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外的高校,财政拨款为何独占鳌头?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4-22
手机版

  2022年中国高校财政拨款排行榜出炉,令人惊讶的是,传统“名校”都未能进入前10。

  相反,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制造了惊喜,成为了全国财政拨款排名前10的高校。

  为什么这些“名校”外的高校能够在财政拨款方面如此出色?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高校的财政拨款水平呢?

  本文将探究这些问题。

  

  在2022年中国高校财政拨款排行榜中,财政拨款比例最高的大学往往是那些庞大的综合性大学,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西安大学等,这些大学的专业设置相对全面,学生人数庞大,教师数量众多,各类研究机构配备齐全,拥有雄厚的学科研究实力。

  这些因素,都能够吸引更多的政府财政投入,从而提高这些学校的财政拨款比例。

  

  相反的,那些专业性强的高校财政拨款比例相对较低。

  例如上海财经大学、央财、西财、东北财经大学等,尽管在学科专业方面表现出色,但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学生人数、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乃至于研究机构不够完善,这些高校的财政拨款比例较低。

  地域结构对高校财政拨款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通常情况下,中西部高校相对于东部高校,财政拨款比例要高一些。

  这是因为中西部高校相较于东部高校的规模相对较小,学生人数、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政府自然会增加财政拨款比例来支持这些学校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

  而东部高校相较于中西部高校规模较大,学生人数、教师数量相对较多,政府则相对可以减少财政拨款比例。

  除了地域、规模等因素影响财政拨款外,高校自身的表现也会影响财政拨款比例。

  例如,科研成果的产出、优势学科的发展、国际影响力等都是影响财政拨款比例的重要因素。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清华、北京大学等学校在财政拨款比例方面表现如此亮眼,因为他们在科学研究、学术成果、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水平。

  高校的财政拨款比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不同高校因素均有不同的影响因素。

  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的财政拨款比例并不是高校整体实力的全部体现,财政拨款比例仅仅是高校实力的一部分,而高校自身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表现才是更为全面的体现。

  举报/反馈

上一篇:缙云丨罗光富:带你认识不一样的荣昌猪
下一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开展中医病历书写培训会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