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90年前,一名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桂林,原来这么美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4-24
手机版

  人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千峰环立,一水抱城,形容的就是桂林。

  桂林钟灵毓秀、历史悠久,它的美与生俱来,更是岁月的沉淀。在上世纪30年代,一些外国人来到桂林,他们立刻就被这里优美的景色和人文风貌吸引,拍摄了很多照片。

  桂林

  如今,再看这些老照片(黑白照片后期上色),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90多年前的桂林。让人心生惊叹:那时候的桂林,原来也这么美!

  江边

  30年代,桂林江边一个繁忙的码头,岸边停靠着很多小船,岸上是一些民房。远处的江面上,小船一眼望不到边。

  桂林著名的象鼻山轮廓很醒目,象背上的宝塔依稀可见。

  街道

  这是桂林城内的一条街道,街道两旁都是具有欧式风格的建筑,柱子上悬挂着很多广告牌子。街道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

  街上行驶的有汽车、自行车和板车。路边,一名黄包车师傅坐在车子上睡着了。

  码头

  漓江边上,有一个很小的码头,一只摆渡的小船正停靠在岸边。船夫是一名专职摆渡人,吃住都在船上。

  他还在岸上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可以临时休息。不远处的木头架子上,晾晒着他的几件衣服。

  凉亭

  这是站在风亭位置往东看,对哦面山顶上的一座凉亭。山上有蜿蜒曲折的石头台阶,一直通到凉亭处。

  站在这里极目远眺,桂林的山水美景尽收眼底。山清水秀,让人心旷神怡。

  象鼻山

  站在漓江边上,远处的象鼻山栩栩如生。犹如一头大象,正在用鼻子在江中饮水。耸立于山顶的是普贤宝塔,始建于明朝。

  象鼻山,原名漓山,地处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是桂林的地标性景点。

  城墙

  这是站在高处,俯瞰桂林城墙。城墙高大雄伟,一眼望不到头。城头上道路宽阔,城墙向外还设有方形敌台,当时的桂林城墙固若金汤。城墙外面,江水清澈,大小船只来往穿梭。远处的青山连绵不绝。

  舂米

  三名当地妇女正在舂米。照片中这个装置,是过去农业生产中用于稻谷去壳的“舂米碓”,属于简单机械中的费力杠杆。

  当人不断踩下踏板后,舂球不断升起落下,将稻米的外壳去除。三名妇女面前的筐里装满了脱了壳的米。

  

  这是桂林的一座村寨,寨子建在江边。城楼高耸,城门下一条小路直通到水边。有几只渡船,正停泊在岸边。

  村落

  山脚下的平地上,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村落。房子一座挨着一座,一眼望不到头。在村子的外面,是一块块良田。远处的青山,连绵不绝。

  桂林兴安

  这张照片拍摄于桂林兴安。小河水流平缓,河两岸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居,一座小石桥横跨在河面上。景色如此优美,犹如一幅水乡画卷。

  小集市

  江边码头上,有一个露天小集市。一些小摊贩在路两边摆摊,摊位上都撑着遮阳伞。因为每天从这里登船和下船的人很多,人流比较量大,小集市显得很热闹。

  小巷

  30年代,广西桂林一座村寨里的小巷,青石板铺路,两侧是民居。路边有一间店铺,门口写着“徐生记”三个字。当时下起了小雨,一名村民头上戴着斗笠,正从路上走过。

  桂林风光

  站在城墙上,远看桂林城内的风光。城墙上长满了杂草,显得很沧桑。远处就是绿色的田野和连绵不绝的青山。犹如一幅色彩绚烂的风景油画。

  水井

  在桂林街头有一座水井,水井盖上设了两个井口。两名男子用一根绳子系着水桶,放进井里,装满水后再提上来。然后再倒进自己挑的水桶里。

  桂林城

  这是站在高处俯瞰桂林城全貌。房屋高低错落,掩映在绿树丛中。城中街道笔直,一眼望不到头。最远处,青山连绵不绝。

  卖米

  这张照片拍摄于桂林全州,几名男孩子抬着一筐米走向收粮点。他们卖米,是为了筹集学费。把米卖了之后换成钱,就能去学堂上学了。

  赶早市

  清晨,一名男子手里提着竹篮赶早市。他在一个摊位前,挑选了一些蔬菜。摊主正在为他称重量。摊主卖的菜品很多,有南瓜、青椒、大葱等。在头上钩子上,还悬挂着一些待售的草鞋。

  节日

  30年代,桂林当地举办的一场活动上,青年男女正在说悄悄话。他们穿着民族节日服装,梳着独特的发辫。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老人山

  这是位于桂林城西北桂湖之畔的老人山。仔细看,山顶上那座石头多像一位老人,老人头戴风帽,眉、目、口、鼻、须毕现,神态从容而慈祥,颇有有长者之风。

  赶路

  照片中,一名男子头戴草帽,挑着担子。在担子两头的箩筐里,分别坐着一个孩子。男子是孩子的父亲,他正带着两个孩子往家赶路。

  帆船

  在江边,停泊着一艘载客的帆船,风帆已经收起。船主一家人正坐在船头吃饭。在船的顶部,还搭建了两个棚子,里面也能住人。

  石拱桥

  在桂林城外的一条小河上,一座石拱桥横跨在河面上。石桥没有栏杆,从老旧程度看已经有些年头了。在石桥的一头不远处,矗立着一座砖砌的门楼。

  街道

  这是桂林城内一条繁华的街道。街道上人来人,道路中间铺着石板,专供车辆行走。路两旁都是商铺,有照相馆、五金店等,生意兴隆。

  码头

  桂林城内一条小河边,有一座码头。一些妇女正在码头边上洗衣服,还有一些人挑着水桶,从河里取水然后挑到岸上,一艘大木船正停靠在码头上,一块木梯搭在船帮上。

  磨粉

  姊妹三人齐心协力,正在推石磨。磨好的米粉沿着石磨流淌到下面的桶里。三人脸上都带着孩子们天真的笑容。

  南州琼境

  这是公园里一处台阶,台阶尽头有一个门楼,门楣上书“南州琼境”四个字。南州,泛指南方地区,也指广东和广西。南朝梁江淹《游黄蘖山》诗:“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吃饭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船工们围坐在一起吃饭。他们的饭菜很简单,有米饭和四个菜。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他们依然很乐观,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街道

  这也是桂林城内的一条街道,街道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街道边是一些沿街店铺。街上有很多逛街的人。

  三个孩子

  在乡下农村,三个孩子坐在菜地的栅栏边的石头上玩耍。看到摄影师对着他们拍照,露出了好奇的眼神。

  赶路

  一名挑着担子的男子站在街边,担子一头的布袋里,装着行李,担子另一头的箩筐里坐着一个孩子。男子带着自己的儿子赶路时,被摄影师邀请拍照,男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山间小路

  写在最后:看了这些老照片,让人感慨万千。30年代的广西桂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原来这么美!千峰环立,一水抱城,它的美与生俱来。如今的桂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安康。我们相信,桂林的明天会更好!

  举报/反馈

上一篇:新林九年制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量化评分办法
下一篇:天津这个区官宣:首个“九年一贯制”!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