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英雄赖宁因救火牺牲,为何从课本中删除,照片也被学校摘下?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4-22
手机版

  原标题:小英雄赖宁因救火牺牲,为何从课本中删除,照片也被学校摘下?

  15岁,一般是个初三学生的年纪,若努力一点,则会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向理想中的大学昂首前进。然而,赖宁却永远都回不来了,32年前,一场大火夺走了他的生命,他本可以袖手旁观,可是在内心信念的驱使下,他却义无反顾冲了上去,结果葬身火海。在那个时代,赖宁是救火小英雄,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标杆,他的遗体被安置在水晶棺,就连被子都是用队旗绣制的。然而,有的“英雄”却经不起推敲,在这个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新时代,赖宁的事迹却从课本中删除了,就连照片也被学校悄悄撤下。

  赖宁,1973年出生于四川雅安市石棉县,他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志向是成为一个像李四光一样的地质学家。小升初时,赖宁得到了学校保送的资格,这意味着,他不用考试就能进入最好的学校。然而,赖宁却拒绝了,他没有走“捷径”,而是和5000多名学生一起参加了考试。最后,赖宁考出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凭实力进入了石棉县中学(当地的重点中学),成为了父母的骄傲。

  除了学习好以外,赖宁的个人品质也值得称赞,石棉县是一个火险区,不远处就是一大片的森林,若是遇上干燥天气,一个火星子就能引起大火,具有十分重大的安全隐患。于是,赖宁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和几个小伙伴组成了“巡逻小队”,他们一有时间就去山上“视察”,之后更是有过3次灭火的壮举。后来,护林队的人把表扬信寄到了学校,大人们这才知道赖宁干的好事,此外,赖宁还是个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孩子,他10岁时曾给当地的有关部门写信,说是大渡河边存在一些非法捕捞的行为,希望能予以打击。

  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附近的海子山燃起了熊熊大火,据悉,这是由电线短路引起的,若再不加以控制,恐怕这一大片森林,以及不远处的石油公司油库,都将受到灭顶之灾。发生火灾的时候,正好是下午3点半左右,赖宁刚写完作业,打算下楼走走。碰巧的是,赖宁一下楼,就看见了远处的山火,滚滚浓烟冲天而起,在大风的带动下,火势迅速向森林蔓延。由于情势危急,赖宁并没有和家人打招呼,他三步并作两步,飞速向火海跑去。

  灾难面前,人人有责,虽说赖宁是个15岁小孩,但他同样具备大无畏精神。再者,赖宁已经救了3次火了,也算有一些经验,并不会给人添乱。于是,赖宁和几个小伙伴一次次冲向火海,尽管他们的所作所为并没能有效阻拦火势蔓延,可是这种精神,却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后来,县领导怕赖宁等几个孩子出现危险,便用汽车把他们强行送下山。只是没想到,赖宁却趁人不注意偷偷跑掉了,他和另外2个小伙伴“再向火山行”,不灭掉山火誓不罢休!

  遗憾的是,赖宁这一去却再没有回来,次日上午,消防队员在南坡发现了赖宁的遗体,他仍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之后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赖宁被誉为“英雄少年”,他的英勇事迹传遍全国,所有的少先队员都要向他学习。那个年代,赖宁是一切优秀品质的“集合体”,比如社会责任感、勇敢、热心、善良、临危不惧等,他的救火壮举被写进了课本,就连照片都被挂在了学校的光荣墙上。

  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2年,转折就来了。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了,像赖宁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是不被提倡的。后来,赖宁的事迹被移出了教科书,其照片也被摘了下来。随着“赖宁热”的退去,人们也逐渐将“赖宁精神”和“上山救火”2件事区分开来,相对于见义勇为,见义智为才应该被提倡。况且,对15岁的孩子来说,强行下车救火其实是逞能的行为,他对自身能力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正因如此,赖宁的“英雄”之名才会饱受质疑。

  责任编辑:

上一篇:“我,在腾讯月薪6万,离职后才明白:人越努力,只会越平庸”
下一篇:江东街道城管中队治理街巷小广告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