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汪辜会谈”30年,岛内感慨:两岸关系时空背景发生太多变化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5-30
手机版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4月27日至29日是“汪辜会谈”30周年,两岸都举行了纪念活动。但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李大维在讲话时只字不提“汪辜会谈”的基础是“九二共识”,也让岛内的所谓纪念变了味。

  海基会只字不提“九二共识”

  26日,海基会举办“汪辜会谈”30周年座谈会,邀请台湾战略模拟学会秘书长张荣丰、前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和吴安家、“中华文化总会”副会长江春男4人参与。据台湾《旺报》27日报道,陆委会副主委詹志宏在会上代替陆委会主委邱太三宣读致辞时,提到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声称“期盼大陆能用心理解”。李大维在致辞中,虽然先缅怀已故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和已故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表示他们当年以宽广心胸和智慧,用正面积极的态度促进两岸关系良好发展,然而接着又声称“随着疫情趋缓,两岸交流逐渐回温,未来因交流衍生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呼吁大陆政府能以更开阔的心胸走出旧框架、以务实不带政治前提的新思维来看待两岸关系”,企图把两岸关系停滞的原因推给大陆。

  台湾中时电子报注意到,这场座谈会中除了张荣丰提到“九二共识”外,其他人对“九二共识”只字未提。会后,台湾记者追问李大维为什么和与会者不以讨论“九二共识”为重点,他声称,“争辩一些名词的意义,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有记者提问,在马英九当局的8年,“两岸可以往前走,现在为什么走不动了呢?”结果被李大维随行人员阻挡,李大维则趁机进入电梯离开现场。

  台湾《联合报》27日披露,蔡英文上台后,海基会形同“跛脚”,直接影响台湾民众在大陆的各项活动。过去海基会被视为大陆台商的“娘家”,现已不可同日而语。不少人直言,现在台商有问题不会找海基会,“因为没有用”。

  大陆方面,国台办26日宣布将于28日在北京举办“纪念汪辜会谈30周年座谈会”。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说,“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后两岸双方首次以授权民间团体名义举行的高层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会谈顺应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潮流,开启了两岸高层接触对话和平等协商的先河,体现了“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协商促进合作”的精神,彰显了“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协商基础的重要地位,说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会谈及其成果,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

  民进党的“和平”只是空中楼阁

  《旺报》回顾称,30年前“汪辜会谈”之所以能够成功举行,主要是因为1992年两会通过在香港的商谈及后续函电来往达成“九二共识”,都认同一个中国、支持谋求统一。基于“九二共识”,汪道涵和辜振甫才能于1993年4月27日在新加坡见面,讨论两岸事务性问题并签署四项协议,开启两岸交流的先河。但在“汪辜会谈”后,1995年李登辉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发表演讲宣扬“台独”,引发台海危机,两岸形势急转直下,之后李又在1999年7月抛出“两国论”,两岸关系降到冰点。陈水扁上台后,抛出“入联公投”和“一边一国”,两岸关系就此停滞12年。直到2008年马英九上台,认同“九二共识”,两岸才有了共同政治基础,马执政8年内两岸签署23项协议,是两岸关系最好的时期。可惜,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再次拒绝接受“九二共识”,去年8月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台,导致台海局势空前紧张。

  岛内舆论呼吁重新正视“九二共识”。国民党抢在海基会之前,举办“辜汪会谈30周年回顾与展望”青年座谈会。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告别冷战、奔向和平的杰作,而民进党当局及民进党主席赖清德说的“和平”,只是空中楼阁。他列举“汪辜会谈”至少有五项重大创举,包括证明“九二共识”的存在与功能;彰显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精神及和平解决争端的可能;体现出由易到难,逐步解决事务性问题的务实态度;通过两岸协商,让两岸人民从事正当交流权益获得保障;两会间制度化联系管道建立,有助于维系台海和平稳定。

  当年台方第一线谈判代表、时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感慨,“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为台海带来30年和平,“平心而论,‘九二共识’本身没有出卖台湾任何利益,当初谈判、建构‘九二共识’的那些人,真的是对得起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基金会秘书长邓岱贤撰文直言,“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发展与互信协商的基础。

  难道只能成为追忆?

  “汪辜会谈”后两岸实力变化的对比也让岛内舆论相当感慨。中时电子报26日发表社论称,“汪辜会谈”之所以无法复制,是因为从1993年到现在,两岸关系的时空背景发生了太多结构性变化。30年前台湾的经济总量超过大陆1/3,但30年后台湾经贸对大陆的依赖度超过1/3,“这两个1/3的反转,折射出两岸彼此需求的逆转,自然影响了双方对两岸谈判心态的根本性转变”。

  台湾学者石齐平感慨“汪辜会谈已成广陵绝响”,认为会谈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大、中、小三个形势都正好具备,其中“大形势”指的是一个中国原则,在当时毫无问题;“中形势”指当时美国基本正面看待两岸互动;“小形势”指的是两岸接触交流。但现在三个形势都已改变,“台海形势走向如何,辜汪两老地下有知,想必无限感慨”。

  《旺报》认为,谋求永久的和平之道,才是对“汪辜会谈”最有意义的纪念方式。《联合报》27日表示,回望30年前开启的两岸新页,台海情势又面临着新的转折点,“站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或令人感慨,超越两岸歧见与党派之见的辜汪会谈,难道只能成为追忆?”

上一篇:如何重点审核干部人事档案的三龄两历一身份?(建议收藏)
下一篇:重磅!杭州中考时间和难度系数定了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