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863计划”?它的顺利实施要感谢这位“女司令”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3-31
手机版

  何为“863计划”?它的顺利实施要感谢这位“女司令”

  1986年7月1日,51岁的朱丽兰卸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职务,上任国家科委副主任。这个任命表面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这绝不是什么官运亨通,对朱丽兰来说,往昔50年岁月里在科学大道上虽也经受过几次重大考验,而这次是最为严峻的一次挑战。

  这是为什么呢?

  

  01什么是“863计划”?所谓“863计划”,就是1986年3月3日,我国4位著名科学家王大衍、王滏昌、杨嘉樨、陈芳允联名给中央写信,强烈呼吁:应尽快发展我国的高技术,跟踪世界先进水平。认为:“此时不抓,就会落后到以后翻不了身!”

  两天后,小平同志指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我国政府迅即成立了领导小组,编制我国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

  

  这项计划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20世纪极为重要和艰巨的一场大战役,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迈进国家科委的第一天,朱丽兰就知道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重到她甚至没能力掂出它的分量,因为,她将领导实施“863计划”。她既感到无比幸运,也感到无限压力。

  “863计划”从当时世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需求出发,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1996年,在原有的海洋技术专项的基础上,又将海洋技术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列入“863计划”。

  

  02科学界的“花木兰”“863计划”于1987年3月正式开始组织实施,作为这场高新技术战役的“总司令”,朱丽兰一上任就把自己的命运与这场战役紧紧连在一起:

  “我可不是温柔的女同志,在化学所人家都叫我‘厉害的老太婆’。虽然厉害,但我没坏心眼,我到科委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朱丽兰的就职演说,朴实却掷地有声。

  从实施这项计划起,朱丽兰就定下了基调:既要创新,又要使创新与产业结合。她克服体制落后、经费不足等重重困难,四处奔走,八方协调,以真诚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众多科学家们的尊重与信任,促进多项高技术在许多产业上开花结果。

  

  比如生物技术,“863计划”实施后,短短几年便取得突破进展的,一是乙肝疫苗由进口变为出口,我国制药业、医院与乙肝患者普遍受惠;二是杂交水稻不仅产量翻番,品质也大大提高,杂交水稻技术成为享誉世界的又一项“中国奇迹”。

  还有,由于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集中众多专家日夜兼程攻关,我国这项技术从无到有、硕果累累。比如我国的空调制造业就因为采用了这项技术,空调机的品质才得以日渐精进精进,不仅可以PK进口货,还诞生了世界品牌。

  每当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出炉时,人们往往只沉湎于享受它给生产生活带来的惊喜,却不知道成功的背后,凝聚着科学家们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眠不休的辛劳和磨砺。

  作为“863计划”的掌舵人,朱丽兰为之付出的心血又何尝会少?

  用朱丽兰自己的话说:“现在事情很多,本世纪最后的一个机遇一定要抓住,一点时间也不敢浪费。一天24小时,时间是个常数,那方面浪费了时间这方面工作就必须做得少,还有,要学习,只有懂得如何学习,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

  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办公室无数个夜晚的灯光便是见证。只要没去外地出差,下班后她就要在办公室读书学习,10年间她写下的读书笔记竟有上百本。

  

  03硕果累累倍感欣慰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各自攻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6年,也就是“863计划”实施十周年之际,朱丽兰在十年总结报告中指出,“863计划”按照纲要的要求进展顺利,取得许多重大成果,缩小了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据统计,“863计划”实施十年,在民口领域,共取得研究成果1200多项。专家对计划选择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评估,认为60%以上的技术在水平很低或几乎完全空白的基础上起步,但到此时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1%达到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还有25%仍然落后或大大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有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863计划”以相对较少的投入(100亿元人民币),在15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在民口6个领域的230多个专题研究方向,共资助项目近5200余项,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篇,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000多亿元。

  

  1998年3月,朱丽兰升任科技部部长,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对高科技的需求,她的心情更加急切,立即着手部署“863计划”第二期工作。

  2016年,随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出台,“863计划”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29年来,“863计划”在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海洋技术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方面,均有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批相当于“两弹一星”的重大科技成就,大幅度增强了我国在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比如让国人引以为傲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就是由“863计划”倡导者之一陈芳允院士提出的“双星定位理论”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正是“863计划”孕育了北斗、成就了北斗。

  

  2001年2月,66岁的朱丽兰卸任科技部部长,但搞了一辈子科研工作的她,始终不曾放下对科技发展的关注与热爱。如今,85岁高龄的老人还担任着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继续为我国科研事业发光发热。

上一篇:想当董秘?为什么董秘能拿很高薪水
下一篇:南通医保热点问题解答之职工个人账户篇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