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推进新冠疫苗接种 北京疾控:研究表明有三次或以上抗原刺激会产生较好保护效果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5-03
手机版

  本报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人们的出行旅游呈较快恢复。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全国将迎出行高峰期。

  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且变异株不断出现,面对人员流动性再次增加,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尤其是避免新冠感染至关重要。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全国多地近期陆续部署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提高人群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能力,补齐不同人群的免疫水平差距。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各地疾控部门的部署安排,未完成新冠疫苗基础免疫的人群,是此次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此外,对已感染人群,已完成基础免疫的,目前不需要再进行加强免疫。

  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最新发布的《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对于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可在感染3个月后接种1剂次疫苗。而此前政策推荐的感染和接种的时间间隔是不少于6个月。

  日前,国家卫健委党组提出,把新冠等疫情防控作为全系统首要任务,重点是确保监测预警、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基层药品物资配备等到位,及时发现疫情苗头,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重点关注未完成基础免疫人群

  对于即将到来的“五一”5天小长假,近期多地陆续部署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强调要补齐人群间的免疫水平差距。

  4月26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在官微发布“五一”假期健康提示称,当前,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不同地区还在不同程度流行,北京市和全国整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但新冠病毒并未消失,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

  同时,一些地区还有流感、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流行。因此,“五一”假期,人员流动性增加,越是人多的地方,越不能忽视健康防护。

  北京市疾控中心称,北京市不同人群新冠病毒免疫水平还存在差距。在此前疫情中,没有感染而且还没有完成新冠疫苗免疫接种的人群,仍需通过接种疫苗提升保护。

  人体内的保护性抗体随时间延长而发生衰减。为了提高人群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能力,补齐不同人群的免疫水平差距,部分人群需要接种新冠疫苗。

  北京市疾控中心称,国内外研究表明,含病毒感染在内,有三次或以上的抗原刺激,会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

  武汉疾控相关负责人近日也表示,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最好的措施是补齐免疫水平差距。宁波、潍坊等疾控部门也呼吁,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应及时完成新冠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记者注意到,未完成新冠疫苗基础免疫的未感染和已感染人群,是此次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

  按照北京市疾控中心划定的目标人群,其中,在未感染的人群中,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需要按现行规定执行;18岁以上未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人群,在完成基础免疫3个月后实施第一剂次加强免疫;18岁以上未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包括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在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6个月后,可实施第二剂次加强免疫。

  而对已感染人群,未完成基础免疫的,需要在感染3个月后接种。

  按照《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对于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可在感染3个月后接种1剂次疫苗。而此前政策推荐的感染和接种的时间间隔是不少于6个月。

  《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解读问答显示,疫苗接种及感染获得的保护性抗体会随时间延长发生衰减。对于感染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英国、德国等主要机构和国家均推荐在感染后3~6个月进行疫苗接种。从全球范围看,感染3个月后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已是共识,有利于在后续可能发生的疫情中为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提供更好的保护。

  “已感染人群目前无须打加强针”

  记者注意到,按照最新的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人们普遍关心的已感染人群的加强免疫接种并未纳入此次工作安排。

  4月26日,记者从北京市部分社区卫生中心了解到,按照目前新的规定,18岁以上已感染满3个月,且感染前未接种、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可完成基础免疫。而此前已完成基础免疫和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已感染人群,无须再进行加强免疫。

  “上一轮疫情,已感染过新冠的人群,如果此前已经完成了基础免疫(比如,灭活疫苗已接种两剂次),此次不需要再加强免疫。而此前已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人,此次也不需要再实施第二剂次加强接种。”北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人士向记者表示,已感染人群是否需要进行加强免疫,还需看后续国家的统一安排。

  实际上,去年12月我国经历大范围新冠感染后,有多位专家曾表示,感染6个月后可进行新冠疫苗加强免疫。

  但《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解读问答明确表示,研究结果显示,基础免疫后再经历自然感染的人群和已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通过多次抗原刺激,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对于此类人群,短时间内再次接种疫苗的效果有限,暂不需要继续接种疫苗。后续将根据病毒变异情况、疫苗研发进展等确定相关人群是否需要继续接种疫苗。

  目前,距离我国上一轮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我国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不断检出。据中疾控发布,对比4月15日公布的数据,4月14日至4月20日我国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275例。

  4月20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一次论坛上表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

  他表示,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

  (编辑:郝成 校对:张国刚)

上一篇:67岁儿科医生何蜀军:孩子眼中的“何奶奶”,家长心里的好医生
下一篇:2023年榆中县考试招生政策解读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