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跨区流动入学 兰州城区初中对口划拨方案5月底公布
原标题:政策出台!兰州市城市四区小学毕业生不允许跨区流动入学→
2023年兰州市初中招生继续按照“免试入学、相对就近、对口划拨、兼顾户口”的原则,采取对口划拨方式入学。兰州市城市四区的小学毕业生不允许跨区流动入学。
双胞胎(多胞胎)子女参加民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时,家长可自愿向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双胞胎(多胞胎)绑定”电脑随机派位录取申请。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时双胞胎(多胞胎)学生按照“两(多)人一号”的原则进行录取。
●公办学校招生
凡2023届兰州市小学毕业生、在外地就读需回户籍所在地升学的兰州市户籍小学毕业生及需到兰州市升学的符合条件的非兰州市户籍来兰人员随迁子女小学毕业生,均可免试升入兰州市初中学校。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就读义务教育学校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报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
各县区、各学校不得要求适龄儿童开具未入学证明。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
●高校及事业单位所办学校招生
高校及事业单位所办初中继续采取对口划拨招生。本系统、本单位教职工子女入学,应由父母所在的高校及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出具正式函件进行统一认定。各高校及事业单位所办学校招生报名必须在所在县区的统一招生平台中进行,不得擅自招收片区之外的“联办、共建”等单位职工子女入学,不得无故拒绝片区内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对于不按招生规定、不纳入统一平台所招学生将不予审批学籍手续。
●民办学校招生
实行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公民办学校在同一招生平台同时进行招生录取。民办初中学校跨县区招生时,须向学生和家长明确告知2024年起实行普通高中属地招生的政策事项,尤其兰州市城市四区以外民办初中学校招收的城市四区学生2024年起将会按照新的属地招生政策进行中考报名和录取,会出现不能回到城市四区参加中考或不能享受城市四区优质高中统配政策的问题。
民办学校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指定招生平台接受报名,不得私自组织报名。学生可登录“兰州市城区小升初报名系统”(http://xsc.lzetc.cn)进行网上报名,设两个志愿: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所在县区学生可填报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必须为不同学校;所在县区学生以外的符合条件的学生只能填报第二志愿。其他县区民办初中的报名和志愿设置由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参照城区办法并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实施。
民办学校报名人数未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则全额录取;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采取100%招生计划电脑随机派位录取。
已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的片内招生和划拨分配。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由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对应片区公办学校入学,若无空余学位,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安排到其他公办学校入学。已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不得放弃录取;放弃录取的学生,由辖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到其他公办学校入学,且小学学生将不能享受小升初对口划拨政策、初中学生将不能享受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对口分配政策。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武永明
(奔流新闻)
相关新闻
奔流新闻:兰州市城市四区初中招生对口划拨方案5月30日公布
奔流新闻记者从4月10日召开的2023年兰州市中小学招生工作会上了解到,2023年兰州市城市四区公办初中招生对口划拨方案将于5月30日公布,对口划拨分配依据为2022年9月30日之前各区教育局上报市教育局备案的小学毕业生信息库。
划拨方案坚持“大稳定、小调整”,九年一贯制学校原则上对口直升,其他学校按户籍地址或居住地址划拨到对口初中。城市四区符合下列几种情况的小学毕业生,由市区联合招办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安排到公办初中就读。
①2022年9月30日以后转入城市四区的小学毕业生;
②民办小学参加学校所在县区公办初中升学的小学毕业生;
③民办小学参加学校所在县区以外公办初中升学的小学毕业生;
④在外地(外县区)就读需回户籍所在地升学的小学毕业生;
⑤在外地就读需到城市四区升学的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来兰人员随迁子女小学毕业生。
第①类学生由所在学校汇总整理于5月18日前统一报辖区教育局备案。
第②类学生以2022年9月30日之前各区上报市教育局备案的小学毕业生信息库为统筹安排依据。
第③④⑤类学生携带户口簿(随迁子女携带原籍户口簿和居住证)、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打印的学生学籍基础信息表等证明、证件于5月23日—5月25日到辖区教育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武永明
奔流新闻:初中足球后备人才,兰州城市四区内不得跨区域招生
兰州市教育局4月10日出台的《2023年兰州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明确,2023年兰州市初中足球后备人才招生时,具备招生资格的学校只能按照要求招收本县区内符合条件的小学毕业生,兰州市城市四区内不得跨区域招生。
具备报名条件的学生名单及相关报名材料由招生学校初审整理后于4月28日前报所在县区教育局进行审核,经兰州市教育局体艺科复审通过的学生即可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测试。
各招生学校要不得采取强迫、伪造录取文档等不正当手段招生,更不得以招收“足球后备人才”名义变相招收“择校生”。
被录取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参加校训练队训练和县区级及以上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校园足球比赛,无故2年不参加比赛的,中考时将不能参加普通高中体育类项目的自主招生,并取消优质高中对口分配名额享受资格。
●招生学校资格条件
招收足球后备人才的初中学校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才能具备招生资格:
1.招生学校必须是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的初中学校。
2.招生学校必须为近三年内参加过县区级及以上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校园足球比赛的学校。
3.招生学校初中办学规模平行班须在2个(含)以上。
●小学毕业生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初中足球后备人才招生的小学毕业生须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才能具备报名资格:
1.报名学生必须为小学阶段参加过县区级及以上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校园足球比赛的学生,报名时须向招生学校提供相关比赛证明材料(包括秩序册、参赛证、成绩册、获奖证书等)。
2.报名学生所在毕业小学的对口划拨初中(参照上一年划拨方案)中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只能报名参加对口划拨初中学校的足球后备人才招生,不得再跨校参加其他非对口划拨初中学校的招生;报名学生所在毕业小学的对口划拨初中中没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可参加所在县区内其他具备招生资格学校的招生。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武永明
甘肃经济日报:兰州义务教育招生坚持“免试入学,相对就近”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莉莉)4月10日,记者从2023年兰州市中小学招生工作会上了解到,2023年兰州市义务教育招生坚持“免试入学,相对就近”原则,公办小学采取划片登记入学,公办初中采取对口划拨入学。不得以任何形式的考试或变相考试方式确定生源,严禁将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小学阶段,凡年满六周岁(2017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出生)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和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来兰人员适龄随迁子女必须依法注册入学,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情况适当延迟。招生录取继续坚持“人房户一致”优先,坚持同一学校片区内一套房产六年只提供一个学位(同一户主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情况除外)的政策。
初中阶段,凡2023届本市小学毕业生、在外地就读需回户籍所在地升学的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及需到兰州市升学的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来兰人员随迁子女小学毕业生均可免试升入兰州市初中学校。初中招生继续按照“免试入学、相对就近、对口划拨、兼顾户口”的原则,采取对口划拨方式入学。
奔流新闻:2023年兰州市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有两点变化
2023年兰州市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有哪些调整?非兰州市户籍来兰人员随迁子女如何入学?外语、体艺等特色学校如何招生? 这些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兰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一一给予解答。
问:今年兰州市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有哪些调整和变化?
答:今年兰州市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有以下两点变化:
1.进一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的政策执行。民办初中招生所在县区学生以2022年9月30日前各区教育局上报市教育局备案的小学毕业生信息库为依据,民办小学招生所在县区学生由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省、市政策要求并结合各自实际确定。
2.完善双胞胎(多胞胎)子女参加电脑随机录取的政策规定。双胞胎(多胞胎)子女参加电脑随机录取时,家长可自愿向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双胞胎(多胞胎)绑定”电脑随机派位录取申请。电脑随机派位时双胞胎(多胞胎)学生按照“两(多)人一号”的原则进行录取。
问: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是否可以推迟入学年龄或延缓入学?
答: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就读义务教育学校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报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
问: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范围是如何规定的?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根据有关规定,坚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所在县区招不满且审批机关为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可以在审批机关管辖区域内适当跨县招生,不得跨设区的市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民办初中招生所在县区学生以2022年9月30日前各区教育局上报兰州市教育局备案的小学毕业生信息库为依据。
民办初中学校跨县区招生时,须向学生和家长明确告知2024年起实行普通高中属地招生的政策事项,尤其城市四区以外民办初中学校招收的城市四区学生2024年起将会按照新的属地招生政策进行中考报名和录取,会出现不能回到城市四区参加中考或不能享受城市四区优质高中统配政策的问题。
问:学生参加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如果未被录取如何入学?
答:参加民办学校招生未被录取的学生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对应片区公办学校入学,若无空余学位,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安排到其他公办学校入学。已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不得放弃录取;放弃录取的学生,由辖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到其他公办学校入学,且小学学生将不能享受小升初对口划拨政策、初中学生将不能享受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对口分配政策。
问:民办九年一贯制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升初如何招生?
答:民办九年一贯制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升初以学生自愿选择为前提,小学直升初中。小学毕业生意愿直升人数超过初中招生计划的,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进行录取。小学毕业生意愿直升人数未超过初中招生计划的,应全部录取;剩余计划面向校外招生,校外招生方式按照其他民办初中招生办法执行。
问:兰州市户籍在外县区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回户籍地如何升学?
答:兰州市户籍在外县区就读的小学毕业生需回户籍地升学的,可持户口簿、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打印的学生学籍基础信息表等证明、证件于5月23日—25日到辖区教育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由市区联合招办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安排到公办初中就读。
问:非兰州市户籍来兰人员随迁子女如何入学?
答:小学入学:非兰州市户籍来兰人员随迁子女持居住证、原籍户口簿及房产(或租房)证明,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安排到公办学校报名入学。
初中入学:非兰州市户籍来兰人员随迁子女持原籍户口簿和居住证、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打印的学生学籍基础信息表等证明、证件于5月23日—25日到辖区教育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由市区联合招办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安排到公办初中就读。
问:民办小学参加学校所在县区以外公办初中升学的小学毕业生如何入学?
答:民办小学参加学校所在县区以外公办初中升学的小学毕业生持户口簿(随迁子女携带原籍户口簿和居住证)、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打印的学生学籍基础信息表等证明、证件于5月23日—25日到辖区教育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由市区联合招办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统筹安排入学。
问:外语、体艺等特色学校如何招生?
答:体艺类学校可进行体育或艺术专业测评,但不得组织学科类测试;外国语学校多语种班可进行语言能力测试,但不得测试其他学科知识。普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招收各类特长生。报名外语、体艺等特色学校的学生须在招生学校专业测试合格后统一在市、区统一平台进行网上报名确认。学生被正式录取后不得放弃录取,并不再参加统一的片内招生和划拨分配;放弃录取的学生,由辖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到其他公办学校入学,且不能享受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对口分配政策。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武永明
上一篇:【至诚 | 家长学校】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奉城第二中学第二届“至诚好家长”七
下一篇:全市首次:法学院学生走进复议局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
- 德州市社保中心组织开展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活动
- 郁亮关于房地产的最新判断
- 新sat写作多长时间
- 中超最新积分榜:山东泰山稳居第2,距离榜首只差5分!三镇升6
- 拒绝教师“躺平”,湖北一地出招
- 九江市人社局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逢八秩晋五·续摇篮华章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学术讨论暨摇篮课程成果分享活动
-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交流座谈
- “重礼兴乐”涵育师生家国情怀
- 上汽大众途观L(Tiguan L)和探岳怎么选?看完这篇就有答案
- 我省严禁艺考考点院校参与应试培训活动
- 深度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 十年大手笔!江苏高校同绘丝路画卷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 大量编内!福建多家好单位招人!
- 首届川渝“巴蜀杯”中学生排球联赛开赛
- 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五进入”活动
- 湖南娄底: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明年起,江苏开设6类艺术类省统考
- 我真的很棒——合肥市荣幼教育集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 快看:首列车亮相,郑州这两条地铁新进展来了!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淄博打开农民增收“新密码”
- sat阅读填空题的答题方法
- 主题教育|枣庄市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高效推进
- 昆明市工会驿站普惠日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