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上山”再出发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舞龙灯、踩水车、推石磨、走迷宫、制陶瓷……近日,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迎来了浦江县第三中学500余名师生研学。在遗址公园的展厅里,学生们可以看到袁隆平院士2020年4月9日的题词“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

  2006年,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了一粒距今1万年的完整的炭化稻米,证明了上山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野生水稻的驯化。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一颗小小的稻粒,一个残缺的大口陶盆,一块磨盘,一根石棒,一个个考古发现,穿越万年时光,成为人们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

  作为浦江的金字招牌和浙江的文化标识,近年来,“万年上山”影响力持续增强。当地擦亮“万年上山”文化招牌,以文旅促进乡村振兴。以研学为例,黄宅镇上山村依托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开设包含制陶、石磨脱粒、迎灯画灯、水车石磨、水稻博物馆、稻田迷宫等项目的沉浸式文化研学项目,每年接待研学游客上万人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数十万元。

  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启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90后”陶艺师陈呈天说,上山遗址中发现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大口盆,造型非常古朴大气,他自己按“陶艺+文创”的思路,制作了一些形似大口盆的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广受市场好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教师祝响响将它带到北京,让更多人认识了“万年上山”的文化魅力。

  依托上山文化,浦江县黄宅镇还着力推动“文化+产品+销售平台”的有机融合。经过几年改造,当地把保留最完整、商业氛围浓厚的市集古街——老市街,打造成一条传统商业、文化展示、创作手作、休闲餐饮等多元素结合的“万年上山共富街”,吸引各地商家入驻,也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浦江县一派忙碌景象。万年前,上山先民在此种下水稻,升起炊烟;如今,浦江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奏响乡村振兴共富曲。

  (本报记者殷晓圣)

上一篇:婆婆眼中儿媳的理想职业,教师的排名下降了
下一篇:国常会接连聚焦稳就业 采取措施稳定制造业、外贸企业等就业规模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