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后失联20年,母亲病危仍拒不回家,亲哥哥:怪父母太吸血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4-15
手机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我们常说“养育之恩大于天”。

  但是在江苏常州,一个名为王永强的男人却将父母的“养育之恩”抛于脑后。不仅在二十多年就跟家里断了联系,从此杳无音讯,而且在母亲弥留之际,被人联系到之后,也只留下了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

  

  王永强(后排左一)

  面对如此决绝的行为,网友都在批判他是“冷血动物”,但是只有王永强的哥哥站了出来保护弟弟:“不怪永强,都怪我爸妈太吸血。”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母亲病重,儿子杳无音讯

  2019年,一则新闻视频登上了微博热搜。视频里,一位老妇人正躺在床上,看起来十分虚弱,仿佛下一刻就会撒手人寰。

  面对记者的镜头,这位老妇人似乎想说什么,但是始终难以出声。见状,一旁的老伴对记者解释到:“她是在想念我们的儿子。”

  “你们的儿子去哪里了?”记者询问道。

  

  郭招娣

  生离死别都是人生中的大事,看到老妇人这般情况,明眼人都知道时日无多了,但是这种时候,老妇人的儿子竟然没在家照看母亲,这实在有些令人疑惑。

  听到记者的询问,老人显得有些尴尬,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我们的儿子,已经二十多年没联系过我们了。”

  老妇人名为郭招娣,时年七十六岁,刚被医院检查出患有重病,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家里人都来照顾她,但却唯独少了郭招娣的儿子王永强。

  在郭招娣的描述中,王永强曾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不仅考上了好大学,还很有出息,是一家人的骄傲。但就是这么一个人,竟然“失踪”了,而且这一断联就是二十多年。

  

  王纪生

  郭招娣的丈夫王纪生继续说道:“二十多年前,他(王永强)说要去国外发展,还说了国外发展好了就回来让我们享福,但是从那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他的消息了。”

  王纪生边说边用手擦拭眼角,仿佛对此事十分伤心。

  但是记者注意到,就在老两口对王永强的事情进行阐述的时候,王家的另一个男人则坐在一旁一句话也不说,不仅如此,他还时不时地向父母这边递过来怨恨的眼神,似乎在“警告”父母不要再这么说了。

  注意到这一点之后,记者想了个办法支开了老两口,单独找到了这个男人。

  

  王永强(右一)

  男人是王永强的哥哥,因为身患残疾,因此多年来只能在家里陪伴着老两口,按理来说这些年受到了父母不少的照顾,但为什么却在老两口说那番话的时候,流露出不满呢?难道其中另有隐情?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永强的哥哥叹了口气,说出了真相。

  “我弟弟是个好人,从小品学兼优,知恩图报,之所以这么多年不回家,全都怪他们(父母),是他们毁了我弟弟的人生,全怪他们太吸血!”

  此话一出,记者满脸诧异,而男子也向他讲述了弟弟王永强不为人知的往事。

  倔强生长,实现大学梦想

  王永强出生于1969年,家中并不富裕,父母也没什么文化,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只能靠一亩三分地过活。

  

  图片来自网络

  但我们都知道,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变穷的欲望。

  当时很多家庭都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学校读书,期盼着读书能够改变命运,但是王家父母却不这么想,他们坚信“读书无用”,认为王永强不适合读书,只要长到了一定的年龄,就送他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

  但是,王永强却从不这么认为。

  他的身上展现出了傲人的学习天赋,尽管读书的时间很有限,但王永强每次都能在考试中名列前茅,不仅如此,他本人也十分痴迷于学习,只要有空闲,就会拿出课本认真阅读。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王永强的父母却不允许他这么做。

  

  图片来自网络

  王永强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但哥哥有先天残疾,无法帮家里分担压力,因此身为家中男丁的王永强,自然要承担更多的任务。

  看着王永强一天天长大,家里墙上的奖状越贴越多,王永强的父母不仅没感到开心,还觉得很头疼。

  他们打心眼里不希望王永强继续读书了,在他们看来,读书是一件浪费时间且花钱的事情。

  “有那点闲钱,我还不如上镇上去割两斤肉!”王永强的母亲郭招娣总是这么说。

  为了打消王永强继续读书的念头,郭招娣和王纪生直接断了王永强买笔买纸的钱,以至于王永强只能自己去路边捡垃圾卖钱,然后换来纸笔,实在不行了,他就只能向老师借钱。

  

  上世纪80年代高中生

  凭借自己的坚持与努力,王永强如愿地考上了高中,可这时,父母甚至直接断了他的生活费。

  “你不要继续读书了,去镇上打工吧,不管怎么样,学费我们是一分钱不会拿给你的!”

  看到父母如此决绝,王永强感到心灰意冷,不得已,他只能将自己的情况汇报给了老师。

  得知了王永强的事情,学校十分重视,因为王永强是个学习的好苗子,大家都希望他能继续读书,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老师向王永强伸出了援手,就连校长都承诺免除王永强的部分学杂费。

  “王永强,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

  看着眼前因为差点没书读而落下眼泪的王永强,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从那以后,王永强学习更加卖力,他从不敢浪费一分一秒,不仅如此,只要有了空闲,他还会和从前一样到大街上去捡瓶子,以此来赚取一些书本钱。

  1987年,王永强考上了苏州大学。消息传回村里,家家户户都来给王家道喜,恭喜王家出了一个大学生。

  但是王永强的父母却不以为然,他们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读书有什么用,不还是要花我们的钱,要我看啊,就不要去了,还不如直接去打工呢!”

  看到父母如此迂腐,王永强心里很是失望。

  但好在当年上大学不用拿学费,而且学校还会给学生发助学金,正因如此,王永强才得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苏州大学

  父母刁难,美好家庭破碎

  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远离家乡了,但是王永强从未摆脱过家里的麻烦,父母告诉他,每月必须把学校的助学金寄回家。

  本科生涯,王永强过得十分窘迫,因为家里从不会给他生活费,他只能借用空闲时间去做兼职,不仅如此,每月得到的钱还要上缴一部分,而王永强的父母,则过上了饭来张口的日子。

  尽管日子苦,但好在可以读书,王永强还是觉得无比幸福。本科生涯结束后,他面临着一个选择:工作还是继续读研究生?

  权衡之下,王永强还是决定继续深造。

  王永强的父母对此十分不满,他们认为男孩到了年纪就要成家立业:“哪家孩子跟你一样,二十多岁了还去读书,你看看我们村的其他男人,都已经结婚生子,给父母盖房子了,再看看你!”

  

  王永强的舅舅

  父母的唠叨萦绕在王永强的耳边,为了“屏蔽”掉这些烦人的话语,王永强只能承诺每月多给父母寄些钱。

  虽然王永强的父母对儿子要继续读书十分不高兴,但是却并不耽误他们在村里将其当作一种炫耀的资本,尽管他们连什么是研究生都不知道。

  王永强的父母总是对外夸大其词,声称自己的儿子在省城读书,有资源有人脉,能够办成很多事。

  但就是这一时口快,招得村里许多人都上门前来拜访,希望对方帮自己办一些事情,类似于找工作、读书这些事情。

  这些事情怎么可能是王永强能够解决的,彼时的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研究生罢了。

  电话里,听到儿子拒绝这些请求之后,王永强的父母坐不住了,这不是要他们老两口在村里人面前丢人吗?

  

  中科院

  但是王永强的态度很强硬:“做不了,说什么我都做不了这些事。”

  看到儿子“翅膀硬了”,父母气不打一处来,他们来到了王永强所在的苏州大学,在学校门口闹了半天,说什么儿子不孝顺、不懂事,惹到很多人上前围观,让王永强在学校丢尽了脸。

  研究生毕业后,王永强去了中科院读博士。

  读博期间,他结识了一位老教授的女儿,两人情投意合,女方也不嫌弃王永强的出身,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两人便决定结婚。

  得知儿子要结婚,王父王母不高兴了,在他们看来,儿子婚后是要上交工资的,这样就不能寄钱给他们了,对此很不满。但是大事已定,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要求儿子拿出1000元的车费和住宿费,以供他们去北京参加婚礼。

  

  寄回家的信件

  看到父母还是这个样子,王永强很是失望。最终,他的父母也没来到婚礼现场,王永强给出的钱也不知道去了何处。

  王永强夫妇两人都很优秀,在北京发展一段时间之后,便决定携手前往日本发展。得知消息后,王家父母坐不住了,看到儿子飞黄腾达,他们也想跟着“鸡犬升天”。

  “不行,你要去日本,也得带着我们,带我们去那边享福。”

  看着蛮不讲理的父母,王永强只得承诺两年后回来给他们盖房子,父母这才放他离开。本以为出了国就清静些了,但没想到,父母总是能以各种联系方式找到自己,问自己要钱。

  

  图片来自网络

  久而久之,王永强的妻子对此十分不满,她并非不知道王永强的家境。可在她看来,家境差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人穷志穷才是最要命的,就算王永强再有本事,也不能一直这么折腾自己的儿子吧。

  因为此事,两人的理念发生了冲突,最终不欢而散。

  一别两宽,用冷漠回应冷漠

  1999年,办理了离婚手续的王永强独自离开,去了美国。临走前,他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别再联系我了。”

  从那以后,王永强的父母再未联系到小儿子。

  王永强一夜之间消失了,这下,轮到他的父母着急了。这么多年,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如今一下子将他们从这种生活中抽离了,他们便显得很不适应。

  

  郭招娣

  儿子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后收不到儿子寄来的钱了。

  刚开始他们还以为是儿子生闷气,但是时间一长,他们也慌了,尝试着联系王永强,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人了。

  为了寻找王永强,他们甚至找到了苏州大学和中科院,询问王永强的老师自己儿子的下落,对此,了解一些实情的老师也只能摇头叹气。

  二十多年过去了,王永强始终再未出现过。

  2019年,王永强的母亲郭招娣重症在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郭招娣终于后悔了。

  

  网传的王永强的回复

  老两口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借助媒体的力量,试图找到王永强,让他来见母亲最后一面。

  消息传出,网络上很多人都在指责王永强,说他是个不孝子,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说忘就忘,不仅如此,一些极端的网友还利用黑客技术扒出了王永强当下的信息,联系上了他。

  “你真的不回来见你母亲最后一面吗?”

  面对网友的质问,王永强冷冰冰地回复了七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王永强说到做到,真的再也没有联系过自己的父母。

  

  图片来自网络

  事已至此,这场悲剧已经造成,哪里是说挽回就能挽回的?

  作为旁观者,我们光从哥哥寥寥数语的描绘中,就能感觉到王永强的不幸。在孩子想要奋力向上之时,父母不仅没有向上推他一把,反而使劲地往下拽他,甚至让这个好不容易得来幸福的苦命孩子,家庭破碎。

  我们不知道郭招娣夫妇到底是何心理,才会做出那样毁掉自己孩子人生的事情。至于今天的结局,只能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罢了。

上一篇:有一次,华师大教授戴建业正在课堂上讲李白的诗词……
下一篇:夜读 | 山水城林诗,千秋寄深情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