“迁移”而影响孩子的其他方面的学习情况。

  

  这已经是200多年前的理论了,但直到今天其实仅从机构宣传、家长报班上我们还是依旧可以看到对这一理论有意无意地运用。

  但在现实中,通过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分别培养,是不是一定都能迁移到孩子的学习上呢?

  3、能力提高vs方法改善

  如上所说,尽管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形式训练说”,但在现实中很多机构、家长其实都在按照这样的认知来宣传或者选择。

  例如在记忆力的培训、奥数的学习、少儿编程、乐高、领导力、演说等培训宣传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机构对某些能力的宣传。

  

  比较典型的就是这两年一直挺火的少儿编程,很多机构在宣传的时候会把孩子学编程所能够提升的能力进行有意识地“迁移”宣传,不仅仅会帮助孩子学习成绩提高,还会对孩子未来择业、创业等等带来怎样怎样的影响。

  当然,很多家长给孩子选择一些培训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的。

  但其实这事儿没这么简单。

  具体理论上的分析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一下除了形式训练说之外的其他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上文列举的理论是按照时间顺序列举的)。

  

  美国早期实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经就形式训练说理论做过的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得出一个人的记忆能力是不受训练影响的,改善记忆不在于记忆能力的改善,而在于记忆方法的改善。

  简单来说就是尽管孩子接受了记忆力训练,但当孩子去记忆另外的东西时(比如校内学习的诸多学习内容),孩子的“记忆能力”其实是没有太多提高的,但如果孩子对“记忆方法”掌握的比较好,那么是会提高记忆效率和质量的。

  

  但其实问题比这个还要复杂。

  因为现实中孩子的学习是不能靠单纯“记忆”的,而且很多训练得来的记忆策略实际上只是有利于“记”而往往实现不了“理解”。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孩子日常学习的是“知识”,而不是一个个“信息”“数据”。

  比如说语文阅读理解,孩子可以通过高效记忆策略很快记住所有的答题技巧、答题套路,而且经过反复复习可以牢牢记住,但这解决不了“写出正确答案”的问题。

  

  再比如“速算”这种训练,表演的时候确实很让人叹为观止,但它不足以让孩子学好数学,因为“计算能力”只是能学好数学所需要的诸多能力中的一种而已。

  还有很关键的就是影响孩子的学习的不仅仅只有各种“能力”。

  作为人,孩子在学习上也会受到心理、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孩子的某个“官能”尽管可以得到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但是否能够顺利迁移到学习上,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在学习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所谓的“捷径”。

  所以这些能力训练是肯定会有一些用的,诸如记忆力这种训练,它确实会加快孩子对一些“数据”“信息”的记忆速度,但这些能力最终能不能迁移到孩子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上,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当然了,我这里说的其实都是“一般情况”。

  不是说所有人都没必要投入太多精力在这上面,要知道有些人生来就在某些方面天赋异禀,如果真有这些天赋,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好好练练不要浪费了。

  

  如果家长只是单纯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那我建议就不要绕这个路了——我们只要多围绕预习、听课、作业和复习这四个学习基本环节找问题和解决问题,孩子的成绩就一定会提高的。

  如果我们连这些都做不好,再多的训练成果也很难被迁移到学习上来,您说是不是?

上一篇:[浦东]福山外国语小学:坚持素养导向 探索课堂变革——2022学年第二学期项目化
下一篇:红色故事、难忘记忆……他们把自己讲给同学听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