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红高粱》后,人们痛骂莫言是“叛徒”,书中究竟写了什么竟能引起公愤?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4-01
手机版

  

  电影《红高粱》一经播出,迅速火遍全国。不仅将莫言推向文坛中央,还成就了张艺谋的国际导演梦,让巩俐走向国际影坛。但当人们看过原著后,竟纷纷痛骂莫言是“叛徒”。书中究竟写了什么竟能引起公愤?

  1985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参加了一个讲座。当时正值纪念抗日战争40周年,老一辈军旅作家都为我国抗战小说缺乏而深感担忧,迫切希望大家能写出一些成熟有深度的军事小说。

  但是当时很多人都没有战争经验,无法真实地还原历史真相,导致写出来的作品总感觉缺点什么。这一点也正是老一辈军旅作家所担忧的。

  莫言却不以为然:没有经历过战争就去查资料,学校图书馆有那么多资料记载,况且我们学校还经常组织军事演练,这些都是我们的经验,难道还怕写不出一本真实的军事题材小说吗?

  前辈们对此嗤之以鼻:“真是年轻人,什么都不懂,你们那些小打小闹也能算战争经验?你知道什么是战争吗?”

  

  莫言听后,心里憋了一股劲,决心要写出一篇轰动文坛的军事小说给他们看看,也就是后来一经问世,就掀起热潮的经典小说《红高粱》,这本书不仅让莫言名声大噪,而且在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写好小说,莫言开始四处找素材,由于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在战争素材整合上,一直感觉力不从心,小说大纲更改了好几次,翻来覆去还是不满意。

  突然,莫言想起以前村里的工友张世家,曾给自己讲过关于故乡的战争素材。

  1983年春节,当时莫言去找自己年轻时候的工友张世家,两个人在一起喝酒的时候,莫言提起了自己的想写一个军事小说,但苦于找不到战争题材。

  张世家听后很吃惊:“咱们村不就有现成的素材吗?”莫言一听,来了兴趣:“咱们这村里还有抗战素材呢?你快给我说说。”

  张世家张口说道:“你没听过“公婆庙大屠杀”,当时日本鬼子杀了好多人呢,我有一个亲戚就差点死在那次屠杀了。”

  因为是自己家人亲身经历过,所以张世家对这次屠杀非常清楚,绘声绘色地讲给莫言听。但莫言并没有放在心上,觉得这个题材太偏了,很少有人知道,写了也不会翻不起什么浪花。

  后来,莫言才恍然大悟,原来不必过于计较创作题材本身是否冷门,关键是自己要熟悉这段战争背后的历史,才能写出有真实且又深度的文章。于是,"公婆庙大屠杀"这段历史成为莫言宝贵的创作素材。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高密人,莫言太熟悉当地背景了。不过,于莫言来说,为了把《红高粱》这本书写活,还差一点点火候,光有战争素材还不够,还需要一些战场经验。

  此时,一件事激起了莫言的灵感,当时由于天气原因,莫言在检靶时差点被击中,子弹从耳廓擦边而去,这次经历让莫言真正体会到,在战场上刀枪无眼的残酷。

  

  于是,莫言以高密乡的公婆庙屠杀为题材,开始自己的长篇小说《红高粱》的创作。动笔之前,莫言希望自己可以跳出当时传统的创作模式:不单单是为了还原战争,更重要的是赋予主人公灵魂。

  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合格的军旅作者,不仅仅要写当时百姓拼死反抗日本侵略者,追求民族自由,更要落脚于百姓日常生活,体现他们在不断冲击封建囚笼,勇敢追求幸福。

  这一点在书中也有深刻表现,《红高粱》的主人公戴金莲,不想听从父亲安排,在最美好的年纪嫁给患有麻风病的单扁郎。为了冲破束缚,追求自由,随心而活,她大胆而热烈,和余占鳌在高粱地里翻云覆雨,描写尺度之大,令人脸红心跳。

  对于九儿这种叛经离道的行为,很多读者都表示无法接受,感觉莫言在通过丑化、抹黑当时的女子,迎合西方,于是,大骂其为叛徒。

  其实,九儿和余占鳌偷情,恰恰表达了当时人们萌生的反抗心理,渴望冲破封建牢笼,追求人类天性。这就是为何《红高粱》一经出版,就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虽然书中有大量血腥露骨的描写,但是却释放了人们被禁锢了千百年的天性,很多人读后都感觉热血沸腾,欲罢不能。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情怀,更解放了人们压抑已久的天性。

  举报/反馈

上一篇:昆广交巡警:交通安全宣传进企业 共筑安全第一线
下一篇:【昱合昇通风天窗】18J621-3通风天窗图集介绍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