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中以后学习数学很吃力?一线老师说出三个原因,值得深思!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5-31
手机版

  无论古今,数学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三大主科之一,它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物理、化学打着基础。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不无道理。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数学大国,科技的发展进步更是少不了数学的加持。

  

  但是,数学却成了很多学生的噩梦。有的学生在小学时,数学成绩还很好,但是初中以后,一落千丈。慢慢的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越来越低,有的学生甚至放弃了数学。

  很多家长对此现象都十分的不解,明明小学时数学还会的满分,就算题难了一点,也不至于下滑到这个地步啊,为什么到了初中以后,就“偏科”的这么严重。

  

  对此,一线教师总结了三点。

  1,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很多学生成绩下滑是因为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在学习时三心二意、一心二用、专注力不够。或者是没有自制力,没有主动思考的能力,思维懒散。

  很多时候,孩子分数不高有一部分时丢在了马虎,粗心上,这也是平时学习时不认真,马马虎虎只做表面功夫的缘故。如果想要提高成绩,家长就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

  

  2,初级的学习思维和方法

  进入初中,数学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相较于小学已经不是一个层面,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个转变更是重中之重。很多孩子就是因为在这阶段没有做好而被落下。

  中学不像小学,老师在教学时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种时候孩子接受能力的差异也就显现出来,老师在照顾大部分学生时,那小部分的孩子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初中知识是在小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好的孩子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转化提高,而没有更高一级思维方式的学生,就会停留在原有阶段,导致听不懂,跟不上,做不会。

  3,缺少兴趣

  小学的数学知识简单,只要听讲就可以掌握,很多孩子更深一步的了解数学,激发兴趣。进入中学后,数学的奥秘更加神秘,那些没有兴趣的孩子,自然就不再学习,想要放弃。

  再加上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死板,没有活力。一味枯燥的讲解,演算,孩子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就会打瞌睡。这种教学激发不起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

  

  总的来说,数学好的孩子,都是对数学有着浓浓兴趣的学生,他们本身有着对数学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他们愿意在这方面花时间,并能做到乐在其中。

  相反的,觉得数学乏味,无趣的学生,感觉不到数学的有趣和好用,每天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时间一长,更会感觉到吃力,当成绩下降时,就会放弃的很容易。

  

  要想孩子学好数学,家长们应该知道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激发孩子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习惯。这里有一套刘熏宇教授编撰的《数学三书》就解决了很多家长的问题。

  

  刘熏宇教授的这套《数学三书》曾受到杨振宁教授、华罗庚先生的赞赏。书中不仅融合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更将不同阶段的学习框架写入其中,旨在喜爱的支配下培养学习的兴趣。

  《数学三书》共含括《马先生谈算学》、《数学趣味》、《数学的园地》三本书,三本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把孩子们带去一个全新的世界。从趣味数学开始,一步步的建立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三书》依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趣味数学活动,以充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能够有效延伸学生的思考纬度。

  提高学生的思维延展性,进而启迪学生从身边发现数学、热爱数学,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并在课堂中辅助学生准确认知数学,了解数学的趣味性,并能灵活使用数学知识来处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杨振宁曾说,要想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才是它概念的由来。这也就需要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多阅读一些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

  一本好的书籍,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尝过数学的甜味,一直没有真正进入数学的世界,是很遗憾的,作为一套数学启蒙书籍,《数学三书》将会带领孩子们走进有趣的数学世界。

  举报/反馈

上一篇:离谱!幼儿园聘用初中生当幼师?园长被约谈,网友:把教育当儿戏
下一篇:电动牙刷哪个牌子好?五大火爆机型汇总,好评不断!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