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参考答案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5-22
手机版

  原标题:2018年上半年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关于学前教育任务,最准确的表述是( )

  A.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B. 促进幼儿身心的快速发展

  C.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D.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 教师在组织中班幼儿歌唱活动时,合理的做法是( )

  A. 要求幼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唱歌

  B. 鼓励幼儿用最响亮的声音唱歌

  C. 鼓励幼儿唱八度以上音域的歌曲

  D. 要求幼儿用自然声音唱歌

  3.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婴儿期出现的基本情绪体验?( )

  A. 羞愧

  B. 伤心

  C. 害怕

  D. 生气

  4.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能否主动协商处理玩伴关系,主要考察的是( )

  A. 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

  B.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C. 幼儿的规则意识

  D. 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

  5.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 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

  A. 信任感

  B. 主动性

  C. 自主性

  D. 自我同一性

  6. 教师在区角中投放了多种发声玩具,小班幼儿在摆弄这些玩具时( )

  A. 能概括不同声音产生的条件

  B. 对声音产生兴趣,感受不同的声音

  C. 能描述出玩具是怎么发声的

  D. 能描述出不同玩具发声特点

  7. 在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时,恰当的做法是( )

  A. 引导幼儿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高矮、粗细等

  B. 引导幼儿识别常见事物的形状

  C. 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物体,说出总数

  D. 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

  8.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

  A. 发展幼儿的艺术技能

  B. 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和表达能力

  C. 丰富幼儿的艺术知识

  D. 拓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9. 陶行知创立的培养幼教师资的方法是( )

  A. 讲授制

  B. 五指活动

  C. 感官教育

  D. 艺友制

  10.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察的是( )

  A. 儿童的深度知觉

  B. 儿童的计数能力

  C. 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D. 儿童的守恒能力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1. 婴幼儿调节负面情绪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12. 简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职责。

  三、论述题(本大题 1 小题,20 分)

  13. 为什么要让幼儿通过直观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请结合实例分别说明。(20 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4. 材料:

  李老师第一次带中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问题: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10 分)

  (2)请分析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的可能原因。(10 分)

  15. 主题活动中,中班幼儿对画汽车产生了兴趣,为了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郭老师提供了“面包车”的绘画步骤图,鼓励每个幼儿根据步骤图画出汽车。

  问题:

  (1)郭老师是否应该投放“绘画步骤图”(2 分)?为什么?(8 分)

  (2)如果你是郭老师,你会怎么做?(10 分)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30 分)

  16. 请围绕“春天”,为大班幼儿设计主题活动,应包括 3 个子活动。

  要求:

  (1)写出主题活动的总目标。(8 分)

  (2)采用诗歌“春风”(见下面所附诗歌)设计一个具体的语言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名称、目标、准备和主要环节。(14 分)

  (3)写出另外两个子活动的概要,包括名称、目标。(每个活动 4 分,共 8 分)

  附:诗歌

  春风

  春风一吹,芽儿萌发。

  吹绿了柳树,吹红了山茶,

  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吹得小雨轻轻地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D

  解析: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2. D

  解析:中班幼儿能用自然、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3. A

  解析:羞愧感属于高级情感,在幼儿期形成。

  4. B

  解析:协商处理玩伴关系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体现,同伴交往属于社会交往的一种。

  5. C

  解析:幼儿在 1~3 岁,主要是自主对羞愧,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儿童若无法自己独立,可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并觉得羞耻。父母是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

  6. B

  解析:幼儿园科学教育主要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不追求知识的灌输。在《指南》中也规定小班幼儿主要是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情和现象感兴趣。

  7. A

  解析:《指南》指出,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时应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

  8. B

  解析:《指南》中指出,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9. D

  解析:艺友制源于陶行知。艺就是教学艺术,友就是朋友,学生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老师,边干边学。凡用朋友之道探讨教学艺术便是艺友制,艺友制的根本方法是教学合一。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就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先行先知的在做上教,后行后知的在做上学。大家共教共学共做才是真正的艺友制,惟独艺友制才是彻底的教学做合一。”

  10. C

  解析:三山实验,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1. 婴幼儿调节负面情绪的主要策略有:

  (1)反思法。当孩子与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可以使用反思法,请孩子们先冷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

  (2)自我说服法。当孩子初入园由于要找妈妈而伤心地哭泣时,可以教他自己大声说:“好孩子不哭”。孩子起先是边说边抽泣,以后渐渐地不哭了。当孩子和小朋友打架,很生气时,可以要求他讲述打架发生的过程,孩子会越讲越平静。

  (3)想象法。通过想象自己是某个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伤心时,可以想象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男子汉”或某个英雄人物等。

  12. 幼儿园教师对本班工作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如下: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

  (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5)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

  (6)定期总结评估保教工作实效,接受园长的指导和检查。

  三、论述题(本大题 1 小题,20 分)

  13. (1)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进行学习,既是幼儿思维特点的要求,也是直观性原则的体现。它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加深幼儿的印象,有助于理解和形成具体的概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组织社会活动“多彩的民族”时,可以给幼儿提供少数民族的服饰、发饰,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2)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既体现了杜威提出的“做中学”,也是活动性原则的体现。幼儿通过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操作活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互活动,既能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发展其智力。比如,为了让幼儿探索哪些材料能帮助硬币浮起来,可以为幼儿准备大树叶、纸船、橡皮泥、塑料瓶盖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结论。

  (3)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是由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由于幼儿认知水平较低,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通过感官和动作来获取直接经验。比如,在组织语言活动“秋天来了”时,可以引导幼儿去户外感受秋天的景色和变化,从而加深幼儿的体会。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4.(1)中班幼儿高级情感发展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道德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幼儿喜欢告状,具体原因如下:

  ①道德感主要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幼儿道德感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幼儿接触到不同的人和物,慢慢地由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发展成为开始自己独立进行评价。

  ②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教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幼儿产生相应的情绪。所以说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比较突出。

  (2)到了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有:

  ①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的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有鲜明的不同情绪,道德感的发展趋于稳定。

  ②大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体现在爱小朋友、集体荣誉感等,对各项事物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所以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有所减少。

  15.(1)郭老师投放“绘画步骤图”是不对的。主要原因有:

  ①首先,《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所以在幼儿的艺术创作中,郭老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艺术环境,引发幼儿自主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提高绘画创作水平,而不应该直接提供“绘画步骤图”。

  ②其次,在幼儿的艺术创作中,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所以,郭老师应该为幼儿在创作中进行相应的指导,而不能直接的提供“绘画步骤图”。

  ③最后,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中再造想象占据主导地位,创造性想象开始发展。题干中教师的直接给出面包车的绘画步骤,让幼儿以此为标准去绘画,实际上束缚了幼儿再造想象的发展,同时也扼杀了创造性想象的萌发。

  (2)如果我是郭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我会有以下做法:

  ①首先,我会引导孩子在周围环境和生活中多种途径了解“汽车”,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绪,整体提高幼儿对“汽车”的认知水平。

  ②其次,我会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③最后,我会不断的提供各类艺术活动,引导幼儿在大胆表现的同时,提高绘画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30 分)

  16.(1)总目标

  1. 知道春天里周围景物的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

  2. 能用朗诵、绘画等各种方式感受春天,体验创作的快乐。

  3. 知道春天里的常见的疾病有哪些,能够照顾好自己。

  4. 喜欢春天,愿意围绕“春天”的主题进行各种活动的探索。

  (2)大班语言领域活动:春风

  活动目标:

  1. 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知道春风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2. 能够正确地朗诵诗歌,并进行仿编活动。

  3. 喜欢参加语言领域活动,热爱春天。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课件、视频、记录表格

  2. 幼儿对春天、春风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巩固学过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并进行提问。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现在跟年前相比天气如何?温度如何?风儿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进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春风。

  2. 教师范读诗歌,初步感受

  教师范读《春风》这首诗歌,请幼儿认真聆听,并回答这样的问题: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的芽儿、柳树、山茶、燕子、青蛙、小雨,在春风的吹拂下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之后,教师带领幼儿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及语言美。

  3. 理解诗歌内容,加深认识

  借助动画片的形式,再次为幼儿展示诗歌内容。之后,请幼儿思考:为什么春风来了,芽儿就萌发了?柳树被出绿了?山茶被吹红了·····春风究竟有什么样的魔法呢?在思考、讨论中引导幼儿总结出:春风其实是春天的使者,因为春天来!之后再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春风还带来了哪些有趣的变化呢?

  4. 小组合作,仿编诗歌。

  结合上一环节的讨论,教师请幼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照诗歌的句式“春风一吹,......萌发了,吹绿了......吹红了......”进行仿编。幼儿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请幼儿分组展示自己的仿编成果,教师逐一记录,并引导幼儿赏析。

  活动延伸:

  请幼儿去美工区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春风。

  (3)活动一:我是健康宝宝(大班健康领域活动)

  活动目标:

  1. 知道春天里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保护自己,预防春天里的疾病。

  3. 对健康知识感兴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二:春天的花朵(大班艺术领域活动)

  活动目标:

  1. 知道春天里的花朵及它们的特征。

  2. 掌握指纹画的步骤和方法,会用指纹画表达春天的小花。

  3. 热爱大自然,对美术活动感兴趣。

  责任编辑:

上一篇:论文摘要翻译成英文用什么软件好
下一篇:自考本科学士学位有用吗?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