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英国坦克的迷彩伪装,没有太多实际用途还浪费资源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4-18
手机版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露面不久,人们就意识到坦克伪装的重要性,一方面根据部署地区自然环境选择不同的伪装网,另一方面喷涂不同的迷彩伪装,英国人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还成立了肯辛顿花园迷彩学校专门研究这事,不过英国人发现给坦克喷涂迷彩纯粹就是浪费精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英国人对坦克伪装的理解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躲避空中侦察,当时军用飞机、侦察气球等航空器大量使用,空中侦察和打击成为重要的战斗方式,坦克、大炮的集结往往意味着重大军事行动,肯辛顿花园迷彩学校就深入研究了伪装网消除坦克阴影的作用,降低被空中侦察发现的概率。

  

  坦克伪装的另一部分是针对地面的伪装,可能与大部分人想象的不同,英国人认为坦克这么庞大的钢铁机械要想在作战中隐蔽不被发现是不现实的,比如MK I“雄性”坦克,它车长将近10米,高度将近2.5米,宽度超过4米,这么一辆轰隆作响的机械怪兽在战场上想不引起注意都很难。

  

  那坦克的迷彩伪装就没有意义了吗?并不是,一战缺少专业的反坦克武器,德军很多时候都在用野战炮轰击坦克,哪怕命中目标没有击穿,爆炸也会崩飞铆钉和装甲碎屑造成内部伤害,给坦克喷涂上迷彩伪装就是给炮手观察瞄准制造障碍,通过模糊坦克的轮廓,让炮手错误判断坦克前进的方向从而躲避打击。

  

  1916年,英国人设计了一种4色迷彩,其实就是用黑色实心线将坦克表面分割成多个不规则区域,然后给每个区域填充不同的颜色,1917年还发展出了更为激进的方案,增加了车顶伪装网等,乍一看就像是一个草垛。

  

  英军给坦克运用了迷彩之后没多久就发现它并不实用,这跟当时的战场环境有关。一战的战场上以阵地战为主,被大炮反复轰炸过的前线满是弹坑和泥浆,坦克在这样的环境下移动速度很慢,并且履带会把泥浆甩起来遮盖迷彩。总结来说就是当时的坦克没有必要喷涂迷彩伪装,不能发挥预想中的作用。

  

  给坦克喷涂迷彩这事并不只是英国军队这么做,法军、德军也做过,其中德军主要是缴获对手的坦克,例如他们将缴获的英军坦克洗干净重新喷上土黄色、红棕色和绿色的三色迷彩。

  

  英国人在1917年夏季左右取消了坦克迷彩喷漆,新下线的MK IV统一采用“中性棕色”的喷漆。这种选择符合当时的战场环境,并且只是暂时的,一战结束后英国又重新给坦克喷上了各种伪装迷彩。

上一篇:390校公布23考研复试分数线!(34所自划线+356所非自划线)
下一篇:弥勒37人上榜!州级奖励!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