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共议国际化学校课程的科学教育新趋势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1-05-24
手机版

本文转自【大众网】;

近日,第二届国际化学校课程发展大会于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幕。来自国内外的600余名专家、校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分享课程、教学与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体会,共襄新形势下中国特色国际化学校课程融创之路。

据悉,本次大会主论坛的主题为 “新课程、新评价、新教学——新形势下的融创之路”,涵盖四大国际课程体系、主论坛及九大课程主题论坛,以及广东名校名企参访、名校特色课程观摩(直播)、主题工作坊、高端闭门会议、行业研究报告发布、校长交流晚宴、教材及教材用品展览会等多种精彩活动。

过去一年里,快速变化的国际关系形势和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对国际化学校的课程发展、教学实施与升学选择带来了直接影响。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们齐聚于此,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教学、新评价,探索新时代国际化学校课程发展的融创之路,意义非凡。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原教育参赞陈跃在致辞中表示,在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探索适合中国的现代教育模式上,国际教育具有先天的优势。国际教育要坚持扎根本土、放眼世界、融会贯通,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路。

在随后以“融课创智、教优学成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中,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东亚区总监赵静在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上强调了“融合”的重要性——她认为技术是为人服务的,技术与教育不是谁代替谁的关系,而是根据现实情况将技术与教育相互融合,发挥最大作用,共同为学生学习助力;IB中国区发展与认可副经理朱春凤,在高质量人才的定义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表示“因材施教,人人都是人才”,我们应该给教师和学生发言权、选择权、主导权,在三大权利的赋能下,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同时她也相信“改变的力量”,从改变自己到改变社会,实践中自然能够磨炼出人才。

未来公民必需的核心技能

九场课程主题论坛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分别为创新与实践——IB世界学校论坛、剑桥国际专场论坛、ACT GAC专场论坛、培生爱德思专场论坛、牛津AQA专场论坛、艺术素养课程论坛——戏剧教育:融创之美,教育之魂、阅读素养课程论坛、北美OSSD国际课程论坛、营地教育论坛,近百名中外嘉宾围绕课程、教学与评价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剑桥国际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曹文提出了最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课程的三大特质:一定要从课程相同点入手;渗透课程不同点;课程能够让大家成功走出去,而且走出去能成功。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副校长张绍武在其《引领未来教育,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的主题演讲中介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与国际教育、国际课程的目标是共通的。由此,张校长从丰富性、时代性、选择性、关联性四个维度分享了自己在课程设计实践中的理念和经验,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对国际课程的融创逻辑做了具体阐发。

英语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集团基础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沈璐指出,国际课程建立在对人本主义的思考和对科学证据的架构上,正是中国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比较欠缺的,也希望能够通过国际课程去反思现在的教学,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更好地执行国家课程。

妙启思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作为Twig Education(妙启思教育)在中国设立的独资子公司,也受邀参加了第二届国际化学校课程发展大会,并为国际化课程发展带来了体系化的、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如面向全球科学教育机构、教师及学生提供3-18岁融合式科学课程及资源平台,包含基于NGSS研发的核心科学课程,配套科学短视频、实验指南和教案的教学同步资源库,以及教师培训课程及分级科学读物等。这些丰富的课程及教学资源,都为国际及本土学校提供了创新课程设计参考,并为教育机构实现21世纪课程快速转型带来了有效且丰富的支撑。

STEM教育的趋势和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讲师王立东博士强调,要在哲学的层面去讨论未来与教育的话题,家长及学生多元化的选择和需求,决定了现在教育多元化的呈现。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未来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时代,人工智能专业短期内也会需要积累大量人才,而我们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积累人才,准备好去拥抱生命科学世纪和人工数据时代,是培养人的基本素养。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统称,但这四个学科并不是单独而孤立存在的。加拿大安大略省STEM教师协会前主席Nathalie Rudner在讨论中指出,包含加拿大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STEM人才的培养。 加拿大先后推出了多项政策与指标来规划全国基础教育在STEM方面的纲领性需求。STEM课程重点加强了对学生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科学素养:即运用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过程;二是技术素养:即使用、管理、理解和评价技术的能力;三是工程素养:即对技术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四是数学素养,即学生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育决定未来,基础教育更是占据了决定因素。妙启思教育(Twig Education)亚洲副总裁吕慧女士介绍道:“未来人才的培养,不应只围绕如何帮助大家积累知识,而是要注重“知、行、思”三维学习模式的培养。Twig Education(妙启思教育)始创于2009年,旗下的妙科课程(Twig Science)正是秉持了三维学习模式的理念,基于真实现象出发,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汇集多媒体内容、数字化资源、问题探究和动手实验等多样化教学活动,提供课程场景化设计和沉浸式学习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驱力,培养学生具备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能胜任未来的核心素养。”

在4月27日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展览上,妙启思教育带来了 “重塑科学教育私享会”,与参会嘉宾分享了全球STEM教育发展趋势与最新进展、NGSS三维学习模式、现象式学习、模块化STEM课程案例、妙启思未来学校STEM实践项目介绍和妙启思教学资源等现行课题,以具体案例切实回应了论坛中关于国际化人才发展的思考和STEM的实践课题。

据了解,本届国际化学校课程发展大会秉承2010年于上海召开的第一届课程大会权威、专业、前沿、务实的风格和成功经验,在嘉宾阵容、会议模式和展区创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拓展和提升,旨在聚合国内外教育及相关领域专家的智慧策略、汇集拓展行业细分领域资源、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共享平台,多维度解读、跨领域融合,共襄共迎教育国际化的壮阔未来。

上一篇:沿黄9省(区)携手共奏职业教育“黄河大合唱”
下一篇:武汉城市圈九市达成同城化发展协议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