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这么贵,为啥还留不住老师?
前两天,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发布了我国2023年世界孤独症日宣传主题口号——“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
针对这一主题,是这样解析的:
孤独症群体的服务、支持与照护是一场人生接力马拉松,需要有很多人的付出与坚守,他们是家长及家庭成员、特教老师、康复师、医师、社会工作者、社区人员、就业与托养安置工作等众多的服务人员……特别是家长、特教老师、各类康复师,关注与支持他们就是对孤独症人士的关爱!
看完后有人感慨:“今年终于关注到爹妈和老师了。”
无需赘言,在社会支持体系足够完善之前,最大压力的承受者就是家长,他们是孩子最坚强的守护者,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比孩子多活一天!
但光有父母,孩子是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的,康复师和特教老师就承担了专业支持者的角色,他们的职业压力大、社会地位不高,大部分时候都在默默奉献,付出与所得常常不太对等,久而久之很多人才流失了,也就谈不上行业快速发展。
我们真地了解孤独症群体服务者的真实生活与工作状态吗?今天,我们采访到几位从小龄康复机构、特教学校、大龄服务机构辞职的特教老师,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干了?我们呈现的是他们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虽不能代表群体的想法,但也许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共鸣和思考。
文中“叶子”“陈凯”两位老师均为化名。
工作三年半,最晚上课到夜里9:30
今年是陪读老师叶子的本命年,她才25岁,但已经有7年特教工作经验了。师范还没毕业就进了机构实习,先当了几年干预师,后辞职做陪读老师。
学特教并非叶子的选择。初中毕业时,因为成绩不理想,她也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父母觉得女孩子,要么进卫校,要么进师范,就这样,她进了一所师范院校读幼师。书读到第二年,当地一家康复机构来学校招实习生,叶子就去了,后面一年的书几乎没怎么读,就直接在这家机构开始了职业生涯:半年培训、一年实习,然后转正。算起来,她去机构时还不到18岁。
(图源:unsplash)
跟叶子一块实习的还有其他20多个年轻学生,大家当时都很懵懂,也没有听说过孤独症,但对于人生第一份工作还是充满了热情。“我们这一批学出来的老师带的孩子进步特别大,去到小学融合的特别多,家长口碑很好,后来很多老师离开了这家机构,一些家长也跟着转走了。”叶子说。
半年培训,机构一直提供吃住,但工资特别少,每个月只有300块钱补贴;培训结束后还要熬过一年的实习期才能转正、开始上社保。“实习一年,每个月拿到手只有一千八九,钱常常不够花,需要父母支持。”叶子说,即便转正以后,在她2019年离职以前,她拿到手的工资也从没超过4000元/月。“关键是太累了,坚持不下去了。”她说。
早上8:20分,老师们就到机构门口迎接小朋友,每节课50分钟,休息10分钟后进入下一堂课,一直上到中午12:10后开始午休,然后下午2:30又开始上课,直到6:10。
“更累的是,好多家长从很远的地方来干预,考虑到课时费、房租等成本,他们希望多给孩子上课,所以晚上也会送孩子过来干预,最晚的时候我们能上到晚上9:30,下班前还要写一个总结。”叶子说,有时周末还要义务加班,有一些老师的身体扛不住了。
紧张的节奏、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叶子几年前辞职离开了这家机构,陆陆续续,跟她一块培训、实习、成长起来的年轻老师在拥有了三四年经验之后也离开了,或者进了另一家机构,或者转行做了影子老师,有的干脆离开了特教领域。
“没有离开的后来都晋升到了管理岗位,离开了一线教学,家长想排好老师排不上,也就流失了。”叶子说。“后来我听说,机构给老师加了工资,也调整了课程模式。”
凭借在机构的经验,叶子跳到另一家机构当了陪读老师,相对于小龄干预,陪读老师工作时间比较固定,沟通对象主要是家长和普校老师,比过去简单轻松,收入也翻番。近期她陪读的一个孩子顺利结案,可以独立在学校了,家长也比较满意,还给她送了锦旗,成就感拉满。
“后来换了机构,我也能部分理解机构负责人的压力,现在小龄康复领域竞争激烈,房租、人力成本都面临着更大压力。”叶子说,但她也的确遇见过机构负责人并非没钱给员工提升福利,而是把收入全部用到了给自家孩子身上,忽视了老师的利益。比如,有的创始人本身也是家长,为了孩子的融合,跟人合作开了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
当特教老师,找不着对象?
相比于小龄康复机构,对年轻人来说,考取一张教师资格证,再通过一系列考试和面试,进入体制内的学校当老师,是更有诱惑力的选择:工作量更少一些,工作时间也可控,收入和福利待遇都比较稳定。
在普校和特校里,普校老师似乎又更令人向往些。在知乎上,一名特校老师的爱人分享了他妻子在学校的工作。
“我妻子是一名特殊学校的老师,当班主任,教语文和感统。我们刚结婚那会儿,她一回家就喊累,这是她工作的第四年,她却说才刚刚适应,我那时很不理解,每天就上课带孩子,怎么那么累。现在想想,是我没有真理解特教这个行业。
妻子带的班共有7个孩子,6个男孩1个女孩,包括了自闭症、脑瘫、智力残疾等。她从学前班带到三年级,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家庭都很了解,知道每个人要进行怎样的教学,虽然有时成效寥寥。
我们因为她疲惫这件事经常吵架,我觉得刚结婚,每天一回家就无精打采,弄得毫无新婚的快乐可言,她则抱怨我根本不理解她。
事情的缓机在于,期末到来要开家长会,妻子用好几个夜晚做了一个结业总结ppt,我是第一个观众,看完以后我泪流满面。
妻子在一年级用半个学期教孩子们学会了七个字,对,没错,七个字,并教会他们写自己的名字。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孩子来学校之前行为问题频发,来学校之后,行为得到了控制,还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家长都喜出望外。
再下一个学期,妻子教会了孩子们写21个字,这是质的飞跃,她用手机录下了每个孩子写字的过程,和普通孩子不同,他们的小手稚嫩而颤抖,怯懦又勇敢,当一个个字呈现在我眼前,当我在视频里听见妻子一遍遍辅导他们写字的声音,我再也控制不住泪水,我的妻子不容易啊!
从那以后,我们的关系更近一层,我下班买菜做饭,只是希望她开心,我开始希望听她跟我说工作上的不顺心,可以开导她,她变得比以前开朗了,会和我分享孩子们的吃喝拉撒、孩子们的打闹、家长的不理解。
对了,特校老师有时会受到孩子们的无意攻击,虽然是无意识的,但对老师而言,有时却有伤害性。妻子就被一个男孩子猛打过一拳,疼痛难忍送去了医院。
其余的事情就是,家长有时会“抱怨”,孩子今天为什么喝水少,为什么眼睛红了等,我很理解家长,他们把孩子送来,就是希望老师对孩子负责,照顾好、教育好他们,只是因为这些孩子在情绪和行为上有的真的难以控制,就需要特教老师替他们分担。
总之,我为妻子的职业感到自豪,会永远支持她,也希望社会多关注星星上的孩子们,多关心孩子们的家长,还有多关心特殊教育的老师,他们虽然平凡,却一直在做着不平凡的事。"
(内容来自知乎用户“矢志不渝地爱你”,有删减)
读来很令人动容。因为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跟家长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家长对特校的评价普遍不高:特校拒收自闭症孩子、进去了也没有专业老师、孩子几乎没什么进步……
广西大山深处一所特校上课的情景。2021年,学校里只有3位学生,其他师生都合并到了乡里的小学。不忍看学生辍学,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老教师重返讲台,继续陪伴。(图源:北部湾在线新媒体)
而在特校是另一种无奈,很多特校老师因为种种原因离开或调走了,哪怕坚持留下来,因为不懂专业的教学方法,孩子没有进步,老师也就没有成就感,只能马马虎虎“混”到退休。
“我们这个学校不来或者离开的理由都非常简单,也很现实。不愿意来是因为不想跟残障孩子打交道;没有爱心的老师即使来了,也不会钻研教学;坚持不下去就会想办法调走。有的年轻老师觉得没有前途,耽误自己找对象。老教师观念落后觉得没什么好教的。”一位特校老师说,“最痛心的是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
“并不是机构不好,而是我厌倦了”
翻开陈凯的朋友圈,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汽车零部件的销售,可2020年以前,他还是一家大龄心智障碍服务机构的老师,且做到了管理岗,从特教老师到汽车零部件销售,行业跨度之大,让人好奇是什么促使他彻底离开了这个领域。
2013年陈凯大学毕业,因为专业对口加之此前的实习经历,他的就业目标非常明确:要为特殊需要群体服务。恰逢那时这家大龄服务机构招聘,他就去了。
岗位也是他心仪的——个案管理员,在他的兴趣点上,能发挥他的专业优势,而且机构对有学历、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很重视,当香饽饽一样看,陈凯觉得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走对了。
“培训也比较完整,我们有很多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全国各地,我遇见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让我觉得自己并不孤独。后来我还能给别人上课,把学到的知识分享出去,很有成就感,所以尽管拿着很低的薪水,也一样留下来了。”陈凯说。
改变发生在一年多以后,陈凯所在的部门改革,优秀的个案管理员们被派驻到各地不同的服务点,到一线跟学员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我很认可这项改革,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如果我们对服务的个案都不熟悉,就很难真正做出符合心青年需要的个别化支持计划。”陈凯说。按照安排,他被分配到托养中心做服务主任,既抓个案管理,又要跟行政主任协调人事和财务工作。
“做个案管理员,核心内容就是评估学员的需求和期待,支持他们完成计划里的事,一切围绕学员的利益展开,但做到主任的位置,还涉及到了用人和用钱,在员工利益和学员利益发生冲突时,我就要选择和权衡,无法义无反顾地为学员考虑,这是我有点抗拒的。”陈凯说。他更愿意在服务上深耕自己,“本来做服务的人就少,稍微有一些能力的人,基本上工作几年都被挖去做管理岗了。”
(图源:unsplash)
这样在纠结中做了三年管理岗位后,陈凯在第六年有了辞职的心思。当时他已经结婚生子,再也不是单身小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中间涨过几次工资,但有限,一旦有家庭了,逢年过节亲朋好友问起来,压力就来了。”
陈凯也十分理解机构的难处,做大龄不易,机构不是不想给员工涨工资,而是没有富余的钱。“所以,我并不是说这个机构不好,如果我想留在这个行业,必定还是选择这家机构,因为这个平台非常专业,成长非常快。转行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厌倦了对‘人’服务这个事情,更想做对‘物’的工作,简单一点。”陈凯说。
当时同事和妻子也都劝过他,但最终还是尊重了他的个人意愿。
换工作后,陈凯发展得还不错,他性格外放,做事有热情,销售业绩一直在上涨。通过身边的亲朋好友,他也了解到了之前机构的发展和变化,那段承载着他年少理想的青葱岁月他永远都不会忘记。
“对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师弟师妹,我还是建议他们毕业后找对口的这种专业机构,尊重人才,成长会很快,也容易崭露头角。而且以后大龄心智障碍群体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虽然我离开了,并不代表这个行业没有发展潜力。”陈凯说。
国家发文保障特教老师福利待遇
在我国,因为地域不同,造成特教资源分布不均,特殊教育从业者的认知水平、专业能力、福利待遇也参差不齐、差距很大。
我们希望社会各界正确理解孤独症,了解、走进孤独症群体服务者的真实生活与工作状态,我们同时呼吁,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层面的推进工作,解决民办孤独症服务机构教师的职业身份和职称晋升问题,为大龄服务机构及其专业工作者提供持续支持。
2022年初,教育部等部门颁发《“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其中提到了“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包括——
●适当扩大普通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根据实际需求,优化公费师范生招生结构,倾斜支持特殊教育公费师范生培养;注重培养适应特殊教育需要、具有职业教育能力的特殊教育师资;加大特殊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培养力度。
●认真落实特殊教育教师津贴标准,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特殊教育事业。普通学校(幼儿园)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对直接承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
●县级以上教研机构应配足配齐特殊教育教研员。
●教师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将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机构中依法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特殊教育教师,纳入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范围,并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津贴补贴等。
未来两年,希望能看到这些政策落地执行,让特教老师的付出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也希望家长不吝啬于您的夸奖,时常给优秀的老师强化,为他们留在这个行业增添信心;希望学校的领导、机构负责人能够搭建起完善的人才成长体系,助力优秀老师脱颖而出,实现自我价值,这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因为一个目标——为了孩子。
(图源:unsplash)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
- 德州市社保中心组织开展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活动
- 郁亮关于房地产的最新判断
- 新sat写作多长时间
- 中超最新积分榜:山东泰山稳居第2,距离榜首只差5分!三镇升6
- 拒绝教师“躺平”,湖北一地出招
- 九江市人社局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逢八秩晋五·续摇篮华章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学术讨论暨摇篮课程成果分享活动
-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交流座谈
- “重礼兴乐”涵育师生家国情怀
- 上汽大众途观L(Tiguan L)和探岳怎么选?看完这篇就有答案
- 我省严禁艺考考点院校参与应试培训活动
- 深度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 十年大手笔!江苏高校同绘丝路画卷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 大量编内!福建多家好单位招人!
- 首届川渝“巴蜀杯”中学生排球联赛开赛
- 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五进入”活动
- 湖南娄底: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明年起,江苏开设6类艺术类省统考
- 我真的很棒——合肥市荣幼教育集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 快看:首列车亮相,郑州这两条地铁新进展来了!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淄博打开农民增收“新密码”
- sat阅读填空题的答题方法
- 主题教育|枣庄市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高效推进
- 昆明市工会驿站普惠日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