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是从哪几个方面改变了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偏差?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5-04
手机版

  01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认知和行为虽然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但二者并不能分开,人的行为大多是认知、行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在其中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对于手机依赖者而言,需要先改变其对手机使用的认知偏差,进而改变其手机依赖行为。

  

  根据调查发现存在手机依赖问题的高年级小学生,对手机使用存在认知偏差,包括对手机依赖的认识欠缺、没有认识到对手机依赖对自身造成的严重危害、认为自己过度使用手机是正常的行为以及缺少摆脱手机依赖的意识等。

  在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进行小组介入时,需要寻求改变手机依赖者对手机使用的认知偏差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手机对生活的利弊影响以及什么是手机依赖,认识手机依赖对其造成的危害,过度使用手机是一种问题行为,强化个体对手机使用认知的改变,并引导他们对未来进行规划,以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社会学习理论指出,人的复杂行为都是经由后天学习而得到的,个人行为的获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直接经验获取,另一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实际活动而获取。

  

  班杜拉认为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模仿,在模仿中行为发生改变,模仿的方法包括三种:实例楷模法、认知楷模法和激发自制力。

  自制力差是导致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产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原因,而且手机依赖者存在对手机使用的不良习惯,这就要求作为儿童的榜样学习者的大人做好示范者、引导者以及教育者的角色。

  因此,需要引导个体学习提高自制力的方法,学习正确、有节制使用手机的方法,以帮助组员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02

  有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存在手机依赖问题,然后研究人员通过对手机依赖者的问卷调查情况、对部分手机依赖者及其父母的访谈情况,明确了手机依赖问题给该群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手机依赖对高年级的小学生的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学习成绩下降,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29.94%的学生认为手机的使用对他们的学习成绩造成了影响。

  

  根据问卷情况分析,有人认为手机的使用对其学习造成了影响,且还有人经常边玩手机边写作业以及经常熬夜玩手机。

  此外,根据对手机依赖者及其家长的实际访谈发现,沉迷手机对该群体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首先是手机依赖问题对高年级小学生的身体危害上,长期使用手机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眼睛近视、脖子疼、头晕等。

  有学生表示在放假期间手机使用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且60% 以上的手机依赖者在长时间玩手机后会出现头晕、眼睛干涩、脖子疼等情况。

  根据对手机依赖者的访谈,不少学生因为沉迷手机,出现了脖子、背部疼痛、眼睛近视的情况。

  其次,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处在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手机依赖问题很对到该群体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学生使用手机看直播、短视频等,手机使用的过程中,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03

  高年级小学生存在的手机依赖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其家庭关系。

  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玩手机的这一行为是反对的,而且有超过60%的调查对象与父母因为玩手机的问题发生过矛盾。

  其次,研究人员还了解到很多家长因为孩子沉迷手机而与孩子发生过冲突,有部分家长因为手机动手打过孩子。

  由此可见,高年级小学生群体的手机依赖问题对其家庭关系也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根据调查,高年级小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自制力差、对手机使用存在认知偏差;对于手机依赖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周围人都在玩手机,自己过度使用手机也是正常的行为等以及父母教育引导方式不当等。

  

  调查的高年级小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1-12岁,其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部分调查对象对手机使用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包括对于手机依赖的认识较少、对于手机依赖的危害认识不足以及没有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是一个问题行为等。

  此外,存在手机依赖问题的高年级小学生群体大部分并没有想过要减少使用手机,摆脱手机依赖现状。

  首先该群体对于手机依赖了解较少,且认为周围人都在玩手机,自己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也是正常的。

  根据对手机依赖者的访谈发现,部分手机依赖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过度使用手机是一种问题行为,而认为是一种正常行为。

  

  其次,该群体对于沉迷手机的危害认识较少,没有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给自己造成的危害。

  小学高年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是看视频、网络直播以及打游戏等娱乐功能,根据对部分手机依赖者的访谈发现其对手机依赖的危害并不是很清楚,仅认为玩手机很有趣,并没有考虑过沉迷手机依赖的危害。

  此外,存在手机依赖问题的高年级小学生绝大部分并没有想过要减少使用手机。

  因此,为了帮助高年级小学生群体克服手机依赖问题,就需要帮助该群体认识什么是手机依赖、沉迷手机的严重危害,引导其认识到手机依赖是一种问题行为,并从认知上、观念上做出改变以克服手机依赖问题。

  04

  据调查显示,自制力较差也是导致高年级小学生群体出现手机依赖问题的重要因素。通过《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该校高年级小学生的测量,有大部分学生存在手机依赖问题。

  根据对该群体的调查,绝大部分手机依赖者在想要关掉手机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要多玩一会儿以及在写作业时总是忍不住玩手机,反映了该群体的自我约束力不够,难以控制住自己不去玩手机。

  

  在对存在手机依赖问题的调查对象的访谈中,绝大部分表示了自己的自制能力不强,很难控制自己不去使用手机。

  根据对存在手机依赖问题小学生的调查及访谈发现,该群体沉迷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体自制力较差,因此,对于该群体手机依赖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提升其自我控制能力。

  根据手机依赖者的问卷调查,有84.85%的存在手机依赖问题的小学生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而且主要集中在对手机娱乐功能的使用上。

  包括刷短视频、看电视剧等,父母的行为也是导致小学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但是绝大部分家长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此外,尽管很多家长对于孩子使用手机玩游戏、刷抖音以及看游戏直播等的行为是非常反对的。

  

  但根据访谈,绝大部分家长制止孩子玩手机,主要是简单粗暴的训斥、责备,而缺乏恰当、理性、有效的引导。

  根据调查分析以及访谈情况来看,大部分手机依赖者父母平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玩手机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此外,对于制止孩子玩手机的方式,家长一般是采取简单粗暴的训斥方式,而对孩子使用手机行为缺乏有效、合理的引导,还有部分家长对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认识欠缺,对孩子过于放任。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年成人自考教材在哪买?怎么复习?
下一篇:原创2022高校新增艺术类专业详解,六大美院有新增,数媒专业热度最高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