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江西赣州综合防治水土流失
日前,水利部公布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江西省赣州市一县一园入选:宁都县被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赣县区金钩形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及历史原因,赣州市曾经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被中外专家称为“红色沙漠”。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生态环境,赣州市持之以恒开展综合治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市紧抓建设“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契机,以综合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精准施策,多措并举,走出了符合当地实际又富有赣州特色的水土保持之路。
曾经的“红色沙漠”,水土流失面积由1980年的11187平方公里下降到如今的6865.55平方公里,全市水库、山塘蓄水量增加2.8亿立方米,水土保持率达到82.57%,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创新机制
“这里时常能看见无人机在上空盘旋,它时刻在监督工程哩!”上犹县大棚山钨矿项目建设现场,该县水土保持中心负责人刘烈浓介绍,该县采取“准实时+精细化”监管模式,通过第三方工作人员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先进水土保持监管技术,对10余个重点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一旦发现存在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不完善的现象,立即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整改到位。
这是赣州市创新“共享共治”监管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的信息化强监管举措之一。赣州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依托江西省水科院技术力量优势,打造水土保持生产建设项目信息共享平台,掌握生产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
赣州市构建了党政齐抓共管的格局,市政府成立了水土保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市县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赣州市水土保持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黄菊兰介绍,赣州市还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对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编制设计,兼顾当前又考虑长远,将水土保持高质量先行区建设细化为5个方面24项具体任务,并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确保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短期在“点”上有关键突破、中期在“线”上有显著成效、长期在“面”上有重大成果。
站在石城县珠坑乡坳背村麒麟山上,放眼望去,只见道路干净整洁、树木郁郁葱葱、种植园鳞次栉比……
通过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昔日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如今成了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产业兴旺的“绿宝盆”。这一切离不开返乡创业的“80后”黄小勇,他凭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如今他自筹资金回家乡投身水保事业的先进事迹已广为流传,激励着更多的人践行“两山”理论。
长效管护
在全南县十里桃江河面上,数十只白鹭于水面上悠然嬉戏、蹁跹翱翔。村级“河长”谭辉林每天上午都要到河堤进行日常巡查,实现巡河轨迹实时上传APP,水质情况及时呈现。赣州市水土保持融合“林长制”“河长制”实行网格化联动管理,聘请了3200余名山林管护员、河道清洁员等参与水土保持监管,打通水土保持管护“最后一公里”。
除了管好林和河之外,水土保持工作还要管好土。赣南有广袤的果园,粗暴种植既影响果实品质,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为最大限度控制果园水土流失,引导果农生态开发,赣州市建立实施联审联批把关制度,科学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先批后建、不批不建,凡不符合开发条件的区域一律不予审批。近一年来,全市联审联批50亩以上林果开发项目80个,面积达2.8万亩。
赣州市坚持把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放在首位,用最严格制度、严密法治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系列预防保护体系为水土保持工作保驾护航:出台实施《赣州市水土保持条例》,强化市直有关单位水土保持主体责任,对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慢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进行追责问效;突出重点区域管控,明确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建设等项目建设,应当分析论证项目对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分类落实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与措施;狠抓源头生态保护,加大赣江、东江、北江“三江”源头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开展“百里滨江生态绿廊”建设、乡镇跨界断面监测考核和水污染防治管家溯源排查,推动赣粤两省签订第三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低碳发展
“春采虔茶蝶飞舞,夏品猕桃绿遮眼,秋赏茶园黄金甲,冬摘沃柑红满园。”去过龙南市临塘乡虔心小镇的游客,大多都记住了这首小诗。龙南市水土保持中心刘毅介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种有茶叶、油茶、猕猴桃等作物7000多亩,建成的生态农业综合体验区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富民利民效应在赣州市日益凸显。眼下,定南县龙塘镇白驹村的胡寿荣就忙着添置农具、选购肥料,组织工人清理水沟、撒春肥,争取今年合作社脐橙园获得更大丰收。“去年果园1000多亩脐橙迎来丰收,昔日小山包种上脐橙,山绿了,日子也红火了。”胡寿荣说。
近年来,赣州市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将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赣南大地处处涌现生态利民、兴果富民的鲜活场景。会昌县文武坝镇古坊村将山上水土治理和山下古坊村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获评江西省最具乡愁村庄、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吸引八方来客;寻乌县探索“生态+农业”之路,利用矿区整治土地种植赣南脐橙、油茶、百香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5600多亩,实现了“变沙为果”;宁都县打造了美丽乡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茶园经济、乡村振兴+茶园经济发展模式等一批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属性的低碳发展模式。
连日来,赣县区金钩形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崩岗科普馆迎来了一群研学的小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崩岗吗?”正在给孩子们做讲解的是科普馆的负责人谢小路。说起他,周边村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既是回乡创业的游子又是带头致富的能人,让昔日的崩岗沙洲变成如今的绿洲良田。
“以前我们村里有2000多座崩岗,一下雨,土层流失后形成泥石流,引发洪涝灾害,导致村民们苦不堪言。”如今的白鹭乡上塘村,以山水林田湖崩岗治理为切入点,围绕崩岗侵蚀治理,建成上塘村山水林田湖产业发展园区,充分发挥“水保+教育+产业”的综合效益,将水土保持工作与科普教育、休闲旅游、果园产业相结合,成为崩岗治理示范园、水保知识科普园、农业观光休闲园、产业扶贫致富园、综合效益样板园。
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水保意识,越来越多的力量投身水保事业。黄菊兰表示,赣州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锲而不舍推进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融相促、共生共长,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中国贡献水保力量。 (经济日报记者 刘 兴)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
- 德州市社保中心组织开展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活动
- 郁亮关于房地产的最新判断
- 新sat写作多长时间
- 中超最新积分榜:山东泰山稳居第2,距离榜首只差5分!三镇升6
- 拒绝教师“躺平”,湖北一地出招
- 九江市人社局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逢八秩晋五·续摇篮华章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学术讨论暨摇篮课程成果分享活动
-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交流座谈
- “重礼兴乐”涵育师生家国情怀
- 上汽大众途观L(Tiguan L)和探岳怎么选?看完这篇就有答案
- 我省严禁艺考考点院校参与应试培训活动
- 深度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 十年大手笔!江苏高校同绘丝路画卷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 大量编内!福建多家好单位招人!
- 首届川渝“巴蜀杯”中学生排球联赛开赛
- 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五进入”活动
- 湖南娄底: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明年起,江苏开设6类艺术类省统考
- 我真的很棒——合肥市荣幼教育集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 快看:首列车亮相,郑州这两条地铁新进展来了!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淄博打开农民增收“新密码”
- sat阅读填空题的答题方法
- 主题教育|枣庄市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高效推进
- 昆明市工会驿站普惠日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