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数学总是使用“理想化”图形?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4-21
手机版

  为什么数学总是使用“理想化”图形?

  牛顿曾谈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作图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讲究精确演算的作图,另一种则是实用性的作图。

  至于作图的精度,显然跟人的技艺(作图水平)有关,也跟人是否追求精益求精有关,总之因人而异。

  但图形理论上是可以作到十分完美的程度的,所以作图造成的误差应归于人。

  而即使是技艺十分精湛的人,所作图的精确度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着一些缺陷的,难以达到完美的程度。

  并且从实用的角度看,通常作图都不一定需要十分精确,这就迫使数学用图从实用中分离出来,以最完美的图形进行演绎。

  所以数学不再告诉我们怎样去作图(个别专业除外),而是直接使用“完美”图形,并用这些“理想化”图形进行演绎和推导结果,从而省却作图误差造成的(一切)缺陷。

  比如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就“清一色”都使用这样的图形,并且只用了很少的原理(5公设/公理)就推证出465个命题;如果不使用“理想化”图形,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取得如此众多的成就的。

  所谓“理想化”图形,通常是指忽略掉一切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误差,用“完美”的方式进行表达。比如“理想化”的一条直线就是绝对的直,这是人工无法达到的精度。等等。

  另外,“理想化”图形因为达到“完美”的程度,在现实的世界里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它又是一种抽象形式,是舍去诸多实体性质而保留下来的最基本特性。比如竹子与树干看上去有几分相似,当舍去粗糙的实体形式以及颜色、密度等等性质,就都可以抽象地看作是一条直线。

  所以数学上使用“理想化”图形是有很多好处的,一方面可以借助“完美”图形进行演绎和推导结果,另一方面还可供实用性作图作为参考。

  以上这些,大概就是为什么数学总是使用“理想化”图形的原因。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用心良苦。

  

  编撰:然好

  END

  注:“小编专业啃数学经典,欢迎互动探讨。并十分好奇十年磨一剑会有什么效果。”

  举报/反馈

上一篇:某工厂汽轮机组转子故障诊断案例
下一篇:盲盒这种收智商税的东西,我怎么可能买呢?真香!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