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临死前留下的“聚宝盆”,却被嘉庆帝打碎,晚年后悔莫及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4-01
手机版

  作为满清最长寿的皇帝,乾隆一生留下了很多传说。然而当他寿终正寝之日,最放心不下的,不是儿孙、也不是江山,而是自己的爱臣和珅。

  

  为了保全和珅,哪怕是临终前的遗言,也在强调要保全和珅、重用和珅。可惜的是,一直以来都以”好大儿“自居的嘉庆,却没有听从父亲的教诲,反而执意将其抄家、令其悬梁。

  可没想到的是,晚年的嘉庆每每谈到此事,又后悔不已。

  那么,和珅到底有什么本事,令乾隆这样记挂?而嘉庆为什么又要执意除掉和珅,他们之前是有什么过节吗?

  大多数影视剧作品中,和珅总是以一副大腹便便的贪官形象出镜。可是谁能想到,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乾隆宠臣,却是因为一件反贪大案。

  而这件大案的主角除了和珅,还有一位名叫李侍尧的大臣。

  

  彼时,李侍尧贵为云贵总督,因为其祖上是清军入关时第一个投降的明军将领,也因此被努尔哈赤立为”标杆“。到了他这一代,不仅自幼聪慧,更是心思灵巧,还曾被乾隆评价为:天下奇才。

  而这时候的和珅,则只是一个刚刚被贬职,戴罪立功心切的普通臣子。

  虽说地位悬殊巨大,但和珅却没有丝毫畏惧。抵达云南后,和珅并没有直接质问李侍尧,反而将突破口放在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身上,从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在一番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之下,赵一恒最终还是没能挺过苦楚,将李侍尧的所做所为统统交待。随后,拿到确切证据的和珅,当即找来李侍尧属下官员,将口供公开。

  底下的官员一看,连李侍尧都暴露了,自己也就不再坚持,纷纷站出来指控李侍尧。就连其中一些曾经主动向李侍尧行贿的官员也不例外,将实情如数告之。

  因为证据确凿,李侍尧很快被定罪,而和珅也因此受益。不久后便被重新升任为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都统位。

  但是如果你说,能秉公破案的大臣有很多,不差和珅一个,那可真就错怪了他的”知情知趣“。

  早期的乾隆刚刚即位时,对贪污确实零容忍。但是当他年老后,对贪污的处置虽然依旧严厉,但其中心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

  就李侍尧一案,原本贪污数额巨大,依例当被判以”斩立决“,但和珅却以”斩监候“上报。当奏本传回朝中时,大臣纷纷表示不理解,并建议乾隆将李侍尧定为”斩立决“。

  这么显而易见的决定,和珅为什么会弄错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和珅真正精明的地方。乾隆四十五年,正是和珅提出”议罪银“这个概念的时间点。

  

  虽然”议罪银“在历史上的争议极大,但不得不说,在不直接搜刮民脂民膏的前提下,不论是乾隆的”十全老人“,还是”六下江南“,议罪银统统都能满足。

上一篇:985哲学硕士应聘“道士”超龄?曾是南方周末资深记者现已送外卖
下一篇:周野芒:不会说上海话的上海人,与奚美娟离婚28年后,如今怎样了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