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梅| 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延 梅昆仑策网
1936年2月毛泽东东渡黄河的照片
1936年2月20日东渡黄河前的红军将领
1935年12月17-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瓦窑堡会议”。制定适合中国新形势完整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提出并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决定以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为总任务。决定东渡黄河,打通东进抗日道路。
1936年1月26日,以毛泽东为政委、彭德怀为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的“中国人民抗日先锋队”,从瓦窑堡出发,经过延长、延川,率领1.3万红军开始东征。
2月4日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清涧县西辛关开始渡黄河,5日凌晨进入山西石楼县东辛关。经玉家沟、西卫村、留村,来到袁家沟时,正值大雪封山,狂风暴雪纷扬。将群山环绕,沟壑纵横的小山村搓绵扯絮,满天覆盖,银装素裹。
毛泽东迎着寒风,走到强沟河来到瓦窑沟塬,登上南北纵贯毗邻黄河的高家坬塬一带,侦察东征地形。
眺望茫茫群山、黄河、原野、村庄,被漫天雪花裹挟着、雪虐着、粉妆着。心中被眼前疾风呼啸的狂雪,奔腾震撼的黄河,气吞山河的金戈铁马。
那北国壮丽的雪景感染着;那纵横万里的磅礴激励着;那豪迈旷达的意境高亢着;游目骋怀,诗情澎湃。
毛泽东回到袁家沟村,借住在老乡白育才家的土窑洞,伏在土炕上的小木桌旁,逸兴遄飞,借着油灯,点燃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陷入了沉思,又猛地抛出一口烟,烟雾在空中弥漫着。然后,挥笔一气呵成,写下激昂慷慨,豪气冲天,雄视千古,流芳百世的不朽诗篇《沁园春.雪》。
1936年2月7日毛泽东察看高家坬塬地形后,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那气势恢宏,胸襟豪迈,意境轩昂,感情奔放。
似狂风、雷电、呼啸而来,似奔腾、蹈海、怒吼而来,似历史的尘烟,飘荡而来,似无数的英雄,挥戈而来。
毛泽东这首大气磅礴之作,抒发伟人的抱负及胸怀。不同古诗词任何名家、词派,他可谓睥睨六合,气胸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
只有雄才伟略,胸怀宽广之人,才会写出小地方,大境界。全词挥然一体,严谨、完整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写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它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状语。明确指出: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就一定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村全景”,东临黄河,西近无定河
1945年8月,毛泽东去重庆参加谈判时,与柳亚子先生重逢,故友见面,激动不已。便题写《沁园春.雪》赠送给他,留作纪念。11月14日在渝《新民报晚刊》公开发表并传遍全国各地。
《沁园春.雪》发表后,真可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首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诗词迅速轰动山城,世人才知道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据红色重庆资料显示:当时,国民党中宣部对《沁园春.雪》在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率先发难,紧跟着一批反动文人在报刊上相继抛出诋毁曲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封建帝王思想;人民武装是“草莽英雄”;陕北解放区是“封建割据”等引发的笔战。
蒋介石震怒叫嚣,让身边的文人也纷纷写诗词来对抗,进行“讨伐”。无论见识、襟怀、豪杰,纵横捭阖,令人景行景止,在境界和气势上无法与毛泽东的诗词等量齐观。可没有一个人敢口诛笔伐,笔墨登场。
这首词不仅轰动重庆、轰动全国、还轰动了海外华人世界。菲律宾《华侨导报》在转载毛泽东这首词时称赞道:“无论置诸任何古今中外的伟大诗作之中,也都是第一流的杰作中之杰作也!”
人们争相传颂,好评如潮。充分展示了毛泽东博大胸襟,征服人心,使人们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1946年5月23日延安《新华日报》为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曾发表“编者按”。指出:“毛泽东同志咏雪一词刊出后,一时唱和甚多,然而也不乏好事之徒,任意曲解丑诋,强作解人,不惜颠倒黑白,诬为封建帝王思想。虽‘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从此,这一场笔战才偃旗息鼓。
细细品赏,剖析整篇诗词,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如易诵易唱易记,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词义畅达,生动、通俗、凝练,一泻千里。全词属旧体却合律入韵,给读者耳目一新,千古绝唱之感。
伟人超越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的英雄人物,他卓越的才能创造出空前伟大的业绩。在陕北黄土高原写下震撼千古的名句,发出历史最强音和宣言,道出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
让我想起毛泽东同一首词牌《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
在湖南长沙橘子洲头,1925年深秋,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中,来到长沙,独自站在那里。飘逸的长发、俊秀的脸庞、深邃的目光、深沉的思考,望着眼前滔滔湘水奔腾流向远方。
眺望万千山峰,层林尽染,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乘风破浪的巨轮,争先恐后。雄鹰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飞翔,鱼儿在清冽的水里自由自在的戏耍。面对宇宙、大海、万物感慨万千,丰富阅历积淀与灵感,朴素情感与理想。
32岁的毛泽东是一介书生,却对中国命运,有着独特的思考。不禁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主宰?
湖南长沙“橘子洲头”毛泽东的雕像
毛泽东青春少年就踌躇满志,意气奔放,写出澈浊扬清的文章。以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抒发着火热的革命情怀。
那“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星火燎原”的理想境界,形象化的表现,是对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憧憬。还有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谁来主宰?”伟人以景烘托雄心壮志,主宰国家命运的博大情怀和远大理想。心忧天下,豪气千云,一种拯救天下的霸气和王者之风。
那首《沁园春.长沙》写的是南国秋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首《沁园春.雪》写的是北国的雪景,已经回答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展示了新时代新气象和人物风范,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胸怀和奋斗理想。
从两首词中,我被深深地震撼,内容振奋人心、充满朝气、启迪后人,由衷的敬佩、爱戴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
(作者系北京知青;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
- 德州市社保中心组织开展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活动
- 郁亮关于房地产的最新判断
- 新sat写作多长时间
- 中超最新积分榜:山东泰山稳居第2,距离榜首只差5分!三镇升6
- 拒绝教师“躺平”,湖北一地出招
- 九江市人社局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逢八秩晋五·续摇篮华章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学术讨论暨摇篮课程成果分享活动
-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交流座谈
- “重礼兴乐”涵育师生家国情怀
- 上汽大众途观L(Tiguan L)和探岳怎么选?看完这篇就有答案
- 我省严禁艺考考点院校参与应试培训活动
- 深度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 十年大手笔!江苏高校同绘丝路画卷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 大量编内!福建多家好单位招人!
- 首届川渝“巴蜀杯”中学生排球联赛开赛
- 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五进入”活动
- 湖南娄底: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明年起,江苏开设6类艺术类省统考
- 我真的很棒——合肥市荣幼教育集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 快看:首列车亮相,郑州这两条地铁新进展来了!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淄博打开农民增收“新密码”
- sat阅读填空题的答题方法
- 主题教育|枣庄市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高效推进
- 昆明市工会驿站普惠日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