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礼仪”应从何时开始?《三字经》引用了两则习礼仪的故事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3-29
手机版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为人父母者,在启蒙阶段,要教会孩子“习礼仪”。在古人的教诲和实践里,我读到一条核心信息:习礼仪这件事,需要从父母自身做起,从胎教开始。

  

  资料图(图文无关) 摄:吴镝/北晚在线供图

  《三字经》引用了两则习礼仪的故事,黄香九岁为父亲暖被窝,孔融四岁把大的梨子礼让给兄长。从这两个典故中可知,古时的世家大族教孩子习礼仪的年龄应该小于四岁,差不多在两三岁的时候。可能还不止,还要更早。

  有人说,教育可以早到胎教,甚至可以早到胎教之前,也就是做父母的自己教育自己。教育自己比教育孩子重要,那才是胎教之本,也就是古人所谓的身教。

  中国古人具有无与伦比的教育智慧,也有他们令今天的人们望尘莫及的教育实践,《史记》《列女传》等文献里多有记载。

  《列女传》记载:“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大凡怀孕的妇女,睡觉不侧身而卧,站立时不左歪右斜,不吃不洁净的东西,不坐位置不正的座位,不观粗俗的举动,不听靡靡之音。晚上听人诵诗,接受圣明之道。只有这样,生下的儿女方能品貌端正,才识过人。

  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文王的时候,就进行了胎教。据《大戴礼记·保傅》篇记载,太任品行端庄,德行高洁,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太任在怀文王时,非常注重胎教,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

  她认识到,母亲所接触的外界事物都会感应给胎儿,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接触恶的事物就会产生恶,接触善的事物就会产生善。所以形象、声音尤为重要。

  她晚上就命乐官朗诵诗歌,演奏高雅的琴乐给她听。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太任教一而识百,触类旁通。太任被誉为“中国胎教先驱”,正是因为她谨守日常“德之行”,注意孕后“慎所感”,说周文王优秀是科学胎教礼仪胎教的结果,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文王在母亲教育下,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业。后来,实行胎教就成了古代妇女的一项任务。

  孟母也说过这样一段话:“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南北朝时的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列有“胎教之法”。南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教育专著《小学》中,就以“胎孕之教”为首论,认为人受教育应从胎内开始。

  《三字经》讲“礼仪”的塑造,强调抓住“方少时”,这对今天的人们亦有不少启示意义。虽然“习礼仪”要从胎教开始,爸爸的教育当然也不可以缺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亲就需要更高境界地谨言慎行、修养身心;如此,晚上诵《诗经》、陪赏乐、讲历史、说故事的那些事儿,也都可以由爸爸来完成了。

  (原标题:“习礼仪”应从何时开始?)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季云

  流程编辑:u099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你及格了吗?作文写跑题的可不少
下一篇:重磅!2023年青岛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招生政策发布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