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这些陶瓷作品恶心到了,艺术家:你需要仔细观察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4-02
手机版

  当代艺术一路狂飙,让我们很多人都跟不上这些艺术家的脚步,很难从中感受到艺术的气氛和美感,不知道是这些当代艺术家过于领先,还是我们的审美能力有待提高。

  

  在众多当代艺术作品中,陶瓷艺术可以称得上是遭到“迫害”最多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当然这个迫害是打引号的,还是有一大批当代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十分精彩,不过,也有不少当代陶瓷艺术作品让我们实在是看不懂。

  在前不久,来自澳大利亚的陶瓷艺术家朱兹·基特森,又刷新了绛紫艺术对于当代陶瓷作品的认知,刚刚看到这些作品时,确实被这些陶瓷作品复杂的造型震撼到,让人忍不住想要了解这位艺术家创作这样的作品的目的。

  据了解,这位艺术家毕业于澳大利亚国家艺术学院并获得了陶瓷荣誉学位,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一直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度过,澳大利亚是她的家乡,但是在创作期间,她待在中国的时间要远多于在澳大利亚的时间。这是因为她十分钟情于中国的“瓷都”景德镇,景德镇是许多陶瓷艺术家梦想家园,在这里不仅有便利的创作环境,还有传承千百年陶瓷制作的精品。

  

  结合朱兹·基特森的陶瓷作品,让人根本与景德镇产生不出关联,因为,景德镇的陶瓷作品在我们心中一直都是完美精致的象征,而这位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会给人带来不适,引起强烈的不安全感。

  至于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据这位艺术家介绍,她是为了试图突破传统工艺的限制,将地球上的生命律动融合到作品中,在这陶瓷作品中堆积了许多花朵、真菌、苔藓、珊瑚和其他生物形象,需要仔细观察后,才能让人感受到,这些作品都是向生命,向自然的致敬。

  在这些作品中,不止是这些不起眼的植物,还有这位陶瓷艺术家家乡的灌木丛以及茂盛的丛林,据这位艺术家介绍,她对作品的细节十分迷恋,通过观察后总结凝练,再试图将这种感觉融合到作品里。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就会明白,这些陶瓷作品的外形,是向地球上不起眼的生命致敬,而内在的感觉是创作者对于故乡,对于自然以及生命的思考。这些道理相信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但是,很多人还是对于这位艺术家的作品爱不起来。

  即使大多数人对这些陶瓷作品都不太看好,还是无法阻止朱兹·基特森对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她最新的系列作品都是单个颜色,还是可以通过复杂的造型,给人们带来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对于这一类的作品,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评判标准,如果我们没有理解这些作品创作内涵,就喜欢上它们,说明这些作品符合我们的审美,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些作品创作内涵后,还是对这些作品爱不起来,那么,它或许就是不艺术的存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陶瓷作品吧,相信看完这位陶瓷艺术家近期创作的作品后,你会有自己的评判。

  《海洋牡蛎二》(2023)综合材料

  

  《当你深入观察时一切都会显露出来》(2022)综合材料

  

  《每一粒灰都会变成一个宝石》(2022)综合材料

  

  《漂白的》(2022)综合材料

  

  《丰富的可能性》(2022)综合材料

  

  《坚持理性、好奇、反思的能力》(2022)综合材料

  

  《满足它的短暂性》(2020)综合材料

  

  《信念之上》(2017)综合材料

  

  《转变的欲望》(2017)综合材料

  

  《无尽的拥抱》(2016)综合材料

  

  《新的仪式》(2016)综合材料

  

上一篇:一部记载王羲之家族谱系的《王氏族谱》
下一篇:地缘政治与中华百年近代史:大国之殇与山河抗战(九一八事变)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