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撸串有讲究!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5-10
手机版

  人间烟火气,最抚常人心

  说起烟火气,就不得不提烧烤

  天气渐暖,在路边摊

  和三两好友点一桌烤串

  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

  肉串放在炭火上,烤得滋滋冒油

  令人食指大动!

  这美味谁能抵挡得住!

  烧烤作为夜宵界的扛把子

  据说在几千年前就有了!

  今天,与河大卫一同看个究竟吧!

  远古时代——烧烤是为了生存

  说到烧烤,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种烹饪方式了,从人类使用火开始计算,可以追溯距今170万年的史前时代了。

  据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一天,一个闪电击中了一棵树木,引发熊熊大火,史前人类一看,这玩意好啊,不仅能取暖,把肉放里面过一下嘎嘎香。

  火的产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根据出土的烧烤石器工具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就已经掌握了最早的烧烤方法了!从那时候开始,烧烤就已经走进了那些原始人的生活中了,我们的祖先就把抓来的什么兔子啊,野鸡啊,用火烤着吃了。

  

  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

  春秋战国时期——烧烤是战争主食

  根据《诗经》中的记载,最早称烤肉为“炙”,《礼记》中也记载:“炙,贯之火上也。”就是说“炙”是放在火上。

  咱们大家都听过的一个成语叫“脍炙人口”,还有辛弃疾的诗里有一句“八百里分麾下炙”,这个“炙”指的就是烤肉。

  《诗经·小雅》里有一首诗写到了烤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灸之。”汉代学者毛亨在注解中说:将毛曰炮,加火曰燔,抗火曰灸。这首诗是写贵族在请客饮酒时,将猎取到的几只野兔或带毛烧熟吃,或烤着吃。

  除此之外呢,《礼记》中还对吃烤肉的礼节做出相关规定,有三个字,叫“毋嘬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吃烤肉要注意形象、不要狼吞虎咽的!

  

  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

  汉代——有图有真相的烧烤

  烤肉风靡西汉朝野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饮食之一。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引进了香料以及饴糖的甜味调料。

  根据出土的西汉文物“上方林炉”、“釉陶烧烤炉”就发现,西汉时期的烧烤工具就已经很科学了,尤其是对烧烤炉的进风出风的设计,让肉被烤的均匀还不至于烤煳。

  据说汉高祖刘邦就是爱吃这口,根据西汉第一杂志书《西京杂记》的记载:“常以烧烤鹿肝生肚下酒”。也就是说他就爱吃这个烤鹿肝配酒,可能除了鹿肝之外,牛肝猪肝是肝就吃。

  

  到了东汉时期呢,烧烤跟西汉相比就更讲究了!根据山东诸城县东汉孙琮墓中出土的《庖厨图》显示,这个时候的烤肉从切肉到烤肉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了。

  

  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一组),收藏单位:临沂市博物馆

  一手烤串,一手扇风

  这不就是现代的烧烤吗?

  

  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正在烧烤的庖厨。

  

  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这位庖厨正在切肉。

  厨房里除了做烧烤的庖厨

  还有人专门从事剖鱼、切肉、烧火等工作

  头顶的食物架上还挂着

  鸟、猪腿、羊头、牛头、兔等

  

  临沂五里堡这一组

  以庖厨为内容的汉画像石

  不仅记录了汉代美食

  也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了汉代人的生活

  东汉末年名将的关羽也是个烤肉死忠粉,根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

  关羽受伤之际用美食来转移注意力,一口肉串一口酒,忘却眼前的疼痛,还能谈笑自如,可见烧烤的魅力!

  魏晋南北朝——烧烤是一种饮食习惯

  魏晋时期奢靡之风盛行,烧烤当然也不能例外。

  这个时期还发明另外一种吃法,不是直接拿肉块炙烧,而是将肉剁成泥状,并加添加盐巴、姜及椒等调味料,再揉捏成肉丸,裹上动物油,串到烤签或铁烤叉,被认为是北魏官员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的“腩炙”。

  后来随着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的大量涌入中原,牛羊肉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是贵族独享的美食了,老百姓也可以吃得上,所以南北朝时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全民烧烤的时代!

  

  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

  唐代——烧烤的种类更加丰富

  唐代名医昝殷(zǎn yīn)在《食医心鉴》中,记载了鸳鸯炙、野猪肉炙、鳗黧鱼炙、炙鸲鹆(八哥)、炙黄雌鸡等多种烧烤食物。唐代也有诗词记载: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唐·岑参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

  其中的“浑炙犁牛”就是烤整牛。

  

  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

  宋元时期——百花齐放

  据《岁时杂记》所载,烤肉已经成了宋朝人过冬的生活日常。他们为了冬日取暖点起暖炉后,便“物尽其用”,顺便在上面摆上烤架,便成了绝妙的室内烤炉。一家人围坐在炉边,喝温酒、吃烤肉,不亦乐乎。至于“北宋美食大全”《东京梦华录》中,更是少不了烧烤的身影,一道叫“旋炙猪皮肉”的小吃,便是冬日东京城中毫无疑问的“人气美食”。至于平日里的晚市,更是“燠爆熟食”俱全。早在宋代,人们便可以体验深夜撸串的乐趣啦!

  而从大草原入主中原的元人,烤肉颇为讲究。常见的食材有牛、狗、鸡、猪、鹿等等,其中鹿肉和前面一众略有不同,鹿肉是野味,需要靠打猎获取,皮酥脆,肉嫩香,可谓宫廷餐品之尊。

  

  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

  明朝——烤肉技术越来越完美

  据《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一到冬天下雪的时候,皇宫里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就是窝在屋里,一边赏梅花,一边撸串。人家撸的不是串,是情调。

  明朝早期的烤肉,是把牛肉或羊肉切成方块,用葱花、盐、豉汁浸泡一会再烤。明末清初时,蒙族人则是把大块的牛、羊肉稍微煮一会,再用牛粪烤熟来吃。再到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烤肉技术越来越完美,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 1845 年),诗人杨静亭在《部门杂咏》中赞道:“严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灸最宜生嗜嫩,雪天争的醉烧刀”。这烤肉几乎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了。

  

  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

  清代——烧烤是饮食代表

  史料记载,清朝御膳房就有专门给皇帝皇后做烤鸭、烤猪的“包哈局”。(“包哈”为满语,即为下酒菜;“包哈局”则是专做烤食烹饪的部门)。据史料记载,清代康熙二十五年( 1686年)北京大街上就有小贩,沿街叫卖烤肉。在当时,烧烤菜也是各种宴请之事的要菜。

  满汉全席中也有各种烧烤类菜品: 挂炉山鸡、生烤狗肉、片皮乳猪、维族烤羊肉、挂炉沙板鸡......超丰盛!

  《都门杂咏·烤牛肉》

  清·杨静亭

  严冬烤肉味甚饕,大酒缸前围一遭。

  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

  严冬烤肉味甚饕,大酒缸前围一遭。

  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

  时至今日

  我们吃的不只是烧烤

  更是流传几千年的饮食文化

  袅袅炊烟,一缕人间烟火

  令人回味悠长

  约三两好友,一起撸串喝酒

  感受人间烟火

  素材来源:人民网、百度百科、汉长安城未央宫公众号等

上一篇:2022年英国大学爱丁堡大学在英国的排名介绍
下一篇:四川师范大学2023年3月四六级成绩查询入口:4月25日9时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