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2022 年报:2023 年关键词,是信心!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4-01
手机版

  内容来源:整理自网络公开资料。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 &值班编辑 | 青羊

  第 7339 篇深度好文:6780 字 | 17 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笔记君说:

  上一年,任正非一句 " 让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 ",刷屏网络。

  华为都这么悲观,其他企业的日子一定也不好过。很多人的信心一下跌倒谷底。

  今天(3 月 31 日)下午,华为在坂田基地发布 2022 年年报,报告显示,2022 年营收 6432 亿元,同比增长 0.9%,净利润 356 亿元,利润下降 68.7%。

  华为 CFO 孟晚舟表示,2022 年利润下滑,但是年末净现金 1763 亿元,足够支撑未来几年的投入。

  " 我们依然存在,未来依然存在,这是财务稳健的最好诠释。面向未来,我们有压力,更有信心。"

  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2023 年,是华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天的华为,就像梅花,梅花飘香是因为它经历了严寒淬炼。我们有信心战胜艰难困苦,实现可持续生存和发展。"

  伟大的华为,再一次从困境中,向前迈出了一步。

  梅花香自苦寒来。

  今天这篇文章和你一起聊聊,任正非如何带领华为走出困境。

  一、任正非的 2 个 " 底层逻辑 "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讲过:" 伟大的将军们,是在茫茫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点燃,用微光照亮队伍前行。"

  华为之所以具有很强的转危为机、化险为夷的能力,主要是因为任正非有两个底层逻辑:

  1. 向死而生:" 华为明天就会死亡 "

  任正非经常讲,比尔 · 盖茨说微软离死亡永远只有 180 天,但是华为明天就会死亡。

  在他的逻辑里,企业的死亡是必然的。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 2.5 年,世界 500 强的平均寿命也不超过 20 年,一个企业想长期地活下去是很难的。

  任正非:" 过去我们说,活下去是华为的最低纲领;现在变了,活下去是华为的最高纲领。"

  正因如此,华为的核心员工都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当一个企业对死亡这个命题有了深刻解读,危机到来时就不会感觉那么痛苦了,会坦然应对。

  2. 苦难倒逼: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这句话源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故事,再生的凤凰跟以前已经大不一样。

  火就是痛苦、考验、磨砺,在任正非看来,巨大的灾难和痛苦可以倒逼企业前进、激发企业活力,可以把华为逼得更强大。

  任正非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已经 33 年,企业的活力在减退,但是这次美国让我们的活力又燃烧起来了。

  下面这张是华为经典的 " 芭蕾脚 " 图,图上写着罗曼 · 罗兰的名言 " 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这句话用在华为等追求卓越的企业身上非常合适。

  组织进化跟生物进化的原理几乎一样,一旦环境发生巨变,就会发生两件事:一是诞生新的物种;二是老物种加快进化速度。

  放到组织环境下来看,危机是组织的转化器与加速器。无论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颠覆,还是原有业务的加速进化,都与危机直接相关。

  比如,华为在战略布局里,早已就芯片和操作系统做好了准备,知道早晚有一天会用到,但没想到会这么快,正是美国的行动让它们得以加速落地。

  二、任正非的 " 逆境领导力 " —— 5 大举措

  回顾华为的发展史,2002 年在三重打击之下跌入谷底是华为成长阶段遭遇的最大危机。从 1987 年成立到 2001 年,华为一直保持正增长,2003 年之后至今也一直是正增长,只有 2002 年出现了增长拐点。

  2002 年,华为遇到三重打击:

  一是 " 港湾事件 "。任正非与李一男之间的 " 父子 " 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二是内外交困。华为主营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基本已在 35% 以上,增长空间有限;2001 年华为才开始大举进军国际市场,2002 年与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巨头正在进行拉锯战,仍处在亏损阶段。

  三是美国干预。2002 年起美国做出重要的战略调整,由此前主要靠商务部施压,改为由国防部为主、商务部为辅,正式警告跟华为合作的美国企业并对相互交易进行审查。

  今天我们看到的打击,早在十八年前已经露出端倪。

  任正非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但当他第一次看到企业往下走的时候,同样会产生恐惧与担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加焦虑症,但是他的应对方式让他与一般人有了区别。

  我们可以用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 罗斯福的一句话来归结逆境领导力法则:" 恐惧最大的问题就是恐惧本身。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内心所恐惧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

  要主动飞越危机," 勇敢去做 " 是最重要的,以下是华为飞越危机的五大关键举措。

  举措一 | 止血:确保现金流安全

  为了确保现金流安全,任正非当时主要做了三件事。

  1. 瘦身:任正非并非简单地裁员,而是三段论:减员、增效、涨工资

  减员本身不是目的,增效才是,因此减员包括两个基本套路:一是结构化,减掉的人员是与企业价值观不符的、与业务发展需求不匹配的人;

  二是要有配套举措,比如裁员的同时要调整组织架构,并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或者与其他公司合作等手段让减员的同时增强能力。

  减员的目的是增效,任正非提出人均产出要持续提高。一旦人均产出提高,就可以涨工资。华为有一个口号,5 个人的活 4 个人干,发 5 个人的工资。

  2. 收紧:即砍掉或减少现金流贡献弱的业务支出。

  以华为收紧的一个核心策略为例。

  当时华为有一个中低端数据通信的产品线,不断投入但很难赚钱,2002 年就与美国的 3Com 公司洽谈,双方成立了合资公司,拿到了 3Com 给的 10 亿元人民币现金。

  举措二 | 提气:激发团队奋战勇气

  现金流是企业经营的物质基础,一个企业在面对危机时,更可怕的是精神垮掉。

  李一男 2000 年成立港湾公司之后,两年内就挖走了华为 600 多名核心员工,当时华为的军心涣散,许多人对公司的未来感到悲观。此时此刻,任正非的领导力成为提振士气的关键,他采取了三个重要举措。

  1. 领导垂范

  任正非带领中高层管理团队做了三个以身作则的动作:

  一是冲锋在前,比如 2002 年任正非亲自挂帅,主抓了资本运作拿 " 棉袄 "、战略性业务突破、核心业务成长三项工作。

  二是管理层下沉,许多原本坐在后方机关里的管理者都到一线去,多位营销副总裁到国际市场去做国家代表,直接带兵打仗。

  三是减薪,这一点不建议效仿,当年华为管理层的减薪动作很小,不久又恢复了,更重要的是表明以身作则的态度。

  2. 激发团队

  单单领导层有活力还不够,还要激发团队。

  一是信心传递。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员工会听信谣言或只看负面,必须鼓舞他们正向思考和行动。

  比如当时任正非讲过两句话:

  " 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着你的队伍前进 ";

  " 现在是我们发展的最好时期,因为我们的对手都已经残了,我们还能活着前进,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光明。"

  二是鼓励参与。

  危机之前,华为的管理方式更多是领导在上面决策,下面执行,但到了这个阶段一定要大家参与进来、一起战斗,管理模式从命令式逐渐调整为参与式,由此带来巨大的集体能量。

  三是直面现实。

  危机时刻不要忽悠、不要唱高调,更核心的是直面现实。华为当时做了三件事:

  一是告诉员工,市场到底是怎样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虽然不好,但不用担心;

  二是告诉员工,竞争局面是怎样的,友商的情况是怎样的,大家半斤八两甚至有人更惨;

  三是告诉员工,我们有前进的机会和方向,只要大胆努力地去做,就有活路。

  3. 上下同欲

  危机到来之前的 2001 年,任正非发表了《华为的冬天》一文,当时在公司每个团队内部组织了三个主题的大讨论,即:在华为的冬天里,我自己应该怎么行动、我的团队或我的部门应该怎么行动、你建议公司怎么行动。

  讨论激发了大家的共创热情与内在动力,将自上而下的推动变成了上下联动。

  举措三 | 突破:聚焦城墙口饱和攻击

  有了现金流做棉袄、提振了精气神之后,要做的是赚钱、成长、走出危机。华为的举措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1. 压强原则

  所谓压强原则,指在看准的战略业务上投入 " 范佛里特弹药量 ",即饱和性打击,聚焦关键目标投入超过正常时期数倍的兵力和炮火资源。

  2002 年,华为发现国内业务确实没有增长希望、必须在国际业务上突破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坚决的措施。

  比如,将国内市场的一二流人才全部放到了国际市场,用二年时间使国际市场从相持阶段快速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实现了盈利性成长,使对手来不及反应。

  2. 组织裂变

  面对危机时,要尝试新的业务、试验新的商业模式,但不要在老的组织内部孵化,要用尖刀班、小分队的模式独立突击。

  为了降低华为只有运营商业务带来的风险,2002 年起,华为在郑宝用的领导下启动了企业网络业务,由独立的小分队负责开拓,不受传统业务规则流程的约束,实现了快速成长。

  3. 即时激励

  为了取得战略业务、新业务的突破,常规的激励模式面临挑战,季度奖、年终奖等等都存在时效性不够的缺点,不利于实现快速突破。

  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华为做了一些短平快的节点奖,不以必须产生利润为标准,在此之前就设置一些奖励的节点。

  比如:搞定关键客户就能获得 " 客户关系奖 ";能进入战略市场、在城墙上找到突破口,实现从零到一,不管做多大单,都能获得 " 市场准入奖 "。

  举措四 | 绑定:打造利益共同体

  危机时期可能还会出现一种麻烦的情况:当业务普遍受到冲击后,很多部门开始自扫门前雪,甚至出现 " 见死不救 " 的情况。华为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

  1. 力出一孔

  华为打造了三项协同:横向协同(业务关联方协同)、前后协同(前方与中后台协同)与内外协同(与供应链或生态链上的相关方协同)。

  比如,美国的一系列行动对华为的供应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华为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与供应商的沟通频繁高效,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更好地协同、共渡难关。很多合作伙伴从中看到了自己发展的好机会。

  2. 利出一孔

  仅有 " 力出一孔 " 是不够的,还要 " 利出一孔 "。2002 年前后,很多员工想离开华为自己做生意,甚至有员工拿着公司的资源在外面开公司。

  危机爆发之后半年,华为出台了一项重大举措,将核心管理层、核心专业层的股权激励加码,关键人才甚至翻了好几番。

  另外,华为甚至提出了上市计划,很多员工为此放弃了离开公司的打算,只是上市该计划在公司转危为安之后发生了改变。

  只有将 " 利出一孔 " 与 " 力出一孔 " 加在一起,才能实现真正的绑定,用利益共同体来支撑事业共同体。

  举措五 | 练功:增强肌体的免疫力

  历史不断地警示我们,今天的危机往往源自过去埋下的种子,即便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也不能忘记长期主义。

  1. 找准根源

  中国有句话叫 " 患难见真情 ",其实患难不仅见真情,患难更显大问题。在危急时刻,正好把退潮时发现的 " 裸泳 " 的问题拿出来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找出危机真正的根源。

  如果进行最简单的归因,危机的根源往往是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二是领导力。

  危机过后,是文化建设的大好时机。

  提升领导力有一些方法:

  一是调整核心团队,实现优势互补,让把握人性的能力更强的人承担更大的责任;二是引入咨询公司进行系统变革。

  但是,关键还还是核心领导者的自我提升,普通培训的效果一般,可以尝试两个关键动作,请好教练指导与精读好书,这是任正非领导力提升的二大法宝。

  2. 策略见效

  在文化和领导力两项长期工作之外,要想短期策略见效,任正非的 12 字方针可供参考:系统思考、重点突破、持续迭代。

  3. 三面赋能

  组织赋能、人才赋能与开放合作三个方面都非常重要。

  人才赋能容易理解,比如关键人才的培养、团队的吐故纳新等;

  关于组织赋能,比如你的中台或者某些平台做得好,其实对前台人员的能力要求就会降低,一些 AI 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低端劳动力并提高高端劳动力的效益;

  关于开放合作,指我们需要拥有生态的观点,与相关方互补借力、合作共赢,危机不是一个企业的事情。

  基于以上的举措,任正非带领华为一步步走出困境。

  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任正非的逆境领导力再强大,也需要一支训练有素、意志坚定的团队来支撑。平时不练兵,到了战场上也只能做逃兵。

  三、将军是打出来的

  华为的将军,都是从一场场大战中 " 打 " 出来的,而不是 " 培养 " 出来的。比如,孟晚舟。

  在回国 500 多天后,52 岁的孟晚舟将正式掌舵华为,在未来六个月里当值华为轮值董事长,把握华为最高领导权。

  回想 2021 年 9 月 25 日,那时孟晚舟刚结束加拿大一千多天的禁足,回到了祖国。今天,孟晚舟宣布其 " 个人案件已经画上句号 ",同时她也有了新的身份——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

  孟晚舟仅是华为人才任命的一个缩影,华为独特的管理文化,帮助华为培养出了一个个能打胜仗的将军。

  1. 组织要有傻劲,要聚焦战略

  华为是沿着战略方向,凭傻劲,做傻事,傻投入的公司,反而这种傻,这种阿甘精神,成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华为。这是任正非在战略上坚定不移,不急功近利的结果。

  任正非基本上是用半辈子的时间只做一件事,而这件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对我们很多的企业,尤其是创业型的企业,也有帮助,就是聚焦,聚焦,再聚焦。

  2. 猛将必发于卒武,宰相必取于州郡

  华为的干部队伍非常庞大,目前大约有 1 万 2 千多名干部,有非常多的具有全面综合能力的人才。

  华为强调,干部一定是要从基层一线来的,没有基层一线成功实践经验的人员是不能被选拔成为干部的。/p>这是华为选拔干部的铁标准。

  从而引导优秀员工不畏艰险、不谋私利,走上最需要的地方,促使优秀员工长期保持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永远坚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点加速成长,接受公司的选择。

  3. 将军是打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

  在华为,必须多产粮食才能拿高工资,多产粮食才能当将军。华为鼓励自我学习,但更强调员工首先要把本职工作做好。

  不是因为学习了就可以当将军,但是不学习肯定不能当将军。华为不是在教科书纸上谈兵,不能以技术标准来考核任职。将军应该是打出来的,是选拔出来的。

  只有积极努力,踏踏实实提高本职工作能力才能获得机会。华为干部选拔没有年龄、资历标准,只以责任结果贡献为考核标准。

  4. 干部要能上能下

  华为 " 干部能上能下 " 制度能顺利实施,与华为干部管理的岗位轮换制、末位淘汰制是相辅相成的。

  华为的岗位轮换制给 " 干部能上能下 " 制度打下了基础。

  华为 " 干部能上能下 " 制度,保证华为的进攻性,在思想上打破终身雇佣的弊端,让尸位素餐者和碌碌无为之辈难以找到立足之地,让很多优秀的员工时刻反省自己、否定自己,以获得更多的前进压力与动力。

  5. 团队一起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华为,连续不能实现管理目标的主管要免职,主管被免职的部门的副职不能提为正职,不能与团队一起成功的副职要接受连带责任。

  任正非强调,副职与正职要团结一致,共同把部门绩效做好。

  正职必须要敢于进攻,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越抓越细的人是不适合做正职的。

  6. 领导者的责任是,要使自己的部下成为英雄

  许多人有强烈的个人成就感,华为也支持。

  既要把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人培养成领袖,又要把个人成就感强烈的人培养成英雄,没有英雄,企业就没有活力,没有希望,所以企业既需要领袖,也需要英雄。

  7. 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能塑造什么样的一代青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奋斗,创造价值是一代青年的责任与义务。

  华为的各级主管都要有发展人才的责任,更是要求各级主管必须不断地培养后备人才。

  8. 利出一孔

  华为从最高层到所有的骨干层的全部收入,只能来源于华为的工资、奖励、分红及其他,不允许有其他额外的收入。

  从组织上、制度上,堵住了从最高层到执行层的个人谋私利,通过关联交易的孔,掏空集体利益的行为。

  9. 力出一孔

  华为平凡的十八万员工,30 年聚焦在一个目标上持续奋斗,从没有动摇过,就如同是从一个孔喷出来的水,从而产生了巨大大的成就。这就是力出一孔的威力。

  华为聚焦战略,就是要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世界竞争力,也从而证明不需要什么背景,也可以进入世界强手之列。

  10.20% 关键员工,要让他们成为事业共同体

  组织中 20%的关键员工,决定了企业的成败,这就是韦尔奇的 "27l" 比例。

  我们要努力把 20%的关键员工,变成事业共同体成员,变成利益共同体成员。

  这一部分成员,他们是被组织久经考验的。

  11. 朝着熵减的方向发展

  为了提高组织活力,华为坚持人力资源政策要朝着熵减的方向发展。

  华为在组织结构上炸开人才金字塔的塔尖,实现全球能力中心的人才布局。

  其次,华为干部流动和赋能机制制度化,培养未来领袖。

  最后,华为人力资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吐故纳新,淘汰惰怠员工。

  12. 末位淘汰永不停止

  华为在末位淘汰制度上坚定不移,裁掉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员工或不胜任工作的员工,每年各部门 5% 的比例不会动摇。

  目的就是为了激活整个组织,消除 " 沉淀层 ",让一个大公司始终保持着小公司的活力。实行末位淘汰走掉一些落后的员工也是有利于保护优秀的员工。

  以上是华为另一张经典图片。华为的魂魄就是永远的奋斗精神。

  以下是任正非一封内部信节选,同样送给你。希望你在走过了无比艰难的 2022 年后,在 2023 年迎来自己的 " 梅花香 "。

  " 今天你们桃李芬芳,明天就是时代的栋梁,要肩负起生产自救与蓬勃振兴的重担。

  不要辜负了时代对你们的期望。

  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善败者不亡。青春泣血,生命绽放光芒。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同时又遭遇百年闻所未闻的风暴打击。翻滚的黑云,夹着电闪雷鸣、山崩地裂般地席卷我们。

  我们一时惊呆了,手足无措。

  当我们清醒过来,要像海燕一样,迎着雷电,迎着暴风雨嘶叫着飞翔,朝着一丝亮光,朝着希望,用尽全身力量搏击,奋斗,前进,再奋斗,再前进,嘶喊着胜利。

  岁月不负有心人。"

  参考资料:

  1.《任正非:我最擅长的,就是不裁员渡过危机》,正和岛;

  2.《任正非内部演讲:星光不负赶路人》,笔记侠;

  3.《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华为如何让千里马跑起来?》,笔记侠;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同行者看这里 ~

  笔记侠推出 2023 年度会员服务

  ①两次 / 月新模式案例分析

  ②两次 / 月名师教学或嘉宾私密分享

  城市线下沙龙报名资格

  ③每年两次线下会员年会(资源有效连接)

  现在加入可以享受创始会员价 999~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会员吧 ~

  分享、点赞、在看,3 连

上一篇:腾讯多媒体实验室AIGC能力矩阵带你玩转智能内容生产
下一篇: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斩获2022全球唱片销量冠军 称艺术是没有语言之分的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