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档案里有什么?可以自行保管吗?签了三方协议还算应届生吗?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3-27
手机版

  3月10日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档案局发布了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档案管理办法》

  明确了毕业生档案包含的内容

  ↓↓↓

  

  个人档案一般应包含以下材料:

  1.入学材料:一般应包括前置学历学生档案材料、加盖录取高校公章的考生电子档案信息纸质材料、新生入学登记表、新生入学体检表等;

  2.学习材料:各学习阶段主修、选修、辅修的各科类课程和教育教学各环节成绩登记表、学生实习总结等材料;

  3.学籍材料:各学习阶段学籍登记材料,以及保留入学资格、休学复学、转学转专业、退学等学籍异动材料;

  4.鉴定考核材料:各学习阶段学年鉴定表、军训鉴定表、品行鉴定表、学生实习考核结果等材料;

  5.毕业材料:毕业生登记表、学位授予证明等材料;

  6.奖励材料:在校期间获得各级表彰奖励的材料,包括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的登记表,各类奖学金登记表及其他荣誉表彰证明材料;

  7.处理、处分材料:在校期间违反校规校纪、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等形成的各类处理、处分材料及解除处分材料;

  8.服役材料:在校期间应征入伍服兵役的相关材料;

  9.其他具有保存价值、应予归档的学生个人材料。

  党团档案一般应包含以下材料:

  1.入团材料:入团志愿书、入团申请书、入团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团校学习结业)材料以及团组织形成的其他有关材料;

  2.入党材料: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群团推优材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发展党员全程记实表、预备党员考察鉴定表、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政审材料、党校培训结业材料、思想汇报以及党组织形成的其他有关材料;

  3.加入民主党派材料:加入民主党派的申请书、登记表等材料。

  点击蓝色字体查看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档案管理办法》

  全文。

  档案,是每个中国大学生都绕不开的话题。

  毕业生档案是学生毕业前家庭情况、学习成绩、身体状况等的文字记载材料,是用人单位选拔、聘用毕业生的重要依据。在校时叫学籍档案,毕业后叫人事档案。档案里主要有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学习成绩单、在校期间的一切奖惩材料、入团入党志愿书、毕业离校前的体检表等材料。总的来说,档案就是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人事管理和服务的依据。

  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求学,高校毕业生们都将面临调档问题。

  然而,不少同学还不太清楚什么是人事档案,对档案的具体作用、应当如何保管等问题更是云里雾里。

  别担心!这期全是干货,一定能解答你关于人事档案的疑问。快快收藏吧!

  毕业生档案有什么作用?

  毕业生档案在校时称为学生档案,毕业后被称为人事档案。可以说,它是个人政治面貌、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的记录,也是人事管理和服务的依据。

  别小看这份档案,之后在工作中办理职称评审、报考公务员、入党政审、养老待遇核准等事项时,都用得上档案记录的这些信息。

  没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档案应当放在哪儿?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可由高校通过“邮政EMS标准快递”形式转递至户籍所在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保管。

  比如,在北京毕业离校时还未就业的江西省九江市户籍地的毕业生,他们的档案就要邮寄到九江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毕业生生源地和户籍所在地不一致,档案邮寄地址应填哪个?

  在非公单位就业或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当生源地和毕业时的户籍所在地不一致时,一般将档案邮寄至户籍所在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

  在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一般邮寄至工作单位。

  档案可以存放在非户籍就业地吗?

  除超大城市外,在非公单位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可存放在户籍地或就业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

  超大城市的具体政策可咨询当地人社部门。

  对在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档案由毕业生所在的机关、事业单位保管。

  什么样的机构可存放毕业生档案?

  县级以上(含县级)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机构,可保管在非公单位就业和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档案。

  在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档案由本单位保管。

  毕业生可以自行保管档案吗?

  不可以。有关部门明确规定,严禁个人保管自己的人事档案。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0号)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具体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管理。严禁个人保管本人或他人档案。如是个人保存的,请尽快将人事档案存放至户籍地或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毕业生档案存放收取费用吗?

  不收取。自2015年1月1日起,已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

  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在哪里查询?

  人社部在门户网站发布了地方人社部门所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信息,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可登陆https://chrm.mohrss.gov.cn/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信息/,查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信息。

  档案遗失怎么办?

  情况一:

  已经毕业多年,一直就没管过档案,完全不知道自己档案在哪里。先不要慌,你的档案这种情况应该还能找到。

  如果你毕业还没超过2年,那么回学校问问相应的档案负责人;如果你毕业超过了2年,到你生源地人社局进行查询(可以拨打人社局电话,可以请工作人员帮忙查询,一般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即可。)

  情况二:

  档案在调档途中或者自己手里丢失。这种情况基本就是档案丢失了,只能去补办档案。

  首先,你需要在你所在单位办理一份档案遗失证明;然后,按照档案内需要的材料到学校一一补办。

  离职后,如何把档案转回户籍地人才服务中心?

  本人或委托有关人员到户籍所在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办理调档申请,由原单位将你的人事档案转递到相应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

  应届生毕业

  参加工作、考研或暂时没有工作,档案有哪些去向?

  一是如果参加工作了,且工作单位有档案管理权限,可以将档案发至所在单位;如果工作单位没有档案管理权限,可以委托单位所在地人力资源市场进行管理;也可以发至生源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管理。

  二是如果暂时没有工作,正处于待业期,档案可由高校通过“邮政EMS标准快递”形式转递至生源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三是如果继续考研,档案可发至生源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若考研被录取,应及时进行档案调动,并将档案发至即将就读的学校进行学籍档案管理。

  出现弃档、丢档等情况,会有什么影响?

  毕业生到工作单位报到后,应向人事部门查询自己的档案是否已及时到达。如果较长时间仍未到达,应立即与学校联系,查询档案邮寄机要号或EMS号,了解档案下落,避免因长时间延误而造成档案遗失。如果发生毕业生档案遗失,将可能影响工龄认定、职称评审、政审等手续办理。

  如何查询自己的档案存在哪里

  建议登录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http://zwfw.mohrss.gov.cn/)并注册,在“就业创业”板块的“跨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专栏进行查询。目前,该平台支持档案基础信息数。据已被上传平台的流动人员在线查询存档情况。或者致电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进行查询,机构联系方式在平台查询。

  “应届生身份非常重要”

  “一定要好好把握应届生身份”

  丢掉应届生的身份

  可能会错失许多机会

  那么

  如何界定应届毕业生身份?

  毕业后应届生身份可保留几年?

  怎样保护应届生身份?

  毕业前需要弄清楚的那些事情

  小编为大家统一解答

  ↓↓↓

  如何界定应届毕业生身份?

  根据《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①应届生的分类

  当年应届毕业生:国家统一招生的高校学生在学的最后一年,即将毕业但还没拿到毕业证,处于实习或待业状态;

  择业期的应届毕业生:已经拿到毕业证,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在择业期内。

  国家规定的择业期为2年,有些地方延长至3年。

  “择业期的应届毕业生”需满足以下条件:拿到毕业证;在规定择业期内没有与任何单位签订任何形式的劳动合同、无缴纳社保记录;户口、档案等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人才市场。

  ②应届生身份的现实界定

  在企业招聘中,“应届生”大多指“当年应届毕业生”,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要求20XX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招聘公告中提到的“应届生”大多包含“择业期的应届毕业生”在内。

  这也提醒我们,如果同学们希望进入企业工作,一定要好好利用在校最后一年的机会,通过校园招聘找到心仪工作。如果立志从事公职,也要好好利用应届生身份,不要随意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保哦~

  应届毕业生身份的重要性

  1、考公考编

  在考公考编时,很多招聘岗位都是针对应届生的,只有应届生才能报考。以及选调生资格,要求在校的应届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选调。在公务员考试中,多一个限制就能减少很多竞争对手,很多没有应届生身份的考生,只能报考三不限(不限专业、不限学历、不限户籍)的岗位,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2.校园招聘

  应届生的身份在找工作中优势满满。无论是国企、世界500强企业还是互联网大厂,基本上都会有校园招聘,而且只面向应届毕业生。相较于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的难度要小得多。对于应届生求职来说,参加校园招聘是最优选择,也是进入一些名企的最高效的方式。

  3.人才落户和毕业生补贴

  许多城市为了长远发展,希望留住和引进人才,出台应届生可直接落户的政策。很多城市还推行了毕业生补贴这一政策。

  你关心的问题在这里

  1、什么是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是为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所在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经协商签订的协议。协议书也是学校派遣毕业生的依据,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学校将根据协议书的内容开具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同时转递学生档案。

  如果毕业生未签订就业协议书,学校将把其关系和档案转递回原籍。每位毕业生各拥有唯一编号协议书(一式三份),实行编号管理。

  2、签三方协议的目的是什么?

  “三方协议”用于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实习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能够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应届生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下国家最新发布的规定,2023年之后国家不再发布报到证,不再将报到证作为解决落户等相关问题的凭证。)

  3、签订了三方协议,还算是应届生吗?

  如果签订了三方协议,但是没有毕业且尚未入职(没有使用派遣证和报到证)或者两年内选择公司工作,不交社保的,仍然算作应届生,还可以参加校园招聘、报考公务员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违约,需要承担支付违约金等相关风险哦!

  4. 签三方协议影响考公的应届生身份吗?

  不影响,一般三方协议上会写明“考上公务员、研究生,三方协议自动失效”。签署协议前,仔细观察三方协议上,是否有此类条款,如果没有,建议不要随便签,另外要看看是不是有解约金条款,有可能解约时需要赔偿用人单位。

  5. 签了三方协议,学信网显示非应届毕业生?

  很多同学会担心签订了三方,会影响本年度国省考、事业编、银行、国企等报名,其实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影响的,不管你有没有签三方协议或者其他劳动合同,也不会改变你是2022年应届毕业生的事实,除非有些单位特别要求。

  应届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这些就业协议和组织部、人社局对“应届生身份”认定无关。所以不要怕毕业前签署的协议。

  6. 签了三方协议就等于签了劳动合同?

  划重点:三方就业协议书≠正式劳动合同

  7. 三方协议什么时候会终止?

  三方协议只是应届生与心仪公司达成入职的凭证,防止公司出尔反尔。三方协议只在签劳动合同前有效力,当毕业生拿着报到证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劳动合同一签,三方协议就失效了。

  一般签订劳动合同后失去应届生身份。

  8、应届生身份何时失效?

  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后就会失去应届生身份;超过择业期,不管是否找到工作,应届生身份都会失效。

  9、社保与应届生身份是什么关系?

  上学前有社保记录不影响应届生身份:读大学前有社保记录,一般不影响大学毕业后的应届生身份;本科毕业后有参与工作,有了社保记录,在读研毕业时不影响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

  上学期间有社保记录影响应届生身份:以应届生身份报考公务员相关岗位,在公务员录取过程中,会被要求缴纳“无社保缴纳记录”证明。

  注意:对于“二次入学”,即工作后又继续攻读全日制学位的同学,一定注意在入学期间暂停缴纳社保,否则可能影响最终应届毕业生身份的判定。

  10、海归算不算应届生?

  教育部留学中心明确规定:留学回国人员不分应届往届,一律没有三方协议,是否为应届生,由用人单位界定。换句话说,决定是否可以参加某个公司的校招要以这个公司对毕业时间的要求为准。

  目前,每家企业对毕业时间要求不尽相同,可以说“1000个企业,就有1000个毕业时间设定”,有些企业对毕业时间限定很严格,有些却很宽松,但一般来说:

  金融类:外资银行和投行接受毕业两年甚至三年内的同学投递。

  互联网类:一般毕业一年以内可投,如腾讯、阿里、百度等。

  快消类:一般毕业后两年都可投,一些快消品牌都接受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学生。

  在此

  小编提醒同学们

  务必重视自己的应届生身份!

  同学们要提前认真考虑好

  自己的发展方向

  做好充足的准备

  珍惜应届生的宝贵身份

  在有限的条件下

  创造无限的可能

  出品?|?党委宣传部

  来源?| 大学之大

上一篇:2022各教育阶段招生,每123个小学生对应68个普高生、34个本科生
下一篇:高校老师的选择-泰国教育学博士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