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公开课的讲解方式平时不会用,学校还搞竞赛,教师的苦衷谁懂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3-30
手机版

  当老师应该是很多人眼中非常体面的职业。都说学生是家长的“软肋”,甚至被调侃成“人质”,没到迫不得已的程度谁也不敢不尊重老师。

  但是换成教师群体,他们却未必觉得这个职业多吃香。要是以前那个时代,尚且可能体面,现在一线教师反而像是“木偶”,很多东西身不由己。

  “讲课已经是最轻松的事”,教师辞职后坦言,其他压力更大

  有位年轻女老师在工作五年后,毅然选择辞去工作。她曾是一名班主任,但总结辞职原因,令她最心力交瘁的不是讲课,这反倒是最轻松的事。

  

  真正让人身心俱疲的,是各种评比、竞赛,还有跟家长和领导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情况说出很多老师的心声。有同行表示,如果不考虑到扔掉编制可惜,自己早离职了。

  现在家长们不理解,为啥很多作业交给他们检查,也有家委会帮忙处理日常事务,怎么老师还喊累?因为大家没有看到,老师在办公室都忙些什么。

  有的学校要求必须弄手写的纸质教案,以表“认真指数”。有些学校热衷“素质教育”,一面以学生成绩做升职要求,一面又让老师们参与“第二课堂”。

  

  还有搞不完的公开课,填不完的调研表格。有的还要求拿电子软件记录自己的工作。比如,留作业明明可以写黑板上,非要让老师和学生“落实到APP里”。

  明知公开课的方式平时不会用,学校为何还搞竞赛

  这种情形连一些专家也看不下去,为教师发声,呼吁减少非教学活动以外的工作,让他们回归到传授解惑的本职工作。

  但有种形式却常被忽视,甚至在外人眼里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那就是“公开课”。这类课堂是以公开形式让领导和同事观摩的,通常还会进行评分。

  

  其原则通常是更新颖、更生动的教学方式,鼓励创新。这个初衷倒是非常好的,可现实中,越来越多老师提到公开课已经很头疼,它已经偏离了初衷。

  不要说专业的教师,就连同学们也能感受到,这种课堂跟平常上课太不一样了。弄道具、排练节目,甚至举手发言也可能是提前安排好的。

  为了在公开课上“不出错”,通常在确认参与班级之后,老师和学生们会专门提前花时间“预演”。这个“演”字用得很贴切,仿佛上课和教课成为一种表演。

  

  经验多的班级都总结出经验了:举左手是不会,举右手是会,总之在评委面前一定要足够活跃,给老师和校领导“面子”。

  而现实中,那些教学内容如果真的广泛应用,素质确实培养出来了,但估计学生们的成绩要沦为末流。真正要应对中高考的话,公开课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提高成绩。

  可是明知道是这么回事,为何学校和上级单位还是喜欢搞这类竞赛呢?首先这确实是走向素质培养和教学创新的一种“试验”。

  

  确实有些竞赛弄得老师和学生疲倦,但我们还是必须承认,公开课还是存在一定的必要性。随着生源数量的骤降,以后可能这种新颖形式真的是趋势。

  但公开课目前的弊端也明显,重点不是课堂本身,而是有些学校喜欢“走形式”。倘若少些功利化的目标,让公开课有更轻松更真实的状态,老师不会那么反感。

  目前公开课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教师的苦衷谁能体谅

  武将年羹尧曾经讲过,不尊敬老师的人是不值得交的。但现在无论家长还是管理岗位上的领导,似乎随口一句话就想质疑教师的工作。

  

  公开课更是引来各种层次却没有一线经验的领导来“指点”,让老师感到纸上谈兵,难有说服力。可是想要晋升职称、保住工作,参与公开课竞赛又是必要的环节。

  那些越是务实的教师,反而越不愿意参加;最后擅长走形式和迎合领导偏好的老师,反而更受肯定。而这些苦衷是外行难以理解和体谅的。

  直面“真实”也许正是教育行业更需要的思想吧。领导们眼中表现满意的公开课,可能是老师跟学生反复训练,耗费大量时间换来原本对学习意义不是很大的课程。

  评价老师的优秀程度,真的能用公开课来判断吗?有人因为紧张,一次小的失误就被打入“末位”行列。希望一线教师的工作可以得到重视。

  【话题】你觉得公开课怎样改善才好?

上一篇:新生儿体重过低危害大!准妈妈孕期增重多少才合适
下一篇:官宣!苍南体育中考有变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