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5-24
手机版

  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获取的便捷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甚至愤恨自身的“无能”!也因此,几乎每一天都有大量的人活在痛苦之中。

  我们也曾不断寻求方式方法想要缓解自身的痛苦,但显然,许多方法好像都不太奏效!

  有些人以为自己是因为贫穷所以痛苦,有了钱后,他们依旧焦虑不已;

  有些人以为是遇不见心中所爱,谈了恋爱,甚至结婚生子后,他们依然痛苦;

  有些人以为是病痛,所以痛苦,病好了,精神状态依旧糟糕,身体依旧难受;

  还有的人,为项目而烦恼——项目解决后,依旧烦恼;为工作而烦恼——找到工作后,更加烦恼;为家庭而烦恼,家庭琐事却层出不穷,永远烦恼。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许多人其实从来都没有想要消除痛苦!所以,才总是徘徊在痛苦之中。

  注:本期内容5000余字,建议收藏,空闲时再细细品读!(叶本心)

  

  在思维和人性专栏中,我们不止一次提到过本能的愿望——每个人身上都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力量,时刻保护着自身不受伤害——“自我防御机制”!

  因为“自我防御机制”的存在,每当欲念升起、情绪来袭时,我们总会本能地先保护自己,本能地追求幸福。(如:追求优越感、安全感,弥补自卑感等——人生三大追求)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往往也会逃避痛苦,逃避一切有可能对自我造成伤害的威胁。哪怕因此更加痛苦,许多人却从未发现!

  例如:口无遮拦、大放厥词,或转身离去、不留余地,事后却又自责、懊恼,陷入抑郁的情绪之中。(以攻击的方式逃避当下或直接回避)

  对于本能来说“逃避=安全”,所以大脑或思想会首先要求我们逃避当下,而不是解决问题——问题一直存在,我们就永远不得安宁!但本能不会去思考如此复杂的事情。

  它只管我们活着就好,其次才是希望我们开心!

  如果我们始终不能开心,那么,它就会使我们忘记痛苦。例如:发展出“选择性遗忘、间歇性失忆”等症状。

  如果,忘记某些事情还是不能让我们过得开心,它便会要求我们“去死”或者“崩溃”!所以我们就看见了许多“精神病患者”、“自杀人员”。

  大脑的本意是想保护我们的安全,但它其实并不能判断我们什么时候是安全的,什么状态下的我们是安全的,于是就出现了种种矛盾的事情!

  如:一边要求我们远离伤害源,一边又要求我们“崩溃”、“自杀”!这是一个不能深究的哲学问题——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偏要深究,三两句话指定是说不完的!

  我们只需要懂得“大脑的判断并非全是理智的、客观的、正确的”,进而了解到“我们需要让理智占据思想的高地,控制本能”,而不是“任由大脑摆布”!

  就像总有人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要求你做着不利己甚至还有可能害人的事,此时,我们就需要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一味听从权威的号令。

  

  本能的不理智近乎使我们对“幸福”拥有疯狂的追求,也自然,束缚着我们的手脚——许多事情不敢放开去做——性格上的执着也造就了人生的局限!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结果:“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幸福的人更加幸福,痛苦的人越来越痛苦”——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出自于《圣经》中的一则寓言:

  说是一个国王要出远门,临行前把3锭银子分别给了3个仆人,并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池。

  第二个仆人说道: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5锭。于是,国王也奖励了他5座城池。

  第三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害怕弄丢,一直包在手帕里,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人将第三个仆人的银子收走赏给了第一个仆人,并说道: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马太效应,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科学等领域,反应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赢家通吃”——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1%举报/反馈

上一篇:顺义区新晋15名正高级教师,快来看看他们都是谁?
下一篇:这1小时非常重要!关乎到5月FRM考试能否通过!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