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学生实习?学生不应成为高校谋利工具
多名广西外国语学院学生发视频及文字称,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学生被要求第二年外出实习,宣讲会上多名学生提出质疑。12日,该校就业处回应称,非强迫,自愿选择。(4月12日 澎湃新闻)
事实上,这种行为似乎并不少见,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不少职业院校并不在意专业技能的好坏,不在意职业教育课程与专业发展相衔接融合,更不在意专业就业是否对口,而是打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名头出卖学生的廉价劳动力或者过度压榨学生,并从中抽取提成满足自身的利益。这很显然是社会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缺点,但院校学生不应该成为院校谋利的赚钱工具,这种行为并不是教育,而是一种生意的交易,让人寒心。
学校为学生安排实习无可厚非,但其中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方在于,学校并没有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并强制要求学生参与实习。学前教育专业,本应在专业学习之后,到专门的学校或者机构实习,但现在却被学校“打包”送到工厂拧螺丝,与其说这是实习,不如说是学校变相成为中介,为工厂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很难不让人想到学校与工厂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不可言说的利益关系。同时,在宣讲会上,同学们提出的质疑和反馈,相关负责人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有不少网友表示,这并不是自愿的选择,而是学校拿着学分、毕业证等威胁学生进厂出卖廉价劳动力的行为,自愿去和强制去,这完全是性质不同的两码事,学校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尊重学生的正当需求和选择。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所谓的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但这种打着“产教融合”的名头,将学生送进非专业对口的工厂里进行流水线的简单重复工作又有什么实践的意义呢?既没有体现质量也没有体现深度,产教融合在何处?更何况,学生花大量的金钱进入院校学习,是为了学得一项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从而能够在社会中立足谋生,而不是为了还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就被迫送入工厂,成为院校谋利的工具。如果是这样,他们又何必费尽心思进入学校学习呢?
院校这样的“骚操作”很容易败坏路人缘,甚至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社会对其的偏见和歧视也会随之增多,这样下去并不利于院校的后续发展和社会教育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了避免陷入这样的困境,有相关行为的院校必须进行深刻反省和迅速改正错误。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正当需求,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专业特长,制定和安排相关的实训计划和实习岗位,推动教学的高质量发展,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而不应该为了自身利益而强制推行不合理的工厂流水线实习,侵害学生权益,更不应该在舆论风向高涨的时候糊弄大众,压低事件热度。
诚然,这样的教育缺陷要得到改正和良性发展,并不容易,但我们不能无动于衷。社会各方必须合力起来,利用舆论和社会的力量倒逼院校进行改变,相关部门也要加大管理整治力度,而不是当事件热度降下来之后就没有了任何后续。
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产教融合的实质,要落到实处,才能培养高质量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课程丰富、形式多样~这场培训班真精彩
下一篇:别人按规则造车,极氪X掀了桌子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
- 德州市社保中心组织开展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活动
- 郁亮关于房地产的最新判断
- 新sat写作多长时间
- 中超最新积分榜:山东泰山稳居第2,距离榜首只差5分!三镇升6
- 拒绝教师“躺平”,湖北一地出招
- 九江市人社局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逢八秩晋五·续摇篮华章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学术讨论暨摇篮课程成果分享活动
-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交流座谈
- “重礼兴乐”涵育师生家国情怀
- 上汽大众途观L(Tiguan L)和探岳怎么选?看完这篇就有答案
- 我省严禁艺考考点院校参与应试培训活动
- 深度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 十年大手笔!江苏高校同绘丝路画卷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 大量编内!福建多家好单位招人!
- 首届川渝“巴蜀杯”中学生排球联赛开赛
- 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五进入”活动
- 湖南娄底: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明年起,江苏开设6类艺术类省统考
- 我真的很棒——合肥市荣幼教育集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 快看:首列车亮相,郑州这两条地铁新进展来了!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淄博打开农民增收“新密码”
- sat阅读填空题的答题方法
- 主题教育|枣庄市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高效推进
- 昆明市工会驿站普惠日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