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门的精选书刊《你的能力,要学会用故事讲出来》,幽默有趣非常好玩!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3-27
手机版

  今日推荐:《你的能力,要学会用故事讲出来》 作者:王小辉。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后记

  故事可以批量生产吗?

  欧阳先生是一位出色的培训讲师,至少他自己会这样认为,从业十几年来,他已经替无数的人做过辅导和培训,有些很成功,有些则难免失败,但是总体上来说,他所说的那些故事都还不错。

  很难想象一个人在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时进行富有针对性的谈话,而这些谈话还必须让人觉得有意义。可是一旦人们试图去了解这一行业的真相,就会发现这个社会上有很多类似的导师和培训大师,他们都是语言高手(这里没有说是讲故事的高手),擅长煽情,擅长哗众取宠,和欧阳先生一样,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几乎时刻准备着几十个故事,这些大都是一些模式化的故事,他可以用这些故事来武装自己的演说,在不同的地方、不同听众面前自由切换。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鉴于故事的突出功效,人们可能会批量生产故事。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试图弄清楚人们在故事中说谎的动机,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曼利用隐蔽的微型摄像机记录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得出了一个惊人的数据:每个人每天平均撒谎3次。考虑到这还是一个平均数据,那么就不难理解那些所谓导师和培训大师为什么会脸不红心不跳地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励志”的故事了——如果将这些导师在不同地方所说的“个人经历”进行对照,就会发现有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

  前面的章节中提到过一个观点:一个故事最重要的不在于它是否真实,而在于让听众感觉到它是真实的。一些出色的演说家有能力蒙混过关,但面对大量的听众,他们仍旧需要一大堆不同的故事来应付了事,那么人类是否能够复制出一大堆打动人心的故事呢,或者说是否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手段批量制造故事呢?既然是批量制造,那么依靠人脑往往有些费事,电脑看起来倒是一个不错的工具。

  或许人们可以先在电脑中录入几万个好的故事,让电脑分析这些故事的基本模式,然后找出相关的规律,这一个过程就类似于人们对于素材的收集,或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只不过电脑的经历要远远短暂得多,也许只需要几秒钟,电脑就可以掌握几万个甚至几十万个故事,它们能够进行存档、归类、分解、分析,然后按照这些模式去创造新的故事。

  事实证明电脑拥有这种批量创造故事的才能,它们会和人类一样发明各种故事,有的故事内容同样非常精彩。最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不仅学会了写小说和写诗,还会自动创作歌曲,讲故事自然也不在话下。在一些电脑写作软件上,只要输入一些关键词,电脑就会提供很多作文和故事。比如输入“外婆”“亲情”“感恩”等关键词后,就会出现一大堆有关外婆的感人故事,内容大都是怀念外婆对作者的关心,或者讲述外婆一生都在为孩子付出的事情。

  电脑的确创作了情节,还额外赠送了很多感情,这究竟是机械式的组合制造还是具有艺术性的创造力呢?当电脑创造出更多听上去还不错的故事时,“电脑不能思考”的定论或许应该就此打断,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电脑不具备人类大脑那种复杂的思维能力,尽管它们的工作效率看起来比人脑要快上很多。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观点那样,故事的创作是一种经历和知识的积累,只有具备生活阅历的人,才能够说出好的故事,而电脑是没有阅历的,也许人类可以在浏览故事的时候留下更多的痕迹,确保电脑在短时间内获得“记忆”和“经历”。可是电脑的“经历”并不能激发创造力,而是提供一种单纯的拆分和组合的技巧。

  人的大脑具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体现在新颖性(某件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质)、非预期性(与人们在常规思维下的预期结果不一致)、价值(反映某件事物在美感和实用两个角度上所具备的吸引力)。电脑会创造一个新颖的故事吗?考虑到它们接收的信息,有可能通过组合来达到这样的效果,但突破常规的故事并不多见,至多只是选择一种新的组合方式,所以在某个故事中仍旧能够看到其他故事的影子,毕竟这些故事是电脑收集和整合素材的结果。

  举报/反馈

上一篇:南师附中新校区落户麒麟科技城
下一篇:走进“名师在线” |和平区:把“名师在线”公益活动做到师生心坎上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