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位老师公开课上展开的教学引导,总结4点教你科学地启发学生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5-10
手机版

  我们都知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地启发,能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而且科学地启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促进、活跃课堂氛围和形成融洽的师生沟通氛围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张校长说:“记得十几年前,在一位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上,曾完美地诠释了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地引导、启发?”课程是这样展示的。

  

  当时上课要讲的内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位老师运用多媒体把巴金的《海上日出》的一段文字呈现出来,并声情并茂地朗读着。

  海上日出(巴金):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然后,这位老师展示了如下图片,并提出问题:大家观察一下,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海平面有什么关系?

  

  这位老师由太阳与海平面的关系,自然地启发学生认识圆与直线的三种关系:相交、相切、相离。然后再用图示展示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张校长说:“当时同学们被这位老师的音容笑貌,巧妙的提问和逼真的图画深深地吸引了,把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带入思考问题的情境中。我在内心感叹:原来抽象、枯燥的数学课可以讲授的如此美妙!可见高效课堂在于教师的创造啊!”

  这位数学老师用文字、图像声情并茂地讲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科学地启发将抽象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可谓独具匠心,做到了启智有慧。

  

  那么,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地启发呢?以下4点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启迪思考

  要想使得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而且提问的问题要切合学生学习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有亲切感(调动求知欲);要新鲜有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运用学生的好奇心);问题要有挑战性、目标性(引导学生思考,导向教学目标和解决研究的课题)。

  二、抓住引导时机,适时启发

  当学生开始思考时,先不作任何提示,使他们独立探究和尝试,不急于做指点、提醒。正如郑玄的一句话:“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水平、教学任务的深浅、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评估何时是启发学生的最佳时机。

  

  三、把握启发之法,高效引导

  启发时机一到,就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奇思妙想”。对于学生的大胆设想、别出心裁,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

  启发之法虽多种多样,教师选择时也要选择得当。像质疑启发、情景启发、直观启发、类比启发、联想启发等多种启发方式可交替使用,使用的关键要围绕问题特点和学生水平为中心来定。

  张校长说:“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为启发式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启发手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调动各种感官刺激学生,激发兴趣和思维。特别是一些图形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更能让学生启发深刻。”

  

  四、启发反馈,多角度发散完善思维

  教学反馈,是用来检验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果反馈。反馈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体现重难点问题,适当启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使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思维。

  张校长说:“教育教学中科学地启发就是在没有任何条条框框限制下,使得学生主动探求未知,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一线教师应不断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摸清规律,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注我,下篇文章更精彩!守护教育,精进成长。

  举报/反馈

上一篇:如何提高智慧教室的运维效率?南昌教育展的联想桌面云为你解答
下一篇:原创CBA季后赛视频出镜:山东对阵广州 广州实力薄弱,山东队欲晋级!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