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监督还是名誉侵权?一业主发抖音视频惹官司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4-02
手机版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各种手机APP如抖音、微信视频号等上传、发布、转发小视频,分享自己的身边事,但如果未经允许传播他人视频影像,或在他人视频影像中添加负面评价信息,则有可能会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名誉侵权如何认定?批评监督权与名誉权的边界在哪里?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案例吧。

  案情简介

  原告何某为某小区原聘请的物业公司员工,被告朱某系该小区业主。2022年10月某日,因生效判决判令物业公司撤离小区并移交物业资料、物业服务用房等,但物业公司未能及时撤离及办理交接,导致小区业主与何某等物业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当天即有业主将现场视频及物业用房内视频上传到业主微信群,一些业主在群内评论,称物业工作人员何某在冲突中故意倒地抽搐,表现得像是“表演系毕业的”。冲突当天,何某为挤开人群进入物业用房,还将坐在门口椅子上的朱某掀翻在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2年11月,朱某通过其个人抖音号,发布物业用房内何某倒地的视频,并在视频内添加“法院判决物业退出小区,这些人还赖着不走,一出好戏上演在此”文字,并在视频下方称:“监控拍下的这个神级表演,员工可以拿金鸡百花双料影帝了!”该视频被转发到小区多个业主微信群里,在抖音及微信群中,多人进行了讨论和评论。

  何某在微信群看到转发的视频后,认为朱某的言论侵害其名誉权,遂诉至法院,要求朱某公开赔礼道歉、删除视频并赔偿精神损失。

  法官说法

  这个案件中,朱某所发布监控视频包含有包括何某在内的多人影像,视频内容为何某作为物业公司员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实施行为。朱某对视频进行说明和评论,言辞存在嘲讽、批评之意,但总体而言并未超过批评监督的合理限度,尚不构成侮辱、诽谤,因此法院未认定构成名誉侵权。但考虑到朱某对视频添加的评论语言确实有不文明、不严谨之处,且冲突之后何某及其所在物业公司也已不再为朱某所在小区提供物业服务,因此法院判令朱某删除其所发布的视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通过移动互联网上传、发布短视频时,要注意合理尺度,莫要为逞一时口舌之快引发名誉侵权事件。

  文字:蒙玉莲

  编辑:徐鸿春

  审核:罗 丹

上一篇:设计湘军又获殊荣
下一篇:自然界独一无二,人的“奇特胸部”,是猿进化成人的重要标志?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