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坝协商” 破解群众身边事“挠头事”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4-01
手机版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安顺经开区

  “院坝协商” 破解群众身边事“挠头事”

  本报讯(记者 牟元媛)“大家都种金刺梨,我们也种可行吗?”

  “钱从哪里来?”

  “三年才有收益,三年后还有人收购没……”

  近日,在安顺经开区宋旗镇平寨村村委活动室内,一场讨论新一年村里种什么、谁来种、种在哪的座谈会正热烈进行。

  会上,村“两委”干部、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没到场参加会议的,也要抓紧征求意见。”下午两点,路上小雨淅淅,平寨村党支部书记吴德燕一行,冒雨逐户走访收集意见建议。

  “村里土地少,发展产业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王哥,你有什么建议?”吴德燕问。

  “能发展肯定好,我家的6亩土地可以免租金给村里使用。”村民王周宏回答干脆。

  “三年内,我们有没有收入呢?”村民胡民顺问:“我家支持种植,但没有效益的三年,有没有其他的活儿可以做?”

  吴德燕顿了顿说:“请大家放心,苗木前三年可以套种蔬菜,我们会想办法请老师来教技术,只要你们想种,苗木的钱村里也会想办法帮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村里有事大家商量着办。为实现“打通基层协商的最后一公里”,宋旗镇在平寨村三合苗寨风雨桥组织召开专题部署会,推进“院坝协商”试点改革工作,制定完善《宋旗镇“院坝协商”工作制度》,进一步提升村民群众对“院坝协商”的认识。并通过专人分管、专人负责,建立起镇党委牵头,党政办、乡村振兴办、司法所等部门、村(社区)分类分层的议事机制,并明确职能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局面。

  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中,平寨村“两委”通过召开群众会,广泛收集民意,因地制宜走“文化+旅游”发展之路,将平寨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前几天,就村民提出如何盘活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民俗产业和怎样提高秸秆综合利用,防止环境污染两个议题,也通过村民“院坝协商”会找到了解决方案:闲置住房打造民宿,农耕文化、农村康养、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完善秸秆处理、收集、储运体系,责任到人,循环利用。

  “在常态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中,不仅要‘宣’要‘讲’,还要‘问’和‘求’,让‘院坝协商’成为群众了解政策的窗口和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的平台。”吴德燕说。

  用群众习惯的方式解决群众身边的挠头事,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吴德燕说,将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论转为具体行动,平寨村将不断发挥“院坝协商”工作优势,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路径,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上一篇:物业不公布这21项内容,属违法行为!
下一篇:“护苗”|海南省各级妇联“护苗”专项行动进行中(十四)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